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钢结构工程 \ 《抗规》中规定的“位移比”与《高规》对照后格外费解

《抗规》中规定的“位移比”与《高规》对照后格外费解

发布于:2015-05-15 12:13:15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复制转发]
《抗规2010》中规定的“位移比”与《高规2010》中规定的“位移比”对照后格外费解
关于楼层位移比,一直以来感觉似是而非。这几天又研究一下,感觉越发一头雾水。
对于“位移比”朱炳寅老师是这样讲的:
1、“楼层位移比”
1)定义——“楼层位移比”指: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2)目的——限制结构的扭转;
3)计算要求——考虑偶然偏心(注意:不考虑双向地震)。

(详见朱炳寅老师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c21d0a01008oq8.html
实际上这种定义方法,是根据《抗规2010》中的3.4.3条中的表3.4.3-1中“扭转不规则”的参考指示演变而来的(见下图):“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即为扭转不规则)。”
1431628968.png
那么,我有如下疑问:
第1、 该表述中的“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中的“两端”是指的什么?是表示的位置吗?那么“楼层两端”是指本层楼面的平面几何形状上的两端(沿平面方向),还是指本层结构中的构件的底部和顶部(沿高度方向)?这“两端”怎么取?
第2、 楼层的“位移比”从上面的表述中应该是两种计算方法,即:
① 位移比=楼层最大水平位移÷该楼层两端水平位移的平均值
② 位移比=层间位移÷该楼层两端层间位移的平均值
但是,仍然弄不明白的是,第①个公式中的“楼层最大水平位移”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这个“最大水平位移”是指从该层上结构相对于地基总共的位移,还是指本层结构的楼顶面相对于本层楼地面的位移?
第3、 “楼层两端水平位移平均值”或“楼层两端层间位移平均值”如何算出?


揭下来我说一下《高规2010》3.4.5关于“位移比”的表述(见下图):
“ 《高规2010》的3.4.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
1431628968.png
通过上面《高规》3.4.5表述,楼层的“位移比”从上面的表述中应该是两种计算方法,即:
① 位移比=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该楼层水平位移的平均值
② 位移比=层间位移最大值÷该楼层层间位移的平均值
在实际使用时,很多书籍文献上都是这种写法:
① 位移比=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层平均(水平)位移
② 位移比=最大层间位移÷平均层间位移
那么问题又来了:
第1、“层平均位移”和“平均层间位移”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有资料说“层平均位移=(该层构件顶的最大位移+构件顶最小位移)÷2”;而“平均层间位移=多个层间位移之和÷层间个数”,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第2、我们还需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层平均位移=(该层构件顶的最大位移+构件顶最小位移)÷2”,虽然说的是层平均位移等于该层构件顶最大和最小位移之合的一半,但是,“该层的最大位移和最小位移”是从基础算起的吗?是指该层相对于基础的位移吗?

1431628968.png


1431628968.png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

46.45 万条内容 · 112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多高层钢结构支撑设置原则?

对于多高层框架钢结构,由于要减少用钢量,增加结构整体性和刚度。需要设置柱间支撑。那么柱间支撑的设置原则是什么呢?我认为支撑的设置位置和多少应该是控制结构的整体变形和层间位移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使刚度中心尽量与质量重心重合。这就是跟混凝土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是一样的。 但我的同事认为钢结构框架结构中,如果变形计算通不过,柱间支撑的布置应该在每榀框架都设置。而不是控制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在个别榀框架设置,即使钢柱双向刚接,如果变形计算通不过,就应该每榀都设置。这样钢结构才能够安装无侧移结构进行计算,认为主次梁连接是栓结,不能够完全传递弯矩。如果不每榀都设置,结构的剪力就没办法通过楼板和主次梁完全传递到支撑,那么结构就会出现扭曲变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