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道路工程 \ 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软土路基及弹簧土方法

施工现场常用处理软土路基及弹簧土方法

发布于:2015-06-28 13:29:28 来自:道路桥梁/道路工程 [复制转发]
(1)换填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有效处理深度3米。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
  (2)抛石填筑
  就是在有软土或弹簧土以及有积水的路段填石头,填石的高度以露出要处理的路段原有土层(或积水)高度为宜。在填石的过程中注意一定要用推土机把石块压实,不能出现软弹现象。然后再填筑土方。
  (3)盲沟
  就是在要处理的路段根据要处理的路段的长度,在横向或纵向挖盲沟,盲沟通常用渗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筑而成。也可以填入不同级配的石块起到排水的功能。注意盲沟的出口要与排水沟连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
  (4)排水砂垫层
  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层,作用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的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加,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可以从砂垫层中排走。为确保砂垫层能通畅排水,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砂垫层一般的厚度为0.6-1.0米。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稳定。
  (5)石灰浅坑法
  由于粘性土含水量影响,施工中经常出现“弹簧土”松软现象。一般较轻的可以采用挖土晒干,敲碎回填;“石灰浅坑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面积的路段(就是说大面积可以使用,小面积也可以使用)。具体做法是:挖40cm-50cm方形或圆形,深一般1m上下的坑,清除坑内的渗水(最好挖好坑后,第二天清除渗水),放入深为坑深1/3生石灰,即可回填碾压。坑的行距和坑距在轻度弹簧路段为5-6m,在严重弹簧路段为3-4m。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

15.08 万条内容 · 65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深厚软土固结滞后性与工后沉降关系浅析

一.前言  工后沉降是指工程施工结束后发生的沉降,或道路设计年限与预压期的沉降差。工后沉降是软土地区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传统理论认为,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主要由次固结沉降组成。  目前,对于软土次固结对总沉降量计算的影响,在认识上还存在较多的争议。倪一鸿分析了京津塘高速公路次固结变形,认为次固结占总沉降的9%~13%;杭甬高速公路软基试验段得出的结论是次固结与瞬时沉降占总沉降的10%~40%;广东航盛岩土公司总结珠三角多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软基处理经验,认为次固结沉降占总沉降的20%~40%。而根据室内试验的结果,次固结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由此可见,不同专家对不同工程的次固结分析计算有较大的差别,而实际工程中的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又比室内试验观察到次固结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普遍大很多。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主要在于土体本身的差异,如有机质含量的大小等;有学者认为与土体应力大小有关,包括先期固结压力与加荷比等;还有认为主要是尺寸效应的影响,实际工程中土层的厚度与试验室的模型差异很大,排水途径也是数量级的差别。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