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市政工程施工 \ 河岸带开发利用的设想和原则

河岸带开发利用的设想和原则

发布于:2015-07-08 07:30:08 来自: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摘 要:为了满足河流滨水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分析河岸带功能和当前开发利用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河岸带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河岸带研究及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开发设想、开发利用的原则和规划布局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对河岸带进行生态型的开发利用,才能受益于河流对人类的综合功能,实现人、河流和谐相处及全流域的持续安全。
101531gy0cle0u54o32ycq.jpg




关键词:生态;河岸带;功能;开发原则
1 引言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人类任何形态的文明总是建立在生存的生物学基础上的,而在生存意义上,河流、土地这些特定的要素却是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河岸带是指河水与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的地带[1、2],由于其特殊的位置,这里成为受水生坏境强烈影响的陆地环境,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研究[3-5]表明,河岸带通过过滤和截留沉积物、水分及营养物质等来协调河流横向和纵向的物质和能量流,因而在与之相关的土壤侵蚀程度降低、河道稳定、生物栖息地保护以及水质改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发展和城市的迅速发展,人类开发利用土地的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原有耕地被大规模占用,土地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已经成了制约发展不可逾越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便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河谷地带进行整治,特别对河岸带的开发利用更是如火如荼。但是,在人们向河流宣战的过程中,也为防止洪水一代一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河谷土地特别是河岸带的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而洪水比以前更加肆虐,河岸植被被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农田、道路和用于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休闲的各种人文景观,而每一场洪水却都对这些人文景观进行毫不留情的“修复”,河谷及河岸带成了人与洪水争地的主要场所。这种人、水、地关系的失衡已经成了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强大限制。因此,在人们对河谷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必须理性地认识河流功能,统筹兼顾河流生存空间、洪水宣泄空间、河岸带开发利用的关系,以维护整个河流流域的持续稳定。
2 河岸带的功能
由于河岸带是水陆相互作用的地区,其界限可以根据土壤、植被和其他可以指示水陆相互作用的因素的变化来确定[1、6]。因而,其纵向(上游~下游)、横向(河床~泛洪区)、垂直方向(河川径流~地下水)、时间变化(河岸形态变化及河岸生物群落演替)四维结构特征,决定了河岸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性,以河岸带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圈中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蕴含着不同的动植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旅游资源,这就决定了河岸带具有最重要的三个功能:(1)对地表和地下水径流的保护功能;(2)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保护功能;(3)娱乐、休闲功能。在保护河岸带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发这些功能,不仅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可以提高滨水环境整体水平,促进滨水地带经济社会发展。

101544x6f1zmsei1bbpmdb.jpg




3 河岸带的利用现状
河岸带的开发利用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在欧美,对河岸带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也比较深入,从1977年至今的40余年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表明,河岸带植被的恢复和数量的增加,对控制工业、森林、草原、农业地区非点源污染过程具有强烈的过滤和缓冲作用,可以改善河流水质,恢复河溪滩地动植物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道及岸线的稳定性,降低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实现全流域生态环境的优化。
在我国,由于近年来城市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才使河岸带尤其是城市河流的沿岸地带受到重视,但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应用方面,我国对河岸地带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河岸带土地开发利用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局面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政府决策层的重视,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在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高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河谷地土壤的腐殖质比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因而农业比较发达,形成了河谷农业。我国的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在平原地区的河谷地带,土地利用主要集中在河岸带的利用。先后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业耕作、上世纪末的大规模工业产业区建设和本世纪初的城市扩张三个阶段。在农业耕作阶段,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是由耕作引起的水土流失、河流泥沙的增加;在大规模工业产业区建设阶段,主要是河岸带周边土地的征用和工业废水对河流水质的污染;在城市扩张阶段,为城市建设而形成的河道规模化采砂和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滨水公园的建设不断兴起,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因采砂导致河道下切、堤防工程隐患增加和洪水通道的束窄,使洪水宣泄空间大幅度减小,洪水期间高水位持续时间延长,城市内涝灾害严重,给城市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3 河岸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的快速推进,河岸带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河岸带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无序、过度开发问题严重;二是城市河岸带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研究滞后,不适应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三是河岸带开发利用对河流空间的侵占、河滩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与日俱增;四是河岸带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五是河流污染严重,河岸的各种生态过程被肆意破坏,生物种群减少,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4 河岸带开发利用的设想
从我国河岸带研究、开发、利用的现状看,只注重了河流的资源性,而忽视了生态性;只考虑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对河岸带植被结构和功能以及管理的生态学研究很少,河岸带的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真正恢复,河岸带的研究和管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河岸带开发利用有以下设想:
①注重河岸带廊道功能的修复:要保持河岸带水系交换通道的畅通,实现相邻地区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在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为生物群落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和分散、迁徙路径。
②增加河岸带植物护岸:要在河岸带开发利用中多增加草本植物、低杆乔木等,一方面可以降低水流流速,减小对岸坡的冲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植物根系保护和提高河岸的稳定。
③减少对河岸缓冲带的开发:河流两岸一定宽度的缓冲带,可以通过过滤、渗透、吸收、滞留、沉淀等机械、化学、生物等功能效应,减弱和降低径流污染物的毒性和污染程度。所以,对该缓冲带应予以保护,减少开发利用。
④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潜水的相互作用:要通过水系沟通实现地表水的互相补给,通过控制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尽可能减少对地下潜水的污染,保持地表水和地下潜水对河岸带水系的补充作用。
⑤保持河岸的自然弯曲:要允许河流主槽横向迁徙,实现水流对滩面的自然切割,保持河岸带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群和环境斑块,避免河岸带生态环境的高度单一性。
⑥按照功能定位科学制定河岸带开发利用规划:要按照近岸水域、滨河区域、近岸陆域划分功能区,对功能区内的开发利用进行前瞻性规划,避免盲目、无序、无度的开发利用。
⑦按照自然、社会、经济的需要,实现河岸带的自然保护、治理保护、资源开发和特定功能:对涉及历史遗迹、人文地理、珍稀濒危生物、湿地等区域要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在治理保护方面,要划定增殖禁渔区、砂石禁采区、污染保护区、侵蚀防护区和防护林带;在资源开发方面,可以根据结合实际设置兴建港口、景观旅游区、休闲娱乐区、工农商业区、居民区等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区;对特定功能区,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科学试验区、蓄洪排涝区、排污区、饮用水取用区等。
⑧减少对河流自然水面的随意切割,保持水流的连续性:对蓄水开发区的规划,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河流的随意切割,充分利用自然的河流水流特性,以提高水域、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和恢复能力。
5 河岸带开发利用的原则
①安全原则:防洪安全及人们生活的安全。根据河流两岸防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不同的防洪标准。
②自然原则:在满足防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充分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河流空间。
③生态原则:了解自然水系状况、气候变化、水生物种类、水生态自净能力等,提出维护水生态再生能力、物种多样性、功能持续性的方案。
④景观原则:以水造景,营造和谐的水景观。
⑤开发利用的原则:开发利用河流沿线的文化、旅游、土地等资源。充分挖掘河道 的文化、旅游内涵;统筹运作河道两岸保护区新增和增值的土地。
⑥公众参与的原则:征求沿线居民意见,公布规划方案,充分听取居民对水生态、水功能、水景观、水文化的态度和需求。
6 河岸带开发利用的规划布局方案
河岸带开发利用要达到人水和谐的目标,在总体布局要对现状自然河流网络充分利用并进行疏理,采取疏、导、引的手法,使水系网络贯通为有机的整体;水系、绿化、道路、用地相互依存,构成整个区域生态廊道的骨架,与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相衔接,具体要做好保、截、引、疏、拆、景、态、用、管九个方面的工程布局。
①“保”——防洪保安全:防止洪水侵袭两岸保护区,保证防洪安全及人们沿河的活动安全。河道应有足够的行洪断面,满足两岸保护区行洪排涝的需要,河道护岸及堤防结构必须安全。在满足河道防洪、排涝、蓄水等功能的前提下,建立生态性护岸系统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采取疏浚、拓宽、筑堤、护岸等工程手段提高河道的泄洪、排水能力,稳定河势,避免水流对堤岸及涉河建筑物的冲刷,使河道两岸保护区达到国家及行业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
②“截”——截污水、截漂浮物:摸清河道两岸污染物来源,进行河道集水范围内的污染源整治,将河道两岸污水无组织、任意地排放改为有组织排放。对工农业及生产生活污染源进行整治,新建、改建污水管道及兴建污水泵站及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实行排污总量控制,通过对沿河地块的污水截污纳管,逐步改善河道水质;兴建垃圾填埋场及农村垃圾收集点,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处置系统。
③“引”——引水配水:对水体流动性不强,季节性降水补充不足的平原河网和城市内河的整治,需从天然水源比较充沛的河道,引入一定量的清洁水源,解决流速较小水量不充沛的问题,补充生态用水,并对河道污染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
④“疏”——疏浚:对河岸进行衬砌和底泥清淤,改变水体黑臭现象。
⑤“拆”——拆违:即集中拆除沿河两侧违章建筑,还河道原有面貌,并为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必要的土地。
⑥“景”——景观建设:加强对滨水建筑、水工构筑物等景观元素的设计,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滨水区环境,优化滨水景观环境。河道应具有亲水性、临水性和可及性,沿岸开辟一定的绿化面积,美化河道景观,尽可能保持河道原有的自然风光和自然形态,设置亲水景点,从河道的平面、断面设计及建筑材料的运用中注重美学效果,并与周边的山峰、村落、集镇、城市相协调。
⑦“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河道,保护河道中生物多样性,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及各种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及生长空问,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⑧“用”——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沿河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存,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充分挖掘河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利用河道两岸的土地,从各地的河道综合整治实例看,河道整治后,河道两岸保护区原来受洪水威胁的土地得到大幅度增值,临近河道区块成为用地的黄金地带。在河道整治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新增和增值的土地,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使公益性的河道整治工程产生经济效益,走开发性整治的新路子。
⑨“管”——长效管理: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划定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开展河道养护维修、巡查执法、保洁疏浚,巩固整治效果,发挥整治效益。
7 结语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矛盾的日益尖锐,河岸带的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要在开发河岸带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修复其生态资源,并按照河岸带的现状、自然和生态特征,划定不同的功能区,统筹安排,在保护中适度开发利用,使河岸带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维护全流域的持续稳定。

101531gy0cle0u54o32ycq.jpg


101544x6f1zmsei1bbpmdb.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市政工程施工

返回版块

15.09 万条内容 · 37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基础混凝土板防渗坝设计

[摘要]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减少,水源蓄集工程更显得重要,经济实用的拦蓄坝型,在今后的实际工程中,有着切实可行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拦蓄,防渗,设计  前言  建昌县地处六股河和大凌河的发源地,山多地少,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素有“十年九旱”之称,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确保农业和人畜用水,建昌县各乡镇修建了许多截潜工程,总结了许多经验。截潜工程坝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粘土心墙坝,浆砌石重力坝,薄壁堰孔板消能坝。浆砌石重力坝和孔板消能坝铺设防渗布。粘土心墙坝,由于工程量较大,且主坝不能溢流,需修建溢洪道进行排洪,投资较高,主要用于蓄水量较大的塘坝。浆砌石重力坝坝面可以溢流,且坝后消能较好,但浆砌石工程量较大,投资较高,后来被薄壁堰孔板消能坝代替。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