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隧道工程 \ 郑州砂性地层开挖面稳定数值模拟分析

郑州砂性地层开挖面稳定数值模拟分析

发布于:2015-06-22 10:06:22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复制转发]
1 引言

  盾构法隧道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施工方法,由于城市地下管线以及构、建筑物众多,盾构法施工时,保持盾构开挖面稳定,减小盾构施工对土体的扰动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目前对于盾构开挖面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朱伟等[3]利用能够考虑大变形的拉格朗日有限差分计算程序,对砂土地层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中开挖面支护应力不足引起开挖面的变形及破坏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隧道开挖面变形及破坏问题,为砂土地层中盾构开挖面控制压力的确定提供参考。乔金丽[5]把强度折减法应用于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分析中,定义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概念,获得开挖面的稳定安全系数与潜在滑动面,并对影响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隧道所在土层参数及开挖面的支护压力、地下水位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土层参数对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内摩擦角、黏聚力、开挖面支护压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对开挖面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大。
  本文以郑州地铁1号线为背景,通过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了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分析了开挖面土体位移,给出了建议的土仓压力与开挖面稳定控制措施。
2 工程背景
  本工程为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土建工程04标区间隧道工程,包括紫荆山站~东明路站及东明路站~民航路站两个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掘进施工处于长距离砂性地层中,(14)粉砂、(16)粉砂属于承压水层,稳定性差;隧道在这些土层中施工时阻力较大、盾构机磨损严重,且在粉砂土中易发生流砂,隧道掘进过程中应注意粉性土涌水并引起开挖面失稳和地面沉降,尤其注意土层突发性的涌水和流砂。
3 开挖面稳定计算
  3.1建立模型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拟盾构施工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盾构直径为6.14m,隧道直径D为6m,模型为尺寸50m×40m×40m的长方体。模型中土体按照地质资料进行分层,采用模尔库伦本构模型,管片采用弹性模型。模型土体参数如表1所示。模型边界条件为:模型侧面边界约束侧向位移,模型底部约束上下位移。
  土体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模型,管片和盾构采用弹性实体模型,考虑管片接缝对隧道衬砌整体强度的削弱作用,取管片密度为2500kg/m3,弹性模量E=3e10Pa,泊松比v=0.2。注浆层厚度取0.15m,考虑为均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材料,注浆层厚度为0.15m,其弹性模量E=10e6Pa,泊松比v=0.3,盾构长度为6m,弹性模量E=210e9Pa,密度为7900kg/m3泊松比v=0.3。
表1 郑州砂性地层土质参数表

1434943684.jpg

1434943685.jpg

1434943687.jpg

图1 计算模型

  3.2 工况介绍
  计算工况选取郑州地铁一号线紫金山站到东明路站与东明路站到民航路站的典型地层断面,按照实际隧道埋深进行建模。隧道轴线埋深-20m,土层参数如表1所示。
  实际工程中,盾构开挖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由于计算中主要研究对象为开挖面稳定,故采用分步开挖计算,每步开挖20m,并在模型中加入盾构和支护结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模拟过程如下:
  (1)根据实际地层建立原始模型。
  (2)一步开挖隧道20m,并在模型中添加盾构和管片。同时在开挖面上施加与原始地层静止土压力值近似的梯形支护作用力如图2所示。

图2 开挖面梯度支护力

  (3)令开挖面支护压力以一定的幅度缓慢减小,分析支护压力比变化时开挖面中心点的水平位移可得,随着支护压力比的减小,开挖面中心点的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当支护压力比变化很小且开挖面中心点的水平位移急剧增大时,认为该状态的支护压力比为最小极限支护压力,而此时的支护压力与开挖面水平位移为0时所加的支护压力之比即为该工况下的极限支护压力比。
  模型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比约为180KPa。
1434943696.jpg

图3 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图

  3.3 计算结果

  3.3.1 开挖面位移
  分析不同支护压力对应的开挖面变形情况如图4所示,其中,横轴为水平位移量,正值则代表开挖面向盾构推进方向凹陷,负值则代表开挖面向盾构内凸出,竖轴为距开挖面中心距离,0m代表中心位置。
  由图4可见,开挖面的土体向内凸出,土体位移量最大位于开挖面顶部,由于不同土层性质的影响,凹陷的曲线并不光滑。
1434943697.jpg

图4 开挖面土体位移变化

表2 开挖面土体侧压力系数计算表

1434943698.jpg

  结合表2可知,在极限支护压力作用下,即开挖面土仓压力系数取0.71时,开挖面位移控制较好。开挖面平衡土压力值与隧道的埋深和所处地层的地质情况关系密切。
  3.3.2 土体塑性区发展
  不同开挖面压力下土体塑性区域如图5所示,其中红色区域为塑性变形区域,图a、b、c、d分别为开挖面压力为180KPa、140KPa、90KPa、及40KPa时的计算结果。
1434943699.jpg

1434943700.jpg

图5 不同开挖面压力下塑性区域

  分析图5可得,塑性区域随着支护压力的减小而逐渐扩大。当支护压力为180KPa时,即图a中,塑性区域几乎只出现在隧道开挖面底端与顶端很小范围内,而随着支护压力的减小,图b、c、d塑性区域不断发展,且主要集中在开挖面上部区域,当开挖面压力取90KPa、40KPa时,塑性区域都较大。
  从计算结果来看,开挖面压力设置为180KPa时,开挖面变形与塑性区都较小,说明开挖面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建议施工过程中,土舱压力侧压力系数设置为0.71,并根据实测结果进行调整。
  3.4 施工措施
  针对盾构长距离穿越砂性地层的施工难点,依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实际施工中采用了如下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1)根据地层情况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如刀盘转速,土仓压力,注浆压力以及掘进速度等。确保开挖面的土压力平衡,减少开挖面土体的坍塌、变形以及土层损失。
  (2)出土量控制:一旦盾构掘进施工出土量没有控制好,出现较大的超挖现象,就可能出现正面土体失稳、坍塌,所以此段施工,必须在土压平衡状态下进行盾构掘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出土量。
  (3)加强碴土改良,每环加入泡沫剂膨润土,增大碴土的流动性和保水性,并在正面形成止水带,减少地下水的损失和保护刀具。
  (4)合理控制推进速度,保证连续均衡施工,避免较长时间的搁置。
  盾构施工后的地表沉降如图6所示,可见施工期地表最大沉降控制在14mm以内,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较小。
1434943702.jpg

图6 地表沉降图

4 结论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压力作用下的开挖面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开挖面压力设定的建议值。依据计算结果,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防止开挖面失稳的措施,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开挖面位移呈不规则变形,最大值位于开挖面上部,随着开挖面压力的减小,开挖面塑性区逐渐增大,建议开挖面土压力参数设置为0.71。
  (2)采取了施工参数控制、土体改良等施工措施,从实测结果来看,地表沉降较小,开挖面土体位移得到了有效控制。

1434943684.jpg


1434943685.jpg


1434943687.jpg


1434943696.jpg


1434943697.jpg


1434943698.jpg


1434943699.jpg


1434943700.jpg


1434943702.jpg

  • jin1939866853
    jin1939866853 沙发
    好资料 开眼界了
    2016-06-25 16:28: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结合安徽六潜某高速公路隧道,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隧道计算模型,采用弹塑性方法及Mohr-Coulomb屈服准则,对该隧道某断面分步开挖和支护进行模拟,得到了各个开挖阶段的位移、应力图、支护结
  • 基于地应力场加卸载的地下洞室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将地下洞室稳定问题看作一非线性系统,研究了加卸载响应(LURR)理论在洞室稳定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实现途径,提出了基于地应力加卸载的实现方法。利用 RFPA2D Basic 软件,结合模型试验建立了平
  • 开挖深度7.5米基坑护坡降水工程的设计(含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等)
    本资料包包括施工组织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等,其中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程概况、基坑护坡降水设计、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基坑土方开挖方案、施工要求及监测方案等;计算书包括天然放坡计算、土层参数等;设计图包括基坑大样图、基坑平立剖面图、桩支护施工图等,适合进行开挖深度7.5米基坑护坡和降水工程的设计的同学参考学习说明和设计。
  • 深基坑开挖变形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分析方法 (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3D)将南京 A、 B大厦支护结构 (悬臂支护结构、 单层支点混合支护结构、 钻孔灌注
  • 摩擦摆隔震支座理论分析数值模拟
    介绍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基本构成和隔震原理。利用力学平衡原理,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构造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滞回模型,并探讨了该支座的自回复能力,得到
  • 底部框剪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
    在总结底部框剪砖房和配筋砌块砌体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底部框剪上部配筋砌块砌体结构的抗震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层间剪切模型和三折线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分别按6、7、8度区的多遇烈度、基本烈度
  • 基于湿球温度效率法,建立了蒸发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分析了三种不同流路布置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并与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计算所得的换热量与试验值的最大偏差为9.44%,说明该模型切实可行。运用该模
  • 摩擦摆隔震支座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研究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实体单元建模,模拟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该支座的滞回特性与回复特性。
  • 饱和_非饱和非稳定渗流的数值模拟
    介绍了饱和-非饱和渗流的计算程序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模拟了降雨过程中边坡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克服了传统降雨边界处理方法的缺陷,考虑了降雨过程中地表边界的条件转化,为以后的径流渗流耦合的模拟提供了良好的
  • ANSYS软件应用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内排土场边坡稳定
    为了准确分析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的边坡稳定性,运用ANSYS数值模拟方法对内排土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直观地勾勒出滑面的形状和位置,揭示了滑坡机理,确定了滑坡模式,对边坡稳定性作出科学评价。
  • 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柱柱节点理论分析数值模拟
    提出一种传力路径明确、施工方便的装配式混凝土柱柱节点,该节点在拼接位置设置有纵筋锁具-锁构造和截面齿槽状构造。
  •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标准的k-e湍流模型,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多重参考系稳态流动方法,对浸出槽内固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桨叶离底高度,浆叶转速或者说桨叶的正反转和
  • 裂缝性地层防漏堵漏力学机制研究
    井漏是制约安全、快速、高效钻井的技术瓶颈。为了提高防漏堵漏效率,基于断裂力学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堵漏材料在裂缝内不同位置架桥及考虑不同封堵效率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井周有效切向应力
  • 辐流式二沉池的数值模拟及应用
    采用标准k—e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对辐流式沉淀池内的水流速度场和悬浮物浓度场进行了模拟。通过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沉淀池中水流流场以及污泥的分布情况。利用该模型模拟辐流
  • 有压管道充水过程数值模拟
    基于明渠非恒定流的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采用Preissmann四点隐式差分格式,结合虚拟流量法,对有压管道充水过渡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该充水数学模型能模拟管道从无水变为无压流,再过渡到有压流的整个
  • 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廖少明
    主要对下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隧道推进过程中的周围土体的移动规律及地面沉降规律 (2)相邻隧道轴线位移规律 (3)相邻隧道变形规律 (4)
  • 水动力泥沙数值模拟
    本资料为:水动力泥沙数值模拟,内容详实,很实用,欢迎下载参考。
  • 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对散粒体地层扰动和开挖破坏特性研究
    采用自主研制的φ 800 mm 土压平衡盾构掘进试验系统,对砂卵石与砂土地层开展室内缩尺掘进试验研究,以分析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对地层的扰动特征;同时,针对室内缩尺掘进试验,开展离散元数值模拟以分析盾构掘
  • 煤系地层路堑高边坡稳定分析与防治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小塘至甘塘段20m以上高度的煤系地层路堑边坡共计11处。岩层以全~强风化层为主,厚度20~40m,其物理力学性质大大降低,边坡可能发生平面破坏和圆弧破坏等2种破坏模式。部分地下水水质中
  • 沥青路水损害疲劳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的孔隙水在高速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造成的瞬时超孔隙水 压力,是造成路面水损害的重要原因。由孔隙水压产生的附加应力,使孔隙加大, 贯通形成宏观裂纹并逐渐扩展,加速了沥青路

阅读下一篇

跨海沉管隧道技术与发展的介绍

1 沉管隧道概述  沉管法是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修建水下隧道的新工法。根据国际隧道协会(ITA)沉管隧道和悬浮隧道工作组1993年提供的报告,一种当今普遍被认可的沉管隧道定义为:沉管隧道(ImmersedTunnel)是由若干预制的管节,分别浮运到现场,一个接一个的沉放安装,在水下将其相互连接并正确定位在已经开挖的水下沟槽内,其后辅以相关工程施工,使这些管节组合体成为连接水体两端陆上交通的隧道型交通运输载体。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看这么久了,点一下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