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某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关键点总结

某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关键点总结

发布于:2015-05-15 08:49:15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本工程建筑面积约53000M2,建设方为改善场地景观,利用原有地势进行重新规划,本工程为其配套地下商业建筑,由A.B.C区三部分组成,其中A、C区为地下一层,B区为地下两层,地下一层层高6.0米,地下二层层高3.9米,柱网双向均为8.40米,建筑平、立剖面见图-1、图-2,该工程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变化较大,深度变化范围在0.5~6.0米,结构设计需满足消防车行驶和局部特殊绿化覆土要求;
2. 根据使用要求在A区中部设置16.80米大跨度地下商业步行街;
3. 在B区设置月亮造型,将B区地下室顶板开孔,作为地下广场与地上主要连接通道;图-3为其局部剖面图。

20100814-徐珂-地下广场01.JPG

图-1

20100814-徐珂-地下广场02.JPG

图-2

二. 月亮造型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从建筑平面看除局部出入口和各区交接处外,柱网总体规则,较为特殊的地方是B区月亮造型,该造型沿B区横向开口达九个柱网,占全部长度126米的60%,这与普通的地下室结构有一定区别,普通地下室结构顶板一般开口较少,如楼梯间、设备管井等,所占长度和面积很小,设计时通过加强措施减少对顶板影响较小,可以有效传递侧向土压力,使地下室设计成为一个封闭体系。这个月亮造型开口面积较大,不可能通过加强手段来传递荷载,因此该部分是本工程重点设计部位,其局部剖面见图-3。

20100814-徐珂-地下广场02.JPG

图-3

建筑专业希望地下全部采用框架结构体系,便于业主后期灵活使用要求。从剖面可知,月亮背后结构既承担6米覆土竖向荷载,又承担16米高度覆土产生的侧向土压力,由于开孔造成地下一层顶板中断,不能有效传递顶板水平荷载,使月亮背后的结构成为类悬臂抗侧力体系,在框架设计时需要考虑侧压推覆影响,其中地下二层顶板是连续性楼板,竖向楼梯与月亮造型纵向相隔在一个柱网以上,在纵向分析上可以不考虑楼梯间的影响。
在进行分析前,笔者考虑了上部覆土对结构的影响,即竖向荷载在产生了侧移的框架结构中引起的附加内力,也就是P-△效应[1],因为工程场地自然地坪与地下一层顶板接近,顶板以上的覆土都会在结构封顶后实施,覆土回填后多半为欠固结土,随着地上不断施加活荷载和土体固结压力的增大,使得结构侧向推力和位移因时间的积累而越来越大,为此建立空间模型来考察侧力影响。


从剖面图可以看出,减少覆土的厚度就直接减少竖向荷载q0值,在考虑其他专业要求后,这部分覆土深度保留最小3.0米即可,结构专业可以将原层高6.0米最大提高到9.0米,但这样做并不会减少侧向土压力的影响,相反会因为侧向承压面积增加,加剧水平位移值,因此模型分析中还要考察地下一层顶板抬高量与水平位移的合适值。


在建立第一个层高6.0米的模型中,框架方案就被否定了,仅水平位移就达到110mm,位移层高比接近1/55,已经接近弹塑性层间位移限值,结构属于倒塌范围。该计算值是按弹性构件分析的,与实际有区别,另外月亮端柱是立于框支柱梁上,还存在竖向位移影响,大变形后会引起侧向土压力增大,因此采用框架体系不能保证结构安全。


采用剪力墙抗侧力体系,若直接在柱间增加剪力墙影响了建筑使用功能,经协商后增加一列横向柱网,将原南北库房面积移至此处,即平面图中左侧7跨柱网,新加剪力墙长度不大于4.8米,以保证建筑通道宽度。调整计算模型后,墙厚350,经过对比地下室顶板抬高1.0米较为合适,月亮一侧梁端水平位移在2.7~4.3mm范围,相对7.05米层高层间位移比在 1/2611~1/1640之间,框支梁在柱节点处竖向位移在3.9~6.4mm范围,变形挠度值在1/2150~1/1310之间;考虑抗侧力混凝土墙及框支梁开裂刚度折减至60%,月亮一侧梁端水平位移在5.1~8.7mm范围,相对7.05米层高层间位移比在 1/1380~1/810之间,框支梁在柱节点处竖向位移在7.8~12.5mm范围,变形挠度值在1/1080~1/672之间。为保证抗侧性能,这部分墙体限制其它专业在墙上开洞尺寸。


月亮造型在横向上也存在上述问题,因月亮尖角对着竖向楼梯通道,在设计之初就采用剪力墙体系,墙体对其它专业影响很小,同时在不妨碍专业使用和地下停车的位置,平行楼梯间各设置了一道8.4米柱网间剪力墙,以应对横向土压力对月亮造型影响。在C区端部出地面建筑中,景观造山形成侧推因素,设计上根据竖向通道的布置设计成剪力墙结构。


月亮造型采用钢结构,考虑侧向土压力影响以及热胀冷缩效应,钢结构连接节点均采用铰接方式,使其本身适应侧向位移及温度变化。钢结构设计主要配合外部幕墙要求,满足幕墙对变形要求。


三. 框支结构设计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持力层为细砂岩,工程抗震抗震等级为四级。按照这个标准依据高规[2]第10.2.6条进行月亮下框支结构设计,是不需要进行相应地震作用内力放大调整的。笔者在设计时考虑月亮背后5米覆土是在场地地坪以上人工填筑突出地面的,永久荷载值约为100kN/m2,按照常规结构相当于5~8层建筑物荷载,只是地震荷载水平作用位置较低而已,有必要考虑地震作用对框支结构的附加影响,因此在设计时根据这个情况建立一个模型,将覆土荷载作用位置提高至距离顶板2.5米处,考察框支结构和相关框架结构的内力情况,参照高规[2]要求按建筑高度在30米以下框支结构设计,抗震等级按二级标准设计,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内力放大1.25倍。


20100814-徐珂-地下广场01.JPG


20100814-徐珂-地下广场02.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4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有何区别?

土的压缩模量:在完全侧限条件下,土的竖向附加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之比值,它可以通过室内压缩试验获得,是判断土的压缩性和计算地基压缩变形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的变形模量: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求得的压缩性指标,即在部分侧限条件下,其应力增量与相应的应变增量的比值。能较真实地反映天然土层的变形特性。其缺点是载荷试验设备笨重、历时长和花钱多,且深层土的载荷试验在技术上极为困难,故常常需要根据压缩模量的资料来估算土的变形模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