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隧道工程 \ 小洞径隧道工程运输方式比选

小洞径隧道工程运输方式比选

发布于:2015-06-05 11:30:05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复制转发]
单口掘进3000m以上长大隧道施工中,目前国内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无轨运输和有轨运输两种,究竟哪一种方法更环保、更经济,本文通过生产要素配置、生产能力、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比较进行严密分析,以使有轨运输设备在今后的应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工程概述木星土水电站是尼汝河流域梯级电站的第四级电站,工程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东部的洛吉乡境内,正常蓄水位1910.50 m,总库容46.87万m3,系日调节水库。木星土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0 MW。


  主体建筑物主要有:混凝土溢流坝、泄洪冲沙消能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和电站厂房。引水隧洞洞经4.8~5.4m,主要工程为开挖、洞渣运输、支护等。下面以此隧道(共计7948m)为例,对两个口的两种施工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施工方案确定和实践统计对比本隧道主要采用有轨运输,用人工风机钻眼,斜眼掏槽光面爆破开挖方法。出渣运输和进料是1#支洞的控制工序之一,因而按大功率、高效化、无烟化的要求配置设备。


  装渣用2台ITC312隧道挖装机(理论装载能300m3/d),备用1台海马150型挖装一体机(理论装载能力150m3/d),运输用120kN推力的电瓶车,每台可拉2台SS18Dm3的矿斗车。


  通风采用双风机方案,并在距离掌子面500m左右设射流通风机1台,辅助用20m3/min电动空压机供风。隧道出渣按1台电瓶车拉2台18m3矿斗车配置。


  最多矿斗车需要量的确定原则:最多矿斗车需要量是将单循环出渣量全部装入矿斗车,通过多车头在隧道内道岔上进行调整矿斗车,使其成为移动的渣场,最后用车头一次性运至卸渣场;另外还要考虑反向施工和备用等因素。


  号支洞配置了4台电瓶车和8台矿斗车,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将单循环石渣全部装入矿斗车,不影响下道工序的作业。


  支洞与洞外轨道平面线型必须为直线,施工测量需严格控制。为确保快速运输安全,支洞及正洞内道岔部位应保证平顺。出洞口段一般设置变坡,稍高于支洞内,防止车速过快导致安全事故。
  支洞外轨道线路坡度需根据洞外场地布置、场地空间大小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设置,一般为15~25%。


  本工程选用坡度为15%。根据已确定的施工方案,对所需要的设备进行了选型与配备,对既有机械设备与新置设备进行统计后,可以得出有轨出渣比无轨出渣一次投入多173.3万元。


  因木星土水电站工程主要围岩为Ⅱ、Ⅲ级,支护采用集中喷射混凝土,故本文仅对两种出渣方式在Ⅱ、Ⅲ级围岩条件下生产能力进行对比。经统计后有轨运输比无轨运输节约487.58元。


  有轨运输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可以出渣,也可以进行衬砌混凝土运输。经济指标采用施工定额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各类投入对比,可以形成一次函数,横轴为隧道长度,纵轴为投资额。当挖装一体机、钢轨为既有设备时,可以看出,只有当隧道长度大于3554m时,方可考虑有贵运输,如右图所示。当所有有轨运输设备为新购时,一次投入额度更大,所以,只有深长隧道才适合采用有轨运输。


  总结根据小洞经隧道工程长度,施工单位可以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是否采用有轨运输。而且应考虑新置大型设备如挖装一体机、钢轨等设备材料的投入。


  现将有轨运输相关实践经验总结如下:有轨运输在铁路单线长隧施工使用中,具有下列优势:运行不产生尾气、洞内调车有序、通风成本较底,能够较快形成稳定的施工态势,能有效利用监控和信号系统,有利于洞内施工的安全监控。


  尤其是拥有良好的施工环境,降低了隧道施工人员职业病的发病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对企业的稳健发展是很有利的。有轨运输在铁路单线长大隧道施工使用中,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大,施工条件要求高,洞外场地需一定规模,设备调动困难,可能前期闲置浪费、后期生产能力不足,在今后还有待于克服和改进;施工方法的转变不灵活,保证隧道施工速度是考虑有轨出渣的前提。


  针对原来采用轻型道轨列车运行易掉道的情况,可以采用43kg/m道轨,并在道轨上垫渣,很好的保持了道轨的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列车掉道影响施工的情况明显减少。采用气刹制动设备,能够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


  采用SS18D梭矿,单节容量达18m3,并且成功的实现了梭矿之间的搭接,采用单车头牵引双梭,大大节约了运行的时间,提高了20T电瓶车的使用功效和出渣的速度。


  在道岔铺设上进行技术改进。为保证矿车的使用效率,出渣时始终有一列空车在重车经过时等在最前道岔,出渣的速度就主要取决于最前道岔与掌子面的距离,事实上道岔布好后不能随时都前移,实践证明掌子面与最前道岔的距离为250~750m较适宜


 采用枕木做轨枕,可以实现快捷安装,且能因地制宜,在工程所在地进行合理选材。由于工程实践的局限性,本工程所投入施工要素的潜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应该说在今后的应用中,有轨运输具有更大的潜力。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

2.95 万条内容 · 2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工程地质评价一方面是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隧道设计提供反馈信息,为施工提供指导(如超前预报等)。隧道工程是目前科技发展两大领域之一即地下空间的重要内容,笔者以秦岭某公路隧道为例,探讨岩质隧道工程地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一般方法,并藉此引起对隧道工程地质的重视。   基本地质环境基本地质环境是指隧道范围内的工程岩土体与周围(尤其是与隧道轴线两侧各约范围内)地质体的关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场地和生态环境、区域地质构造及施工环境等,反映了隧道与交通、气候、地形、地质等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它预示了隧道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隧道定线及洞口位置选择,同时也是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地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隧道的长度、隧道高程的选择、施工的难易、工期的长短、运营的安全和经济效益。该隧道位于秦岭腹地,海拔1 400~2 180 m,属中高山地貌,山岭谷坡25°~55°。隧道设计为双洞洞室净宽10.5 m,高7.85 m,呈板栗圆形,全长属特长隧道。隧道所在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雪多、云雾多,湿度大、日照短,冰期最大冻结深度0.13 m。隧道介于两大断裂之间,区域构造上属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中一复向斜的南翼,NW、NE向次级断裂发育;地质历史上一直受到近SN向的挤压。地震活动性较弱,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加速度(0.10~0.15)×10-2m/s2。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