2.2预埋件、预留孔偏移,倾斜
产生偏移、倾斜主要原因:安装时不认真,出现偏移,倾斜;安装完成后固定不牢固,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出现偏移、倾斜。
控制措施:在安装预埋件的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偏移、倾斜情况,及时校正;预埋件的固定,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螺栓将预埋件与模板牢固连接,或与钢筋骨架牢固焊接,防止活动移位;预留孔道可采用井字形钢筋将预埋管固定在钢筋骨架上,井字形钢筋与钢筋骨架绑扎或焊接牢固,防止移位、倾斜。
2.3 混凝土浇筑不密实
混凝土不密实主要表现在梁端钢筋密集处,梁体混凝土出现空洞或支座板下空鼓,梁体表面气泡、麻面较多。
产生以上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混凝土振捣不到位,浇筑振捣工艺差;另一方面是混凝土质量较差。
控制措施: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工艺;使用合格材料,提高混凝土质量。
2.3.1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箱梁混凝土浇筑利用2台60m3/h混凝土输送泵,2台工作半径18m的布料机,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水平分层,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水平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下料先从两侧腹板对称进行,将混凝土由底部挤向底板中心,完成部分底板混凝土浇筑,不足部分从内模顶部吊装孔下料补足。混凝土浇筑顺序:首先从底腹板倒角处开始浇筑,再分层浇筑腹板区域,腹板浇筑完成后,通过内模吊装孔补足底板混凝土,最后浇筑顶板混凝土。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底板采用人工整平抹面,顶板采用提浆整平机进行整平,收面时应边收面边覆盖,防止风吹出现干缩裂纹。
2.3.2混凝土振捣工艺
由于双线箱梁钢筋密度大,振捣困难,为防止出现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外观质量差,通过加强振捣和及时调整混凝土坍落度(在浇筑梁体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坍落度,随环境温度变化采用不同坍落度),效果良好。
浇筑梁端钢筋密集处的混凝土,由于钢筋间距小,振动棒插不下去,混凝土密实度不易保证。因此,在绑扎钢筋时,有意移开一部分钢筋,从上到下形成通道,保证振动棒容易插入振捣。对桥面两端头钢筋密集处,振动棒插不下去,采取先松开扎丝,移开部分钢筋,待混凝土要浇筑到桥面时再复位绑扎,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2.3.3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之一是选择与水泥相容性好的外加剂。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好表现为: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根据需要能有效控制凝结时间;坍落度损失小;混凝土密实性好;各龄期强度有较大提高,混凝土各项耐久性指标有较大提高。
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大,水胶比较小,混凝土粘性大,流动慢,采用具有自动电子记量装置的搅拌机进行生产,以保证生产均匀性好,质量稳定的产品,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加入了粉煤灰和外加剂,在拌制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小混凝土泌水,减小混凝土强度值的离散性。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泌水、离析,其主要原因:①水泥和外加剂的适应性差;②砂中大于10mm颗粒偏多,使混凝土和易性变差;③外加剂用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泌水离析;④混凝土拌和时间短,适当延长拌和时间,使混凝土充分均匀。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以上原因采取措施,以提高混凝土质量。
2.4 梁体表面裂纹
梁体表面产生裂纹主要原因: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顶板表面裂纹除了养护、温差原因外,就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施工人员踩踏造成。
控制措施:加强梁体混凝土养护与温度监测,采取“内降外保”的技术措施,减小混凝土结构内的温差。箱梁顶板混凝土在整平、抹面及履盖养护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站在可移动工作平台上操作,不得直接踩踏在未凝固的混凝土面上。
环境条件适宜时,一般采用自然养护。养护时,箱梁顶板及底板顶面采用覆盖洒水养护,其它部位在脱模后立即喷洒养护剂进行养护。
蒸汽养护时要按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进行,静停期间保持棚温不低于5℃,浇筑完后4h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大于10℃/h,恒温时棚内温度不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60℃,降温不大于10℃/h。当6~9月份气温较高时,采用静停4h,升温3h,恒温24h,降温5h,恒温温度(48±2) ℃,养护时间36h。对于气温较低的月份,采用静停4~6h,升温3~4h,恒温32h,降温6h,恒温温度(48±2) ℃,养护时间48h。在正式升温前,要将箱内底板灌水,底板的两端部1.5m范围内,用湿麻袋覆盖,预防底板混凝土开裂。蒸养结束后要尽快进行洒水养护,此时洒水不能将水管对着某一点长时间冲水,应将水加压变成雾状或用喷水壶洒水,且勤洒、薄洒,洒水范围为桥面、箱内底板。洒水间隔时间为每30~45min/次。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