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桥梁工程 \ 湿接缝、湿接头和负弯矩张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湿接缝、湿接头和负弯矩张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发布于:2015-07-15 00:56:15 来自:道路桥梁/桥梁工程 [复制转发]
一、准备工作

1、凿 毛

端横隔板侧面、预制梁端面和翼缘板端面应进行严格的凿毛处理,以保证新、老混凝土良好结合。

2、测量高程

为保证梁板顶面高程符合设计要求,湿接头施工之前,测量人员必须复核梁顶面高程,如安装误差较大,对桥面铺装层厚度有影响时应书面通知湿接头施工负责人及箱梁安装负责人,暂停该湿接头施工,调整梁顶面高程,直至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3、铺设底模板

湿接头采用支座垫石部分铺以砂垫层,在其余部分使用竹胶板作为底模的方式。铺设底模时,在底板与方木之间加垫5cm厚的三角木契,一是为了调整底板的标高,另一方面是为了在落架时将木楔敲掉,上面的底板靠自重作用下落,方便拆卸底模。铺设砂垫层时,应围绕支座铺满整个支座垫石,填放密实,其高度应约高于支座顶面,以抵消砂层受压后的下沉。

二、绑扎(焊接)钢筋

1、配料

钢筋预先在钢筋加工场地配料,弯制后运到现场一次绑扎(焊接)成型。制作钢筋骨架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地面上进行,以保证钢筋清洁。钢筋应无灰尘,无锈蚀、松散锈皮、油漆、油脂、油或其它外来物质,无有害的缺陷。钢筋制作及安装严格按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进行,确保焊接质量。

2、绑扎(焊接)钢筋

钢筋在现场绑扎(焊接)结合成型时,钢筋应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布置。钢筋焊接全部采用单面焊,焊接前对湿接缝已锈蚀的钢筋进行除锈处理。钢筋焊接从原材料下料控制,保证焊接长度满足10d。焊接时,每位焊工配备小铁锤一把,边焊边敲除焊渣,有效防止模型支成后处理焊渣对模型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时按要求对桥面预埋钢筋进行点焊。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按梅花型设置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且互相错开。

在连接连续处梁头预留钢筋时,因本着施工方便,梁头钢筋预留比较短,因此在采用搭接焊连接时,若长度未满足10d的焊接长度时将采用5d的双面焊接。钢筋焊接前应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保证焊接长度,单面焊接焊缝长度>10d;双面焊接焊缝长度>5d。采用502或506焊条,不得使用422焊条,焊缝要密实、饱满,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杜绝在同一根钢筋上集中配置焊接接头,焊接完的焊缝应及时清理掉焊渣,若发现有气泡立即进行补焊。钢筋焊接要确保顺畅,钢筋过密会造成钢筋间距不能满足石料粒径的3倍,局部宜采用小粒径混凝土。

钢筋绑扎(焊接)自检合格,经现场监理验收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连接波纹管并穿钢束

采用大一号的波纹接头连接梁顶面负弯矩区预留波纹管,并按照图纸要求将切好的钢绞线穿入管内,再用胶带将接头包裹严密,以防止浇筑湿接头时漏浆,影响钢绞线的张拉。

四、安装模板

湿接头纵向侧模采用木模,横向侧模采用5mm厚的小面积钢模,以保证与梁体线型一致。湿接头模板之间采用对拉螺栓拉紧,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胀模。模板表面应保持光洁,无变形,接缝严密。模板内侧涂抹机油,以利于脱模方便。

底模与侧模之间须钉上海绵,目的为模板安装勒紧后,海绵受压收缩可防止漏浆和防止模板变形、跑位,保证构件尺寸。

湿接缝直接采用梁的翼板作为侧模,另在梁板两个端头搭设两块封头板作为端模。

湿接缝模板安装前先在模板指定位置设置螺栓孔,为拆装方便,在与混凝土接触处采用直径为3cm的PVC管隔离,一般按照50×50cm布置为宜(实际中按模板尺寸适当调整),采用长螺栓吊模施工。模板下设方木横托,上设方木横担,Φ12拉杆作吊筋,使模板与梁翼板底密贴。模板宽度应比湿接缝宽度稍宽(约10-15cm),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不错台。

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五、浇筑连续接头、中横梁及其两侧与顶板负弯矩束同长度范围内湿接缝

1、材料

采用C50现浇混凝土。砂、石子严格按批准配比添加,计量准确。

2、浇筑

在日温度最低时浇筑连续接头、中横梁及其两侧与顶板负弯矩束同长度范围内的湿接缝。混凝土采用强制性拌和站拌和,搅拌运输车运送,由吊车悬吊专用料斗转送混凝土进入模板内。

浇筑采用分层斜坡式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混凝土浇筑时要留好试块,并做好记录。对于湿接缝浇筑要注意尽量避免振动棒碰撞底板。

六、养护

由于目前施工温度高,终凝后可采用覆盖麻布再加草帘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日光暴晒后产生干缩裂缝。养护期不少于7天。应切实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和施工缝的处理,确保混凝土在达到强度前不受暴晒和外加荷载的影响。

七、张拉负弯矩钢束并压浆

湿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5%后,张拉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并压注水泥浆。

1、张拉

(1)钢绞线的准备

钢绞线的选择必须采用工程管理协会要求采购范围内的钢绞线,且经外围试验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2)锚具的准备

锚具是在构件上永久锚固钢绞线的工具,质量必须得到可靠保证,必须是工程管理协会采购范围内的合格产品。

(3)张拉机具的准备

张拉要采用YCQ25型千斤顶及其配套的油泵、油表,完全能够满足计算的控制吨位的要求。在张拉前对张拉机具(油顶、油泵、油表等)进行配套检验。根据油顶、油表的校验资料,绘制出油表进、回油曲线,作为张拉力控制依据。在检验期限内,千斤顶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定。使用次数超过200次或停用时间超过6个月时,须对千斤顶及油表再次校核。

(4)张拉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a、将锚垫板处的混凝土砂浆及杂物清理干净,并将扁锚穿入钢绞线。

b、将清洗过的夹片嵌入钢绞线与锚具之间。夹片嵌入后,随即用手锤轻轻敲击,使其夹紧钢绞线,但夹片外露长度应整齐一致。

c、使顶压油缸处于回油状态,向张拉缸供油,开始张拉。张拉至初应力时,做好标记,作为测量伸长值的起点。作标记要严格,标记线条要细,量测要准,油表控制读数要精确。

d、按照张拉程序张拉至规定吨位,并测量钢绞线的伸长值以校核应力。

e、在保持继续向顶压油缸供油的情况下,使张拉油缸缓慢回油,完成油缸回油动作。

f、打来顶压阀的回油缸,油泵停车,千斤顶借助其内部回程弹簧作用,顶压活塞自动回程,张拉锚固结束。

(5)张拉应力的校核

张拉采用双控法,即应力应变双控制,钢绞线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应以张拉时的伸长值进行校核。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待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方可继续张拉。

2、压浆

(1)配浆

有粘结预应力钢材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预应力钢材被张拉完毕后均须向孔道内压满水泥浆,以保证预应力钢材不锈蚀并与构件混凝土联成整体。压浆采用的水泥浆,由精确称量的普通硅酸盐52.5水泥和水配制而成,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超过3%,拌和后3小时泌水率宜控制在2%,24小时泌水应完全被浆吸收。水灰比宜为0.4-0.45,水泥浆内可掺入经总监办试验室认可的减水剂,并掺入(通过试验)适当膨胀剂,膨胀率控制在10%以内,水泥浆稠度宜控制在14-18s之间。施工前,由试验室配制配合比,并报驻地组长审批,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拌和。水泥浆的拌和应首先将水泥加于拌和机内,再放入水,经充分拌和后,再加入掺加料,拌和时间不少于2分钟。水泥浆自调制至压入孔道的持续时间,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在30至45分钟范围内。

(2)压浆方法

a、压浆要采用活塞式灰浆泵。压浆前先将灰浆泵试开一次,运转正常并能达到所需压力时,才能正式开始压浆,压浆时灰浆泵的压力取0.5-0.7MPa。

b、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孔道,防止管道内碎小颗粒堵塞出浆孔,压力水从一端压入,从另一端排出。

c、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比较集中和邻近的孔道,最好连续压浆完成,以免串到邻孔后水泥浆凝固、堵塞孔道。

d、压浆由一端压入,至另一端冒出均匀浓浆时,用木塞塞住,并稍加大压力,保持不小于0.5MPa的稳压期持压2min以上,再从压浆孔拔出喷嘴,立即用木塞塞住。

e、压浆后立即检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

f、压浆中途发生故障、不能连续一次压满,应立即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故障处理后再压浆。

八、浇筑剩余部分湿接缝混凝土

浇筑剩余部分的湿接缝混凝土,完成半幅内各梁体之间的连接。

九、拆除一联内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

在一联内湿接头、湿接缝各工序完成以后,拆除用做临时支座的砂筒,使各永久支座充分受力,完成由简支向连续的体系转换。


全部回复(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甲乙丙丁02
    原张拉次数到200次需标定,现已提升为300次了!
    2017-11-16 17:15: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我艾西红柿
    请教个问题,湿接缝钢筋可以采用绑扎么?如果采用焊接,可以点焊么?
    2017-11-16 14:22: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

19.39 万条内容 · 60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桥梁加固工艺】之粘贴钢板加固法

1 概念、适用条件 主梁承载力不足,或纵向主筋出现严重的锈蚀,或梁板桥的主梁出现严重横裂缝,可用粘结剂及锚栓将钢板粘贴锚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缘或薄弱部位,使其与结构形成整体,以钢板代替增设的补强钢筋。  2 优点 : (1) 技术先进,性能良好  (2) 所占空间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