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污泥处理 \ 污水处理技术污泥浓缩

污水处理技术污泥浓缩

发布于:2015-06-24 11:06:24 来自:环保工程/污泥处理 [复制转发]
水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所产生的污泥主要来自混凝、沉淀设备的排泥和过滤设备反冲洗排水两部分。其污泥成分由原水中悬浮物质、部分溶解物质和投人药剂反应生成的絮凝物组成。

它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的,但也含有部分有机物,约占污泥质量的10%~~15 0 o,这些有机物主要来自原水中的色度、浮游生物和动植物残骸。石灰药剂软化反应所产生的CaCO3Mg(OH)2沉淀污泥,其中Mg(OH)2的含量视原水中Mg硬度的含量而定,一般在1.800-7%之间,CaCO3的则在85%~~95%之间。石灰软化水污泥比较稳定,纯度高、密度大脱水相对简单容易。


预处理工艺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高、体积大,输送、处理或处置都不方便。污泥浓缩可使其体积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从而后续处理或处置带来方便,浓缩后清水可以考虑回收。

(一) 沉淀池(或澄清池)的排泥水含固率

沉淀池(或澄清池)的排泥水含固率一般均低于1%,需经浓缩池进行重力式固液分离,排除上清液,缩小污泥体积后,再将浓缩池污泥送往后续工艺进行污泥脱水。通常要求浓缩池的底流排出的浓缩污泥含固率达3%~4%左右,以满足后续污泥脱水机械高效率进行污泥脱水的需要。

排泥水在浓缩池中的颗粒沉降,是具有一定絮凝作用的拥挤沉降过程,排泥水从浓缩池液面以下一定深度进人池中进行浓缩。斜板浓缩池不能采用下向流方式进行固液分离,要用侧向流与上向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泥水的固液分离浓缩过程。


(二) 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污泥总质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浓缩污泥体积


(三)污泥浓缩

常用重力浓缩法的特点是储泥能力强,动力消耗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但占地面积较大,浓缩效果较差,浓缩后污泥含水率高,比较适用于工业水预处理的排泥、排渣处理。


1.原理

重力浓缩是一种重力沉降过程,依靠污泥中的固体物质的重力作用进行沉降与压密。重力浓缩物理过程见图2-45.

2.设备分类

根据运行情况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

(1)间歇式重力浓缩池。是一种圆形水池,底部有污泥斗。工作时,先将污泥充满全池,经静置沉降,浓缩压密,池内将分为上清液、沉降区和污泥层,定期从侧面分层排出上清液,浓缩后的污泥从底部泥斗排出。间歇式浓缩池主要用于二污泥量小的处理系统。浓缩池一般不少于两个,一个工作,另一个进人污泥,两池交替使用。

(2)连续式重力浓缩池。指浓缩池进泥、污泥水排出、浓缩污泥排放都是连续的或只是短时间的间隔。污泥在浓缩池内由上至下污泥浓度逐渐增加。在池底由刮泥机刮至中心泥斗。由于浓缩污泥由中心泥斗排出,因此污泥浓度较高。刮泥机转速一般可控制在1~4r/h,周边线速度一般控制在1~4m/min

3.重力浓缩池计算

重力浓缩池的工艺参数主要是固体表面负荷(比负荷)q和浓缩池高度。根据固体表面负荷q计算浓缩池面积F。固体表面负荷(比负荷)q与污泥性质有关。

GB 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一般污泥固体表面负荷q30~60kg/(㎡·d),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有效池深宜为4m,有关资料参考数据见表2-28


(四) 污泥密度算图

1.基本依据

泥浆密度经常用于计算泵效率,管径和混合设备等。

2. 应用范围

0.9g/c< γ L<3. 0g/cm31. 0g/cm3< γ s<10.0g/cm; 8%(重量) 重量 )

3. 使用方法

首先根据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在栅格坐标中确定标点,而后通过这个标点和液体含量标尺作直线,与泥浆密度标尺的交点即为所求之S值。

污泥处理

返回版块

2.68 万条内容 · 29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常用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

常用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有哪几种 按照待处理污水的水量、水质和污水处理场的具体条件,可采用问歇培养法、连续培养法两类方法培养活性污泥。连续培养法义可以分为低负荷连续培养法、高负荷连续培养法、接种培养法等三种。什么是活性污泥的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l~1.5小时,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