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资料库 \ 景观设计的后现代艺术倾向及其启迪

景观设计的后现代艺术倾向及其启迪

发布于:2014-02-17 21:37:17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资料库 [复制转发]
本帖最后由 zjj_8 于 2014-2-17 21:41 编辑

摘要:20世纪后半期,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些思想对当代西方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分析这些影响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景观设计中的三个后现代艺术倾向:一是回归传统,二是强调过程,三是审美平民化。最终揭示了这三种倾向对于我国景观设计的启迪:(1)探索继承传统的新途径;(2)尊重景观的生命价值;(3)用平凡材料创造不平凡的景观。希望为提高我国景观设计水平、创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类无节制的消费和对自然的索取,导致各种问题在西方社会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从环境污染、植被减少、沙漠扩张到能源危机等都让后工业社会的人产生不安与焦虑,这使得西方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思维逻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领域率先对这些问题和变化做出反应,并形成了多元复杂、异彩纷呈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许多思想都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当代景观设计形成了一些新的倾向。深入理解这些倾向及其背后的思想和文化渊源,对于科学吸收和借鉴西方景观设计的优秀成果,提高我国景观设计水平和创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1 回归传统的倾向
现代主义对于创造性的推崇和对传统的反叛都是前所未有的,正如保罗•克利所说,艺术家应当创造出前人所没有创造出的艺术来,这是现代主义的重要原则。[1]因此,现代主义艺术都极力颠覆传统的规范,渴望建立新的秩序和法则。现代主义建筑也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建筑典范,表现出一种新建或重建整个城市的欲望。柯布西耶就曾公然提出,要将传统的密集街道统统清除,代之以开敞式的“光辉城市”。[2]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每当一种艺术走到极端的时候,紧接着的必然是一种回归。现代主义对传统典范的背弃、对历史文脉的忽视,招致后现代主义的强烈批判,而回归传统则成为后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在建筑领域尤其明显。一些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尝试通过对传统元素的重新运用,使建筑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比如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lip Johnson)设计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厦,广泛采用了罗马、文艺复兴、哥特等风格元素,使建筑达到了对传统装饰特色呼应。
现代景观设计由于受到现代主义建筑中“功能决定形式”、“装饰即是罪恶”等思想的影响,设计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使用功能、运用现代材料、创造简洁的形式和自由的空间等方面,从而形成了简洁、实用、纯粹的形式特征。[3]随着后现代主义对传统价值的重新发掘,景观设计也出现了回归传统的倾向。但当代景观设计师对传统的回归并不是对传统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通过拼贴、分解、重构等设计手法为传统的形式赋予新的视觉特征和审美趣味,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对传统的呼应。查尔斯·摩尔在1973年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中,提取了古罗马最有代表性的拱门、柱式等建筑元素构成广场的主体景观,既表现了对西方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也展现了新奥尔良作为意大利移民聚居地的特征。而设计师将这些元素以后现代的“拼贴”的手法加以组合,同时在其表面漆上光亮的颜色,则又为传统元素赋予了时代的精神,因此成为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代表作品。彼得·沃克在德国的慕尼黑机场凯宾斯基饭店(Munich Airport-Kempinski Hotel)环境设计中,运用了整形绿篱、草坪、彩色砂石等传统勒•诺特式园林中常用的要素,但没有采用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来组织这些要素,而是用带有极简主义色彩的构成手法将这些要素加以分解和重新组合,使传统园林要素展现出全新的视觉形象。[4](图1)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虽然以解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但仔细研究便可发现,公园设计与法国的传统园林设计有着相当多的联系。比如,如果把园中的展览馆看作是传统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宫殿,那么它周围的水面就可视为传统园林中的水渠。水面以南的广场花园可以看作传统大花坛的简化,公园中的乌尔克运河则类似于勒•诺特式园林中的大运河,运河两岸开敞的草地则与传统园林中的“绿毯”具有相似的作用。(图2)也就是说,公园中的建筑、水面、草地、树林、花园等要素均可在传统园林中找到对应的原型,只是在解构主义的思想框架下,这些要素不再表现为严谨而有秩序的构图,而是表现为相互穿插与叠加的构图。[5]
2 强调过程的倾向
现代主义相信,用某种总体规律或普遍原则可以概括社会与知识的各个方面。[6]因此,现代主义把世界描绘成一部庞大的机器,其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在平衡系统中按决定论精确地运行,偶然性被排斥在外。[7]现代主义艺术和设计也是以确定性和决定论为前提,创造稳定持久的视觉形式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不平衡、不稳定、偶然性、无序和突变现象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后现代主义开始强调不确定性、偶然性、相对性和暂存性,这也促使艺术创作从追求永恒的价值转向探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丰富变化,让作品表达出生命的不确定性和自身转化的可能性。[8]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于1970年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创作的长1500英尺、宽15英尺的“螺旋形防波堤”,就是探索作品自身变化过程的大地艺术品。防波堤是由黑色岩石和泥土构筑而成,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湖水会因藻类的增多而变红,而岩石则由于湖水冲刷后留下的盐垢结晶而逐渐显现出白色轮廓。最终,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自然力的作用,作品全部淹没在水中,而艺术家的本意就是要表现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9]后现代艺术的这种创作思想启发人们欣赏一种新的美学——过程之美,这是一种更加贴近真实世界的美,这种审美观为景观设计师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虽然景观设计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季相的变化等因素,但传统的设计方法还是追求营造一种稳定、持久的视觉景观。后现代主义重过程、轻形式的思想启发一部分设计师把设计的焦点从风格形式转移到景观自身的发展过程上来,这给景观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尽管当代景观设计仍然很重视视觉形式的塑造,但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为这种视觉形式的优先性极大限制了景观全面而生动的创造力。[10]实际上,景观是有生命的,景观的生长和成熟本身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是最初的设计形式所能决定的。因此,一些设计师尝试将景观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希望通过设定一个引导景观发展的机制,让人去体验景观作为一种生命体的过程,而不是为其构想一幅一成不变的画面。比如,在德国科特布斯工业煤矿区的景观改造中,设计师就把景观发展的过程作为设计的主导因素。设计地点位于德国科特布斯市(Cottbus)一个废弃的煤矿区,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也随着矿区停产而衰退。政府希望通过景观改造来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地区吸引力。由于长期的煤矿挖掘和其它气候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发生了变化,地下水的水位正在逐步上升。设计者利用这一契机,提出在未来30年中,逐步从附近的河流引水进入该区域,结合地下水位的上升,将这个区域转变成风景优美的内陆湖平原。由于景观的演变需要时间,所以设计师并未将重点放在最终的景观形式上,而是围绕引水造湖的过程编排了丰富的休闲内容,包括引领游人攀登矿坑、寻找引水的源头、骑车穿越矿区、在逐渐形成的湖面上航行等,其目的在于尽可能让人们参与和体验景观的成长过程。[11]现在每年有大量的游客从欧洲来到科特布斯,吸引他们的正是这个处于不断成长中的景观,他们去的最大目的也就是体验景观成长的过程。加拿大当斯维尔(Downsview)公园场地同样是遭受人工破坏的城市废弃地,在公园设计中,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指出,未来场地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他提交了一份完全没有具体形式的方案,方案只提供了指导公园景观发展的策略,公园的各种要素将根据未来场地的发展进程来逐渐完善。(图3)这确保了公园景观的发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有助于协调由于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结果与愿望之间的冲突,从而更好地应对公园景观和周边城市生活的转变。[12] 在这些景观设计案例中,设计师均用过程取代形式成为景观设计的主导,使景观的生命性得到了重视和体现。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zjj_8
    zjj_8 沙发


    参考文献:
    [1] 王岳川,尚水编. 后现代主义文化和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34
    [2] 尼格尔•泰勒著,李白玉,陈贞译.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5
    Negel Taylor. Urban Planning Theory since 1945 [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8
    [3] 陈天,陈希. 试论当代西方现代主义园林设计的思想内涵[J]. 中国园林,2004(3):5-7
    CHEN T,CHEN X. An Explanation on Thoughtful Essence of Modernism Landscape Design in West [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4(3):5-7.(in Chinese)
    [4] 王向荣,林箐.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37
    [5] 林箐. 传统与现代之间[J]. 中国园林,2006(10):70-79
    LIN Q.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10):70-79.(in Chinese)
    [6] 陈雨思. 论科学的复杂性——兼评科学终结论[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4):54-56
    CHEN Y S. Discussion on Complexity of Science [J]. Journal of Systemic Dialectics,2005,13(4):54-56.(in Chinese)
    [7] 岛子. 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79
    [8] 葛鹏仁. 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M].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160
    [9] 张红卫,蔡如. 大地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J]. 中国园林,2003(3):7-10
    ZHANG H W,CAI R. The Influence of Land Art on Landscape Design[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3(3):7-10.(in Chinese)
    [10] 詹姆士•科纳著,吴琨,韩晓晔译. 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59
    James Corner. Recovering Landscape:Essays in Contemporary Landscape Theory[M].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9
    [11] 谭晖. 过程性景观的空间语言特征——解析德国“科特布斯的波罗的海”项目的设计理念[J]. 装饰,2008(1):91-93
    TAN H. The Spac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 Landscape——Analyzing the Design Concept of German “Cottbus Baltic Sea”project [J]. Decoration,2008(1):91-93.(in Chinese)
    [12] Julia Czerniak. CASE:Downsview Park Toronto [M]. Harvard Design School,2001:74-81
    [13] 彭锋. 美学的意蕴[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7-28
    [14] 王建国,韦峰. 重新理解自然,重新定义景观——彼得•拉兹和他的产业景观作品[J]. 规划师,2004,20(2):8-12
    WANG J G,WEI F. New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and New Definition of Landscape——On Peter Larts and His Works on Property Landscape [J]. Planners,2004,20(2):8-12.(in Chinese)
    [15] 文娇,吉文丽,杨思琪等. 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浅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3):247-251
    WEN J,JI W L,YANG S Q et al. Reclamation of the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Landscape [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2,27(3):247-251.(in Chinese)
    [16] 张健健. 国外废弃地景观改造的多元解析[J]. 规划师,2010,27(10): 115-118
    ZANG J J. Multiple Approaches for Deserted Landscape Renovation [J]. Planners,2010,27(10): 115-118.(in Chinese)
    [17] 钱筠,王晓俊. 波普风格与观念园林一一玛莎•施瓦茨的园林设计评述[J]. 新建筑,2008(5):98-101
    QIAN Y,WANG X J. Pop Style and Conceptual Landscape——The Criticism of Martha Schwartz's Landscape Design Works [J]. New Architecture,2008(5):98-101.(in Chinese)
    [18] 卡菲•凯丽著,陈国雄译. 艺术与生存:帕特丽夏•约翰松的环境工程[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21
    Caffyn Kelley. Art and survival:Patricia Johanson's environmental projects[M]. Salt Spring Island:Islands Institute,2006
    [19] 张京祥,崔功豪. 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间模式的人文探析[J]. 人文地理,1998,13(4):22-25
    ZHANG J X,CUI G H. A Human Study on The Post Moder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Models [J]. Human Geography,1998,13(4):22-25.(in Chinese)
    [20] 金立强,段渊古,曲良艳等. 节约理念影响下的园林景观设计[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 203-206
    JIN L Q,DUAN Y G,QU L Y et al. Effect of Saving Idea on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0,25(5): 203-206.(in Chinese)
    2014-02-17 21:44: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jj_8
    zjj_8 板凳
    本帖最后由 zjj_8 于 2014-2-17 21:43 编辑

    3 审美平民化的倾向
    资本主义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变迁中,整个社会结构、文化和政治的中轴原则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社会民主化、生产商品化、文化世俗化的趋势。后现代主义也深受商品逻辑与世俗文化影响,艺术创作追求一种平面感,反对向深度挖掘,使得艺术由少数知识精英盘踞的象牙塔发展成为一般大众的生存策略。[13] 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些艺术流派率先开启了艺术从文化精英走向平民大众的通道,它们使一些极为普通的、司空见惯的事物具有了成为艺术品的可能。“拼合艺术”采用从城市垃圾中捡来的废弃物直接做成雕塑,“波普艺术”将大众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图像与物品纳入艺术范畴,“大地艺术”则直接在一些被人们忽视甚至遗忘的废弃场地中进行创作,后现代艺术正是用这些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事物挑战高雅艺术与大众生活的界限,从而开启了艺术创作的平民化倾向。这种美学倾向促使人们关注身边寻常事物的价值,也对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比如,在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场地内的工业遗存物以前常常被作为垃圾全部清除。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审美观念的转变,原来的垃圾、废物也有了成为艺术品的机会,加上世界性历史遗产保护观念的拓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同样见证和表达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文化和美学价值。[14]于是,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这些废弃地中的工业建筑和设备,把它们看作是记录一个时代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特征的实物文献。虽然和精心设计的花园相比,这些工业建筑和设备并不美观,但它们承载着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的历史和城市居民所共享的记忆,因此是城市文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5]所以在20世纪后半期,保留废弃地中的工业建筑和设备并赋予其新的功能,已经成为西方废弃地景观改造的普遍做法。[16]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丹佛市污水厂公园、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德国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等一系列项目都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体现了景观美学从现代主义的“精英化”到后现代主义的“平民化”的转变。
    波普艺术对现代主义的“精英化”反叛得更为彻底。波普艺术以通俗的形象和大众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为题材,从廉价的生活用品到明星头像,都可以进入波普艺术作品之中。波普艺术的价值在于进一步提高了“平民美学”的地位,使艺术更加走向大众生活。这也启发了一部分设计师直接将生活中的某些司空见惯的形象和材料运用到景观设计之中,使其取代景观中的传统装饰物,表现出一种平民趣味的审美倾向。玛莎•施瓦茨是受波普艺术影响较深的景观设计师。她的作品经常借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成材料和通俗造型,通过艺术化的创造,营造出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平民景观。施瓦茨主张设计应当被所有社会阶层所享用,所以她的作品中鲜有昂贵的材料及精致的装饰品,相反却充斥着混凝土、塑料、玻璃、轮胎及其它廉价或是现成的材料。[17]比如在马萨诸塞州怀特海德研究所屋顶花园设计中,由于缺乏阳光、水源和养护人员,所以她采用了塑料植物,不仅减轻了屋顶的承重,而且节约了养护成本。在迈阿密国际机场的隔音墙设计中,她创造性将彩色玻璃镶嵌在墙体上,让透过玻璃的阳光形成五颜六色的彩色光圈,从而以廉价的材料将冰冷的隔音墙转变成生机勃勃的景观墙。帕特丽夏•约翰松(Patricia Johanson)也擅长在景观设计中采用生活中的寻常材料和通俗造型。与施瓦茨不同的是,她更多地借鉴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形象,比如树叶、爬虫、蝴蝶等造型,再将这些造型与景观的生态和使用功能结合起来,同样体现出一种平民化的景观审美倾向。[18]在达拉斯泻湖公园设计中,约翰松仅用混凝土和乡土野生植物为材料,就将原本水质污染、岸线冲蚀严重的臭水湖改造成既能适应鱼类、鸟类生存,又能满足人们游览需求的生态公园。她在公园中用混凝土模仿植物造型构筑的大地景观,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多种游览体验,而且也为不同的物种创造了多样化的栖息环境。
    4 启迪
    景观和艺术有着深厚的联系,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强调的传统、过程以及平民化审美等思想,对西方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西方当代景观形成一些新的设计倾向,这对于当前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景观设计来说也具有启迪作用。
    4.1探索继承传统的新途径
    现代主义的失误就在于过于强调科学和理性的作用,忽视了普通人的情感诉求,企图通过机械主义的方式来建造一个“人造的文明新城市”,结果却是用钢筋、水泥堆砌起来一座与人类生活情趣格格不入的“居住机器”。[19]在我国当前讲究速度和效率的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具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和街区已经消失,城市里到处是形式雷同的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也大多采用“简洁”的现代主义设计语言,这使得城市景观风貌趋向雷同,难以使人们产生更持久、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纯粹理性的设计思想,提倡对于传统的回归,试图将诗意重新带回生活,对于我国景观建设是有启迪意义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类环境的艺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满足功能的景观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大众的要求。因此,如何提炼和运用传统建筑和景观的形式元素,并且以新的设计手法创作出既能体现传统文化韵味、又能展现时代精神的景观,是需要向西方后现代景观设计学习的。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庭园就是一个以新的设计方法继承传统的典型案例。设计师通过分解、重构等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对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卵石、粉墙、曲桥、流水等元素进行重新整合,同时借鉴中国水墨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创造了一个既不同于苏州古典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的精致庭园。
    4.2尊重景观的生命价值
    如前所述,景观是有生命的,景观的成长像有机体一样需要一个过程,然而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设往往以牺牲景观的生命价值和成长过程为代价。比如一度盛行的“大树进城”、“反季节栽植”等做法就是为了在短期内形成效果,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忽视了景观的生命特性,体现的仍然是现代主义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论”思想。后现代主义启发人们欣赏“过程之美”,让人们在过程中品味变化和动态之美,在景观设计中强调景观的生命属性和过程延续,对当前中国景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实际上,景观作为自然和文化的综合体,既具有生命的物理特性,也具有生命的人文特性,任何一种成熟的景观形式都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尊重景观生命价值的设计必须关注每种景观元素的生命活力,充分研究场地的自然系统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脉络,并且对两者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改变做出预测,从而使景观既能延续场地的演变肌理,又能适应未来的城市发展。当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已经对许多具有生命力的景观系统造成破坏,如果仍然仅从短期效果出发设计和建造景观,必然会使景观沦为脱离场地自然和文化肌理的空洞形式。因此,当代景观设计应当尊重景观的生命价值,体现景观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过程,这样才能塑造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4.3用平凡材料创造不平凡的景观
    在当前以短期内见效果为主要目标的城市景观建设中,视觉质量往往成为景观设计和建造中的第一位要素。为了提升城市形象,许多地方不惜堆砌昂贵的装饰材料、引入异域的奇花异草或是建造奢华的景观建筑,来营造绚丽的视觉景象,反而忽略了景观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构建人性化的、家园式的、可供参与和分享的环境。后现代主义开启的审美平民化倾向启发人们将目光投向生活中的平凡事物,挖掘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独特价值。后现代艺术善于用平凡的材料创造不平凡的作品,后现代景观也常常挖掘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和形式元素,营造具有情趣的城市环境。
    实际上,形式上的奢华并不意味着内容的丰富,而一味追求奢华的形式反而显得内涵的苍白和空洞。在我国,采用昂贵材料、建造奢侈景观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景观建设的普遍现象,有些地方不惜斥巨资将原有的自然环境去除,代之以精雕细刻的人工景观,而这种景观不仅造价高,而且后期养护困难。建于2002年的南京北极阁广场,斥巨资购买进口材料和设备建造了一个完全人工的悬崖瀑布,然而仅仅维持了十年就面临彻底拆除、重新改造的命运。所以,昂贵的造价、高额的成本未必能换来优秀的环境,反而可能会抑制景观设计师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这方面,西方后现代景观设计中对废弃物、现成品和廉价材料的运用,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其实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被忽视的东西还有很多,许多被打上“垃圾”、“废物”标签的材料,例如拆迁后废弃的砖块、砌块、废旧的轮胎等等,都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循环利用。还有一些长期被视为野花野草的野生植物也是景观设计值得开发和利用的材料,与人工栽培的植物比较,野生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为当地的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也不需要过多的人工维护,既可以节约造景成本,又能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20]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景观设计仍处于起步阶段,盲目追求异域化、视觉化、高档化的建设理念仍然主导着许多地方的景观设计,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造成当地景观特色的丧失。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过程和平民美学的倡导,启发我们理解景观的乡土之美、生命之美和平凡之美,这对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是非常有意义的。


    2014-02-17 21:40: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资料库

返回版块

3.37 万条内容 · 7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线与块: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形态的比较与分析

摘要:对比中西方传统艺术可以发现,两者在艺术的总体形态上分别表现出“线”与“块”的特征,这两种特征也表现在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形态中。通过对中西古典园林空间形象和造园要素的比较,分析了“线”与“块”这两种特征在中西园林艺术中的表现,揭示了形态差别背后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文化,希望对更好地在当代园林设计中传承民族艺术精神提供启迪。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在其形态上反映出各民族艺术的总体特征。中国传统艺术以“线”为特征,无论是绘画、书法、舞蹈、戏曲都是以“线”作为表现和造型的基础;西方传统艺术则体现出“块”的特征,在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团块性。中西方古典园林尽管在设计手法、风格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别,但在园林空间和各种造园要素上都表现出中西方艺术这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