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70岁结构大师总结结构设计14招,招招制胜(三)

70岁结构大师总结结构设计14招,招招制胜(三)

发布于:2015-05-06 13:55:0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十二、修改图格式: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对修改图作出了较好的规定:必须有设计更改通知单,设计更改通知单应有编号,并写明“共×页第×页”,在设计更改通知单中应有更改原因、更改内容简述,如更改内容可用文字或小图表示,设计更改通知单可加附页,如更改内容要用大图表示,则在更改通知单首页中列出更改图纸目录,并应说明原设计那些图作废,签字同结施首页(另加原设计人、修改人,必须有各专业会签),应以蓝图发出,加盖出图章及注册结构工程师章。因为房屋设计是多专业协同作业的结果,任何一个专业的修改设计都可能影响到其它专业,因此各专业负责人及设总均应知晓并签字,其它专业需作相应修改的应一并修改,原设计人及部门行政负责人也应签字。
2、现有少数设计单位学习国外的办法,用版本号表示图纸的修改次数,如第一版(原始设计)编为A,第二版编为B,第三版编为C,依次类推,修改后的版本应在图框的右上角写明修改原因及修改内容。
3、笔者审查了上百个大中小设计单位的修改图,没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如没有设计修改通知单,或有设计修改通知单而无编号,或修改图无目录(不知修改图到底有多少张),或者没有修改原因,或者没有各专业(包括设总)会签、没有原设计人签字,或者盖“技术专用章”或“技术处”公章,或未盖注册结构工程师章,或用白纸复印,等等。

4、修改图的日期不应同第一版


十三、计算书归档:

内容:所有受力构件均应有计算书(包括荷载计算、电算书)。
2、应装订成册并写明册数、应编页码(并有总页数)、应有封面(写明工程及子项名称、各岗位人员签字,不应用电脑打印名字)。
3、计算书归档后,应严格管理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修改。



十四、正确对待施工图审查:

由于各种原因,现设计质量普遍不高,设计单位各岗位人员应在结构方案、体系、构造、计算等方面多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审校,不应把审校工作主要寄希望于施工图审查机构。


施工图审查的方法各地不同。如上海要求所有问题在原图上修改后重审,其审查意见是写:什么什么问题通过审查得到了更正,这样是最好的;大部分地区除重大问题要复审外,一般问题(包括配筋远小于计算等)只写出意见而不管是否更改,也没有监督更改的机构;有些审查人员水平较低,审不出问题,在小地方甚至有审查人就是设计人或跨专业审查(如注册建筑师审查结构施工图),中南某市结构专业不审查计算书,有少数审查机构为多揽任务而放宽标准,笔者就曾见到1个工程结构专业的审查意见只有4个字:“符合要求”,但笔者在设计、审查质量检查时发现该工程结构专业的设计不妥有8处之多,这样的施工图审查就值得商榷了。

多数有水平、有责任心的审查人员仍会认真负责地做好施工图审查工作。 对审查意见,设计人应有则改之、无则澄清,较大的不实问题应申诉。 如四川某厂办公楼裙房为一层,长度51.80m,有一大会议室平面尺寸19.8m×19.8m,中间无柱,周边柱距6.6m,屋面采用井字梁,井字梁间距2.2m、截面尺寸200mm×850mm(h/L=850/19800=1/23.29),屋面板厚度100mm,屋面静载4.0kN/m 2 ,井字梁按铰支计算,下部计算钢筋36cm 2 ,实配6φ25(29.45cm 2 )。笔者2002年3月的施工图审查意见指出:(1)梁宽度太小,宜改为300(或250)mm;(2)梁高度太小,井字梁高度一般宜取h=L/15~L/18=19800/(15~18)=1320~1100mm;(3)估算屋面静载不应小于6.0kN/m 2 ,因此计算下部钢筋应远大于36cm 2 ;(4)井字梁配筋太小;(5)修改后需复审。设计单位回复:井字梁配有构造负筋2φ18(5.09cm 2 ),合计 29.45+5.09=34.54cm 2 ,与计算下部钢筋36cm 2 相差不大,对审查意见拒不修改。2002年7月初浇注混凝土,拆模后即发现屋面板及井字梁多处断裂,裂缝宽度约0.4~1mm,屋面板的裂缝长度达5~12m,已属危房。笔者认为该屋面肯定会出问题,但一拆模就出现断裂是出乎意料的(因为只有梁板自重而未加其它荷载),是否拆模过早不得而知。该工程事故至今未进行处理。如四川某审查机构给一个工程的结构专业打了5个“强条”,设计人认为不实,申请仲裁,经组织多位专家论证,推翻了这5个“强条”。

全部回复(1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热爱论坛
    热爱论坛 沙发
    谢谢分享资料:)
    2015-11-03 10:24: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masqqn
    masqqn 板凳
    原来强条可以伸裁
    2015-11-03 09:26: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6 万条内容 · 209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70岁结构大师总结结构设计14招,招招制胜(二)

五、地基基础设计 1 、正确使用地勘报告,基础选型由自己定,而不能地勘报告建议什么基础型式就用什么型式,总的来说,结构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设计比地勘人员内行。 2 、冲击振动沉管灌注桩慎用:缩颈现象较普遍。 3 、人工挖孔桩:在砂夹卵石层内施工(特别是扩孔)跨孔的可能性较大,施工有危险。桩太短(如小于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