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抗震等级的确定程序

抗震等级的确定程序

发布于:2014-07-31 17:36:31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本帖最后由 鲁烟半岛epc 于 2014-7-31 17:37 编辑

抗震措施的规范定义: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条文说明的解释:抗规中的一般规定及计算要点中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调整的规定均属于抗震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只是抗震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确定一个建筑的抗震等级,是抗震措施里一般规定的内容,即属于抗震措施,不属于抗震构造措施但是确定后的抗震等级在抗震措施里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抗震构造措施里都有应用,需要注意的是, 应用时,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有其特殊性,可能会与之前确定的建筑的抗震等级有所差异

小院蔬菜妄言,大侠高手指导!

1.png


2.png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11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co149429726777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2.1.10 抗震措施 seismic 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2.1.11 抗震构造措施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3.1.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乙、丙、丁类的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条文说明:…,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其抗震设计可仅进行抗震措施的设计而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2.2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值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一一对应﹚
    6.1.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抗震等级与计算要求、构造措施要求一一对应﹚
    计算要求:﹙用于截面设计的内力,抗震等级不同,调整﹙放大﹚系数不同;纯框架的梁、柱要求严于其它结构中的梁、柱;{6.2 计算要点}﹚
    ① 梁柱节点处,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调整﹙保证强柱弱梁;底层柱下端放大更大﹚;
    ② 柱的组合剪力设计值调整﹙保证强剪弱梁弯﹚;
    ③ 角柱在上面的基础上再放大1.1;
    ④ 梁的组合剪力设计值调整﹙保证强剪弱梁弯﹚;
    ⑤ 抗震墙亦需进行弯矩、剪力的调整;
    ⑥ 对于“短”梁、“短”柱、“短”墙﹙跨高比2.5的梁、剪跨比2的柱﹚:
    截面要求加严﹙保证强剪﹚;剪跨比:=M/﹙Vh0﹚;
    另外还有:框支柱和框支梁、以及落地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
    构造措施要求:
    梁 → 截面 — 尺寸要求﹙不宜:宽≮200;高宽比≯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4﹚
    梁端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计入受压钢筋的﹚:2、3级:≯0.35;
    1级:≯0.25;
    纵筋 — 最小直径、最少根数 → 通长筋:3、4级:2A12;
    1、2级:2A14;及≮max﹙顶筋或底筋/4﹚
    最大直径 → 不宜:≯ 同向柱截面边长/20
    最小配筋率:仝规11.3.6 0.2﹙0.25﹚和45﹙55﹚ft/fy,…
    最大配筋率:2.5%,不宜
    底筋与顶筋的比值限制 → 2、3级:≮0.3;
    1级:≮0.5;
    箍筋 — 最小直径:6、8、8、10;配筋率 >2%时,增大一挡;
    最大肢距 → 不宜: 4级300;
    2、3级max﹙250和20d﹚;d:max箍筋
    1级max﹙200和20d﹚;
    最大间距: 3、4级min﹙150、8d、h/4﹚;d:min纵筋
    2级min﹙100、8d、h/4﹚;
    1级min﹙100、6d、h/4﹚;
    加密区长度: 2、3、4级max﹙500和1.5h﹚;
    1级max﹙500和2h﹚;
    柱 → 截面 — 尺寸要求﹙不宜:4级或不超过2层,边长 ≮ 300﹙A350﹚;
    1、2、3级且超过2层,边长 ≮ 400﹙A450﹚;﹚
    轴压比: 4级, 3级, 2级, 1级,
    框架结构 0.90, 0.85, 0.75, 0.65,
    余 0.95, 0.90, 0.85, 0.75,
    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限值应专门研究;
    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间距不大于100、直径不小于12,+0.1
    纵筋 — 最小配筋率 → 总: 4级, 3级, 2级, 1级,
    角柱、框支柱 0.7, 0.8, 0.9, 1.1,
    中柱、边柱 0.5﹙0.6﹚,0.6﹙0.7﹚,0.7﹙0.8﹚,0.8﹙1.0﹚,
    括号内为框架结构;
    钢筋强度:<400,+0.1;=400,+0.05
    Ⅳ 类场地且较高的:+0.1
    单边:≮0.2
    最大配筋率 → 总:≯ 5%;剪跨比≯2的一级框架的柱单边:不宜≯1.2
    最大间距:边长>400,不宜>200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应比计算值增加25%
    箍筋 — 最小直径:6﹙8﹚、8、8、10;配筋率 >2%时,增大一挡;
    最大肢距 → 不宜:4级300;2、3级250;1级200;
    最大间距: 3、4级15d;d:min纵筋
    1、2级10d;
    加密区最大间距:3、4级min﹙150、8d﹚;柱根100
    2级min﹙100、8d﹚;
    1级min﹙100、6d﹚﹚
    加密区长度:max﹙截面高度、净高的1/6、500﹚;
    底层下端:净高的1/3;刚性地坪:上、下500;
    全高加密: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
    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
    框支柱
    1、2级框架的角柱
    体积配箍率 → 3、4级:0.4;2级:0.6;1级:0.8;
    框支柱:1.5;剪跨比不大于2的:1.2;…
    节点体积配箍率﹙3级:0.4;2级:0.5;1级:0.6;
    剪跨比不大于2的:不宜≮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
    2017-05-09 10:45: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猪大宝
    猪大宝 板凳
    土木币+1,威望+1
    2017-05-09 10:40: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7 万条内容 · 21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砌体结构中构造柱

砌体结构中 PKPM中地震作用计算时,地震剪力分配是否考虑构造柱的刚度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虽然构造柱和圈梁只是构造措施,但是由于构造柱与周围墙体有拉结筋的作用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这时候地震剪力的分配应该考虑构造柱的刚度。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希望大家可以帮我解答!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