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施工图 \ 地基土回弹变形如何考虑

地基土回弹变形如何考虑

发布于:2015-05-20 13:28:20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施工图 [复制转发]
1. 《地基规范》5.3.9条文说明:“总荷载等于或小于土的自重应力,回弹变形起主要作用。”是否是指如果总荷载大于土的自重应力,回弹变形就不存在了?
2. 为啥?个人理解:无论上部荷载有多大,回弹变形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应该是唯一值(不随上部荷载大小而改变)。而且,根据规范例题,回弹变形21.56mm,对于一般工程已经比较大了。
3.该例题:Pz+Pcz, 不太清楚,Pz, Pcz分别是何含义?但根据该条文中"在自重压力下作回弹试验“,似乎应为土的自重。所以取各层土中间点的自重:(0+41)/2=22.5kPa,(41+115)/2= 78kPa,(115+139)/2=127kPa,(139+161)/2=150kpa, 所以22.5kPa,78kPa, 127kPa,150kPa, 对应Ec=28.7MPa,22.3MPa.,280MPa,280MPa 。
4.假如:第3条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话。如果按照该例题的数据。计算了一下。
1).假定基础在水位线以下(卵石变形不考虑),浮容重10kN/m2,那样,第3,4层土中点自重分别为9kPa,44kPa.所以取Ec=28.7MPa,14.1MPa,则S=42.2mm
2).在第1)条基础上,如果考虑将挖掉的土重由108kpa改为216kPa,则S=84.4mm
5.从第4条可以发现,按照该例题计算方法,当基础以下改为浮容重时,回弹变形增加一倍左右。基础开挖深度增加一倍,回弹变形又增加一倍。请问:如果按照该例题进行计算,回弹变形42.2mm~84.4mm,基础应如何处理?
  • qqshift
    qqshift 沙发
    1.规范条文应该为5.3.10.,地基的回弹变形与其所处的回弹应力段密切相关,若总荷载大于土的自重应力,直到超过土层原来所处的回弹应力段,回弹变形越来越处于次要作用直至消失,压缩变形越来越处于主导作用。就像负摩阻那样。
    2、规范条文说明中的题例,附加应力向上,为负值,大小等于上部土层的自重应力,其实就是上部土层刚刚挖除时的状态 。规范给的计算方法其实与计算压缩变形的分层总和法一致,只是附加应力为负值,所以配图上有个负应力区,+、—应力区界线为基底中点附加应力曲线,右侧斜线为自重应力曲线。在基础底面,附加应力等于上覆土体自重应力,方向相反,所以该处中点Pz+Pcz=0,基底下土层分层z1=1.8m由于处于同一回弹变形应力段(E0-0.025)内,可以单独分层,1.8~4.9m处于另一应力段(E0.025-0.05),4.9m以下按每增加1m分层,不同应力段分别计算。
    3、Pz为某深度zi下的附加应力值,Pcz为某深度(zi+d)下的自重应力值,总应力P=Pz+Pcz通过不同深度段分层,得到某层的平均应力(Pz+Pcz)/2,然后根据其对应的应力段选取相应的回弹模量,在相应的深度范围内积分,求得加载到卸载两种状态的回弹变形量。
    4、你求自重的方法没看太懂,因为规范中没给出各层土的重度,确实很不好理解,计算也很繁琐,考试也不可能这样考。
    5、2016年注册岩土考试给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简单总结一下解题思路:
    题目:单一土层,重度γ=20,无水,Eci给了几个不同应力段下的值,总土层厚20米,开挖10米,下部10米,再下为不可压缩层,基坑尺寸有。
    解答:1)沿开挖面分层,上部拟开挖土视为荷载,基底附加应力P0=γd,取下部土层z为研究对象。
    2)开挖前总平均荷载P均1=P0*α均+γz/2;开挖后总平均荷载P均2=γz/2;在两种状态之间根据Eci范围分段,再将两种状态沿z厚度积分,总回弹量s=Σz*Pi/Eci。针对不同的zi也可以分层总和计算。
    2017-04-02 16:22:02

    回复 举报
    赞同1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施工图

返回版块

57.56 万条内容 · 102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请教:剪力墙结构做桩基础该如何处理?

背景介绍:1.该地区的剪力墙结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剪力墙结构,墙厚200,墙肢1600~2000间,绝大部分的梁都是框架梁。此结构更类似于把框架结构的柱换成剪力墙, 2.该地区的地质情况适合人工挖孔桩。问题:设计成桩基础时桩的定位基本上在轴线交叉位置(类似于一柱一桩),采用梁担墙的方式把墙体荷载传给桩,我们一般把梁按转换梁考虑,专家经常会提桩要按框支柱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