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复合式衬砌,作为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进步的一种新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采用,有逐步形成一种取代整体式衬砌的趋势。由于它和整体式衬砌在设计计算理论上的不同,因而在工程造价等方面有着诸多优势;从愉怀铁路符合式衬砌施工来看,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有必要对其可能带来的质量方面的负面影响进行探讨,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隧道开挖
从设计上来看,因受现阶段地质探测方法的限制,不可能对围岩地质情况了解的非常清楚,尽管在施工中,都对围岩进行调查,但因施工是个连续性的活动,不可能在遇到围岩变化时,立即停止工作而进行变更设计,这样以来就会形成施工和设计变更过程的时间差。而在这个时间差里,开挖工作可能还是按原设计围岩级别施工,尤其在软弱围岩段,随时可能出现因围岩变形较大,而发生坍塌事故。如果为防止坍塌,抓紧时间强行进行喷锚支护,在设计核定围岩变差的情况下,因变更而增加的组合衬砌厚度也就会不够,将带来二次开挖和二次喷锚支护,损失将是不可避免的。
二、初期支护
对隧道开挖来讲,因光面爆破作业效果不同,欠超挖现象肯定存在,欠挖可补挖,超挖极有可能按通常做法,出现钢筋网后用碎石回填现象,一些人可能认为:反正二次模筑混凝土后,要进行压浆,这部分也就密实了。其实不然,“压而不密”的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且如果复合式衬砌设计有防水板,压浆将造成防水板的损坏,将降低或破坏防水板的功能。
从施工的实际来看,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欠脚”。所谓“欠脚”,就是指在开挖中,人为的留下墙脚或墙脚、拱脚开挖不到位。墙脚开挖不到位现象在实际施工中较多,而因围岩情况不好,初期支护后变形时间内,怕格栅位移或虚立而引起坍方,人为的留下部分围岩或虚碴的现象,这样就会形成初期支护不到位,开挖仰拱时如不彻底清除初期支护厚度内的围岩或虚碴,势必造成墙脚复合衬砌厚度不够;而在分为上、下半断面施工时,拱脚“欠脚”和喷护堆积清理不干净,则直接造成墙脚复合衬砌厚度不够,这点在规范上是不允许的。
施工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钢构件(钢拱或格栅)和围岩不密帖,造成“阴影区”,尤其对采用钢拱架的隧道,此问题更为突出!
三、施工监控量测
施工监控量测是复合式衬砌施工的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环节,它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和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的重要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现场施工情况来看,施工单位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往往低于中线水平的控制,这也对隧道工程的耐久性构成威胁。
四、防水板
防水板的使用,在铁路隧道中应用极为普遍。在铁路工程防水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隧道复合式衬砌中,防水板是夹在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混凝土之间的,这也隔断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结,从而形成“三明治”式构造。复合式衬砌中,初期支护在规范上允许开裂,将使初期支护完全或不完全的泡在水中,这部分水压力中部分将作用在二次模筑混凝土上,而这部分在设计中并未考虑!
五、二次模筑混凝土
复合式偏压隧道,因覆盖层厚度的不同,变形也不同。这样,也势必造成压力大的一侧二次模筑混凝土受力要大。尽管厚度满足设计厚度,但仍显得单薄。这点和计算模型又有不同,尽管已进行了施工监控量测,但我国现行规范中第9.4.5条规定:当围岩变形较大、流变特性明显时,及早施做仰拱和二次衬砌。这样,也就造成了二次衬砌过早承力,现发现复合式衬砌开裂基本都是偏压或过早承力(变形结果未达规定)形成的,而对围岩变形时间长的隧道,则对结构安全构成威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复合式衬砌的设计和施工,下列几个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加强开挖过程的围岩调查,设计单位及时变更,施工单位必须按变更设计施工。
2、精心施做光面爆破,减少超挖,超挖部分在一定范围内应采用喷护回填。
3、复合式衬砌的注浆,应分初期支护压浆和二次衬砌压浆,二次衬砌压浆采用预埋管的方式,以免损坏防水板。
4、避免“欠脚”,根据围岩情况增加锁脚锚杆数量。
5、尽量采用格栅拱架,避免出现“阴影区”。
6、从工程设计施工发包的各个环节,重视施工监控量测,并将变形情况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改变复合式衬砌按整体式衬砌施工的习惯。
您已经是筑龙网VIP会员,资料购买以后在VIP会员有效期内都可以进入“我的资料馆”免费下载,不会重复扣币。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