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隧道工程 \ 顶管施工关键工序--纠偏原理以及纠偏方法介绍

顶管施工关键工序--纠偏原理以及纠偏方法介绍

发布于:2015-06-09 13:56:09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复制转发]
顶管工程施工是在地面下进行,很多不可遇见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常常会因为多种原因使管道顶进线路偏移(包括上下左右),如在过程中不好好控制轻则影响工程质量或增长工期,重则造成工程事故,而纠偏是跟踪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纠偏的重要性。
1顶管施工中的姿态变化及因素
实际工程中,顶管机在顶进过程中为三维状态,顶管机可能会发生方向偏差和白转偏差,方向偏差又分为水平方向偏差与轴线高程偏差,因此,顶管机在顶进中的方向与轴线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1)平面方位角偏差的控制:顶管机在水平方向与设计轴线产生角度的偏差;
2)轴线高程偏差的控制:顶管机在顶进中竖直方向与设计轴线产生角度的偏差;
3)自转偏转的控制:顶管机沿其轴线向一侧发生偏转角度。这种偏差不影响轴线位置,但过大时,可能使顶管机无法正常操作,如果在管子上有预留垂直顶升孔,则孔位发生偏斜而导致无法进行下一步施工。
引起顶管工程管道偏差的因素比较多,一般主要有:地质环境因素、完成工作井的标准、铺设导轨的准确、挖土取土的操作及纠偏控制。具体形式如下:(1)地下土层性质变化多样;(2)工作井或导轨位置不准确导致管道顶进受力不均匀;(3)挖土取土不规范,造成顶管管道走向偏移;(4)两节管道间连接不均匀,顶进时受力不平,造成顶管偏移;(5)局部地层中有障碍物,造成管道受力不匀而产生偏移。
2纠偏原理
纠偏就是当管道顶进方向未按照原先预定的轨迹前进,就需要改变工具头走向,减少偏差,当其被纠偏到原来设计轨道后继续顶进,如此重复实施。实际过程中,主要是由于工具管在前端发生了偏移而引起后续管道跟随偏移,因而在纠偏过程中主要也是运用工具管头的纠偏机械或靠人工实行纠偏,由此看出工具管是纠偏重要的工具,它纠偏好与坏,关系顶管工程质量的好与坏。
3纠偏方法
纠偏的方法包括普通校正法和顶管机校正法,如下图:



1433810611.jpg

1、普通校正法
管道顶进过程中首节管起导向作用,普通校正法就是采用各种方法制造校正力矩。从而改变首节管前进的方向。普通校正法又分为挖土法和强制校正法。
2、项管机校正法
利用顶管机的纠偏油缸进行纠偏操作是顶管常规的纠偏方法。对于二段一铰的顶管机,一般纠偏油缸分成四组,成井子形布置。纠偏液压系统能够满足任意二组纠偏油缸共同伸缩,起到纠偏的目的。对三段二铰项管机,可以将高程和水平纠偏区分开来,每个铰仅作用一个方向的纠偏。但也可以设计成二铰都能够进行全断面的纠偏操作。


1433810611.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

2.95 万条内容 · 26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顶管施工中接口问题探讨  在顶管施工中,管子的连接应分为顶进中的临时连接和顶进结束后的永久性接口。临时连接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管与管之间传递纵向力和横向力,同时保证管与管之间的接缝有一个有效宽度,以利于顶进结束后进行永久性接口处理。充分发挥管子接头的作用,首先,为了在管与管之间传递纵向力,需在管子接缝夹置弹性衬垫,衬垫必须发生塑性变形而同时又不会变硬,以便补偿管端的不平整度,现时衬垫的弹性应尽可能地小一些,因为在千斤顶卸载时,衬垫的弹性会导致由一节管到下一节管的回弹,致使推顶效果在每次卸载后都有一部分遭到损失。实践证明,作业这种衬垫最好采用软的到中等硬度的木材为好,因为木材具有所要求的全部性能,且较为经济便于加工。木制衬垫加工制作为圆环,就木垫环的尺寸而言,内侧应向内缩回一个永久性接口的深度,外侧与管外皮有一个有效的间距,木板厚为3cm左右。其次,就一条顶进管路的使用性能来说,管路的水密性也很重要,在上述所示的管子接头形式中,管路的密封采用双重形式,即第一道密封是通过在一节管子的细端与另一节管子的钢圈之间夹置一个橡胶胀圈取得的,橡胶胀圈须坚固又有弹性,而且耐压,橡胶圈装置同时还保证不会由于推顶时的纵向力和横向力而改变位置和发生损坏,采用的方法是在管子的细端开出一条环形槽沟,用以装人像胶胀圈。第二道密封位于管子端面之间。为此目的,需事先留出相应的空间,如果事先未曾留出相应的空间,可在推顶完毕之后,将木制垫环的内圆凿2~3cm,然后将这样形成的缝处填塞石棉水泥或填塞膨胀水泥砂浆处理永久性接口。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