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城市火车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

城市火车站周边地块城市设计

发布于:2015-06-16 12:03:16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火车站周边地块作为城市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复合型门户空间,在城市的整体形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外界与城市互相交流的途径,火车站及周边地区的形态和功能往往会给人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同时其高密度、多用途的用地性质也加大了这类地区城市设计的难度和复杂性。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绵阳火车客站位于绵阳城市规划区的西部,是绵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破坏,绵阳火车客站站房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正在规划中的城际高铁站点也选择在该地区。绵阳市汽车客运总站与火车客站隔街相望,承担着城市铁路客运和公路客运的换乘职能。本次概念性规划设计的范围为绵阳火车客站及周围地块:东至新华西街、西至荷花东街、北至剑门路、南接花园南街,总面积约47.9hm2。场地内地势平坦,周边服务设施齐全。其中临园西路是联系新老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四周道路系统已基本成型,周边的交通联系便利。但该区域的过境交通量比较大,城市南北向交通尚不够便捷。同时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工具之间的衔接仍不紧密。
1.2发展解读
  结合其在绵阳市作为市级交通枢纽、商务办公中心的职能定位需求,我们力图从功能提升、交通整合和形象塑造三个方面对其提出具体的优化目标。对于该区域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火车客运站及周围地块建设对城市东西部联合发展的有力拉动以及对服务业提供的发展机遇都是十分难得的,同时也面临着临园西路以南地区的零碎地块土地高强度使用和火车客运站及周围地块有限的用地条件对其发展规模的限制。
2规划设计
2.1设计目标
  1)城市形象门户和交通枢纽。规划区是绵阳市的交通枢纽,集成了市区主要的对外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节点,是城市的门户与形象展示窗口。2)连接城市东西部经济的重要支点和周边发展的共享平台。规划区位于西南部新皂工业集中发展区与东南部绵阳老城区的关键地带,是周边地区发展的交通衔接中枢及公共服务平台。3)城市功能和活动多元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商务办公等多功能的活力中心是对城市功能和结构的有效补充和完善。而规划区便捷的对内对外交通和门户节点特征,正是实现这部分功能的最佳区域。
2.2规划措施
  1)整合现状用地。将长途汽车站置换至火车站房东侧,北部集中枢纽交通设施,强化不同交通工具的无缝对接。将用地南侧的诸多行政办公用地进行整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2)完善道路系统。拓宽和延伸花园路,加强剑门路与火车站地区联系,形成环火车站地区的完整道路网。改善道路断面形式,增加道路绿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2.3功能分区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的具体要求,结合该地块的具体特征,规划确定了以下四个主要的功能分区:1)火车站及配套设施区。该片区总用地面积约13.2hm2。位于临园干道北侧,包括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及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交通设施。是以火车站站房为核心形成的一个地面和地下一层的步行核心区。其内部主要的交通换乘均可通过步行方式实现。2)专业卖场区。该片区总用地面积约4.88hm2。位于临园干道的西南部,与干道北侧的地下商场相呼应。3)商业区。该片区总用地面积约7.65hm2。位于临园干道的南侧,是塑造城市形象门户的重要部分。考虑到火车站及汽车站附近人群的流动性大等特点,主要布置宾馆、百货商场、餐饮等。4)办公区。该片区总用地面积约9.42hm2。位于规划用地的南部,将原有的行政办公用地进行整合,形成商务办公区。
2.4地下空间设计
  从功能需求和商业开发的角度考虑,提出站前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原则。本着地下停车、地下机动车交通流线与商业开发并重的指导思想,将地下空间分为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和地下换乘。地下停车场由短时间停车场、长时间停车场及出租车停车场组成。长途汽车客运站与火车站分别设有短时间停车场和出租车停车场,减少了两者流线的交叉。与火车站建筑方案相衔接,在长途汽车客运站地下设置了长时间停车场,供两者结合使用。地下换乘大厅是乘客换乘各交通工具的场所,在地下连通了火车站和长途汽车客运,方便多种客流的相互转换。同时利用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布置的地下商场,不仅可以减少地面人流的聚集,也大大增加了旅客休憩娱乐的区域。
2.5交通流线组织
  首先,在拓宽临园西路的同时延伸了东西方向的道路。既减少了通过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隧道的车流量,又提高了外围道路的通行效率。其次,为了解决建筑设计中地下交通组织的不合理,方案拓宽并向北延伸了新华西路。在新华西路及荷花东街设置了地下隧道,与剑门路相接,加强了该地区的南北向联系。通过外围地下交通的合理组织,解决了建筑设计中的交通冲突点问题。第三,去除了荷花北街和金菊街两条道路,通过地下交通重新组织道路流线,减少外围交通对火车站地块交通的干扰,通过外围交通的组织,形成了环火车站完整的道路系统,奠定了火车站前交通的步行化基础,延伸了广场空间。同时,提供了三种交通衔接方式:1)城市公交与长途客运站。市内公交与长途客运站分别布置在火车站的东西两侧,在增强其与外围过境道路联系的同时,又减少了其对火车站内部交通的影响,为旅客换乘提供方便。
  2)出租车到达与出发。出租车均由地下进入与出发。出租车的进站线路与出站线路互相分开,由到达区、出发区、待客区三个部分组成。3)短暂停车区、短时间停车场与长时间停车场。社会车辆的停车设施在火车站地下一层的东西两侧,分别解决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的停车问题。
2.6空间景观分析
  在绿化景观方面,为了使道路、建筑、自然三者更紧密的结合,本次规划景观结构可以概括为“一心二轴”。“一心”指火车站以及其站前广场为核心的景观中心。“二轴”指:1)沿临园西路自西向东的绿化景观轴线;2)垂直于火车站的花园路形成的建筑景观界面轴。空间景观设计以站前广场为核心,以沿临园西路和花园路为景观轴线呈“十”字形展开。沿轴线为建筑的高密集开发建设区,以高层办公和酒店为主,形成连续、紧密的空间景观。与站前广场的开敞相对比,形成视觉通廊,利用道路绿化景观将各个层面的景观串联形成系统,使建筑群本身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3结语
  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入,将城市土地资源进行整合。秉承绵阳市老城区的城市特色,展现动态发展的过程,加强老城区与新城区的联系,为城市建立新的门户形象。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 万条内容 · 2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桂林市旧城保护与更新的地域性景观特色研究

地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地域性景观是本土文化与其所处城市社会发展现状共同创造的,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形势下,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1]。在这种背景下,探求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景观地域特色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显得尤为急迫。作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以及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桂林市的城市景观特色因其城市的发展定位而显得格外重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