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符合前述要求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和合成级配,建议基层与底基层的级配要求范围如下(见表1-5,表1-6)。
c.取工地使用的符合前述要求的水泥和确定的合成级配碎石,按不同水泥剂量(按设计要求,分别选取4~5个剂量),用重型击实法分别确定各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d.以不同水泥剂量,分别根据重型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98%的最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制备规定数量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6d,浸水24h后取出,测定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e.水泥稳定碎石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不小于设计值。
f.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经监理审批进行试验路段铺筑。
g.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①为减少基层裂缝,应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料、粉料用量(合成级配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不大于3%);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②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设计水泥剂量如超出规定范围,必须报建设单位审批,并报备厅路面督查组。
③生产配合比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拌制用水量。
1.5.2二灰稳定碎石
a.二灰稳定碎石应满足表2-7的技术要求
b.取工地实际使用并具有代表性的满足上述要求石灰和粉煤灰,按不同的配合比制备至少五组混合料,确定各自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确定同一龄期和同一压实度试件的抗压强度,选用强度最大时的石灰粉煤灰比例。
c.取工地实际使用的符合前述要求碎石,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碎石的组成比例和合成级配,建议基层与底基层的级配要求范围如下(见表1-8,1-9)。
d.根据确定的石灰粉煤灰比例和集料合成级配,按不同集料用量比例(选取4~5个比例),用重型击实法分别确定各比例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e.以不同集料用量,分别根据重型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98%的最大干密度,拌制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并制备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6d,浸水24h后取出,测定不同集料用量下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f.二灰稳定碎石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不小于设计值。
g.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二灰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经监理审批后进行试验路段铺筑。
h.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①为减少基层裂缝,应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二灰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同时限制细料、粉料用量(合成级配中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不大于3%);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
②在规定的二灰用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石灰剂量的方式。设计石灰剂量如超出规定范围,必须报建设单位审批,并报备厅路面督查组。
③生产配合比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拌制用水量。当石灰、粉煤灰、集料中总的含水量超过或接近按最佳含水量计算所得的混合料总用水量时,不得进行生产配合比调试,应通过晾晒或换料等方式降低原材料中的含水量,直至拌和时能准确稳定地加入拌和用水为止。
2、 基层(底基层)施工
2.1 试验段施工
试验段应选择在经验收合格的路基(底基层)上进行,其长度为300m~600m左右,拌和楼拌和,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一次碾压密实。拌和、摊铺、碾压各道工序的要求按现行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进行。
试验路段主要明确以下工作内容:
2.1.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
a.调试拌和楼,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b.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c.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水泥(二灰)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
2.1.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2.1.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a.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
b.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
c.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d.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至少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案;
e.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f.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一般建议50m-80m)。
g.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
h.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
2.1.4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检验标准按规范及设计文件执行,其中试验路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标准中规定生产路面的2~3倍。当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试验路段各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都符合规定,可按以上内容编写《试验路段总结报告》(报告中应明确混合料试件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上下限、水泥用量上下限),经监理审批后即可作为申报正式路面施工开工的依据。《试验路段总结报告》经批准后,混合料级配、水泥剂量不得进行改变,因特殊原因要调整时,应重新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和试验路段验证,并报经监理单位审批。
2.2 施工准备
2.2.1拌和机的校定:拌和机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定,即根据试验配合比的比例确定各种规格的碎石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料量。各料仓出料速率调整好后,即可进行混合料试拌,试拌后及时进行筛分和含灰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2.2.2底基层施工前,应进行路基质量检查。每一层基层施工前,应检查下一结构层施工质量(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月沉降速率等),外观检查中,有松散、严重离析等路段,应进行返工处理。对于裂缝应作相应封闭处理,裂缝严重路段应作返工处理。
2.2.3清除下一结构层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
2.2.4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匝道)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设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
2.2.5下层半刚性基层施工结束至少7d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上层半刚性基层的施工。两层基层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d。
2.2.6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计划,同一路段左右幅施工时间尽可能错开,避免养生期间通车现象的发生。养生完成的路段也应对施工车辆的通行进行控制。
2.2.7正常路段的底基层、基层每天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施工接缝,桥头施工要求一次成型。
2.3混合料的拌和
2.3.1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至少能满足3~5d的摊铺用料。
2.3.2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二灰)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
2.3.3每天开始搅拌之后,按规定取混合料试样检查级配和水泥(二灰)剂量;随时在线检查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2.3.4拌和楼出料不允许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一定要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成品混合料先装入料仓内,由漏斗出料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2.3.5底基层表面高出设计标高部分应予刮除并将刮下的稳定碎石扫出路外;局部低于设计标高之处,不能进行贴补,必须将其挖除重铺。
2.4混合料的运输
2.4.1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要检验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数量一定要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
2.4.2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当车内水泥稳定混合料不能在水泥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摊铺压实,必须予以废弃。拌和好的二灰混合料不得过夜,应当天碾压成型。
2.5混合料的摊铺
2.5.1摊铺前应将下结构层表面洒水湿润。
2.5.2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而且每天坚持重复此项工作。
2.5.3调整好传感器臂与控制线的关系,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基层(或底基层)压实厚度大于25cm时,要求分二层摊铺,且需对下一结构层表面的浮尘、积水进行处理后才允许施工,并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2.5.4摊铺机宜连续摊铺。如拌和楼生产能力较小,应采用最低速度摊铺,禁止摊铺机停机待料。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一般宜在2-3m/min左右。
2.5.5基层混合料摊铺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应保证其速度一致、摊铺厚度一致、松铺系数一致、路拱坡度一致、摊铺平整度一致、振动频率一致等,两机摊铺接缝平整。
2.5.6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
2.5.7摊铺机在安装、操作时应采取混合料防离析措施,如降低布料器前挡板的离地高度。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离析现象,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2.6混合料的碾压
2.6.1每台摊铺机后面,应紧跟三轮或双钢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 m~80 m。碾压段落必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有专人指挥,并有监理旁站。
2.6.2碾压程序和碾压遍数并不是唯一的,应通过试验路段确定。碾压应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驱动轮朝向摊铺机方向,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先下部密实后上部密实、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压实时,遵循初压(遍数适中,压实度达到90%)→轻振动碾压→重振动碾压→稳压的程序,压至无轮迹为止。注意初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过程中,可用核子仪初查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注意检测压实时间)。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
2.6.3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2.6.4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不许刹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要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进行铲平处理。
2.6.5压路机碾压时的速度,第l~2遍为1.5~1.7km/h,以后各遍应为1.8~2.2km/h。压路机须增设限速装置。
2.6.6压路机停车要错开,相隔间距不小于3m,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2.6.7严禁压路机在刚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2.6.8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2.6.9为保证水泥(二灰)稳定碎石基层边缘压实度,要求在基层边缘进行方木或型钢模板支撑,且应有一定超宽(碾压到边缘30cm范围,以10cm/次向外推进)。
2.7 横缝设置
2.7.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要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水泥稳定碎石的碾压质量。
2.7.2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其设置方法:
a.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
b.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三米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三米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垂直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c.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
d.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2.8 养生及交通管制
2.8.1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进行质量检查,并开始养生。
2.8.2养生方法:应将透水无纺土工布湿润,然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覆盖2h后,再用洒水车洒水。在养生期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养生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2.8.3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基层表面湿润。
2.8.4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养生期不应少于7d。
2.8.5在养生期间应采取硬隔离措施封闭交通,严格禁止施工车辆通行。
2.8.6养护完成的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上禁止一切超载车辆通行,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车辆集中快速行使,以保护基层(底基层)骨料不受破坏。
3、 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3.1中心试验室将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送检试验(按规范标准),现场施工要及时、认真准确、完整做好原始施工记录,质检人员要按部颁标准对各工序进行检查。
3.2水稳碎石基层水泥剂量的测定用料应在拌和楼拌和后取样,并立即(一般规定小于10min)送到工地试验室进行滴定试验。
3.3水泥(二灰)用量每天应进行总量控制检测。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二灰)用量、碎石用量和实际工程量,对比计算水泥(二灰)剂量的一致性。
3.4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质量应满足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要注重对基层表面裂缝的检查,掌握裂缝的位置、数量和长度,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