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资料库 \ 线与块: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形态的比较与分析

线与块: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形态的比较与分析

发布于:2014-02-17 21:33:17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资料库 [复制转发]
摘要:对比中西方传统艺术可以发现,两者在艺术的总体形态上分别表现出“线”与“块”的特征,这两种特征也表现在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形态中。通过对中西古典园林空间形象和造园要素的比较,分析了“线”与“块”这两种特征在中西园林艺术中的表现,揭示了形态差别背后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文化,希望对更好地在当代园林设计中传承民族艺术精神提供启迪。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在其形态上反映出各民族艺术的总体特征。中国传统艺术以“线”为特征,无论是绘画、书法、舞蹈、戏曲都是以“线”作为表现和造型的基础;西方传统艺术则体现出“块”的特征,在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团块性。中西方古典园林尽管在设计手法、风格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别,但在园林空间和各种造园要素上都表现出中西方艺术这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一、线的艺术和块的艺术
由于古代中国属于内陆型农业文化形态,广大农民靠天吃饭,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所以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哲学思想,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则是海洋国家,商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在与自然的竞争中,个人主义和科学精神得到发扬,逐渐形成了以“主客分立”为基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人与客观世界的分离对立。中西方这种哲学思想上的差别,也造成了两者在艺术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中国人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习惯于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以绘画为例,中国古代画家在进行创作时,并不仅仅立足于一个固定的视点,而是仰观俯察、游目远近,用心灵之眼笼括全景,再通过笔墨直抒胸臆。这需要对客观世界的高度凝练,并以简约的笔墨获得深远的艺术效果,而线条就为艺术家概括自然物像和抒发自身情感提供了理想的艺术手段。中国画均以线条造型,画中线条或流畅洗练,或紧劲连绵,不仅勾勒出物象的外在轮廓,而且蕴含了艺术家内心的强烈情感和人生体悟。同样,中国的书法也因为通过线条展现出舞蹈的节奏韵律,而被称为“线之舞蹈”。中国的小说和戏曲都按照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表现出“线”的时间序列。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像中国传统艺术这样钟情于线,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
与中国相反,西方主客分立的哲学观使得西方人认为,要认清一个事物,必须将其独立出来进行明晰的观察。因此,西方艺术家在创作时总是和客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借助理性的分析去把握客观物象。因为注重对个体的考察,所以对象的大小、体积、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就成为重要的审美标准。这种对于美的理解使得雕刻与建筑成为古希腊艺术的最高表现,尤其是雕刻更是被黑格尔看成是古典艺术的理想形式。此外,西方传统绘画也受此影响,特别重视通过明暗关系和透视技法表现出立体雕刻般的形象特征。实际上,无论是西方古代建筑、雕刻还是绘画,采用的都是雕刻的造型语言——团块。宗白华先生指出,“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米开朗基罗说过:一个好的雕刻作品,就是从山上滚下来也滚不坏的,因为他们的雕刻是团块。”[1]除了视觉艺术以外,西方的音乐、文学等艺术也都显示出团块的形态特征。西方音乐重和声,容易形成浑厚的音响效果,而西方小说的情节表述经常被大段的肖像、心理、环境描写所打断,使情节线条的流畅性受到干扰,从而形成团块性结构模式。
因此,“线”与“块”分别是中西艺术总的形态特征,这种形态特征自然也表现在中西园林艺术之中。加之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由文人画家参与设计,西方古典园林则大都由建筑师负责设计,这使得线与块的特征在中西古典园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并从园林的空间形象、造园要素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二、园林空间形象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格局上最忌平直和一览无余,而是追求曲折、含蓄和幽深。为了求得景致的多变和意境的深远,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理上无不极尽蜿蜒曲折之能事。各个空间虽然大小、明暗、意趣各不相同,但是却通过巧妙组织,形成一段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究竟是什么因素将不同的空间组织成一段完整的旋律?最根本的因素就是“线”——由园路、游廊、桥、堤等线性因素组成的游览路线。彭一刚先生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路线归纳为三种基本形式:闭合环型、串联型和辐射型。[2]而许多规模较大的园林,往往没有一条确定的观赏路线贯穿全园,而是多种路线组织方式并用,使得园林中的景色更加曲折多变,给予游人丰富的游赏体验。所以,中国园林的空间,不是一个个由几何形状构成的透视空间,它不具有雕塑的性质,而是通过阴阳明暗、高下起伏形成的动态空间序列,这与中国书法艺术中张弛开阖的线条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通过“线”这一核心要素,中国园林将时间赋予空间,将一系列静态的空间激活,使得各个空间连缀成一幅逐步展开的长卷山水画。
如果说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形象是以具有线性特征的空间序列取胜,那么西方古典园林的空间形象则是突显那一个个具有立体感的几何块状空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游览路线不仅是园林空间和景物的组织者,而且本身也是重要的审美对象。相比较而言,西方古典园林中的道路就没有这么强的支配作用。以意大利、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的道路主要为直线型,虽然组织得井井有条,但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用于景点与景点、建筑与建筑之间的交通衔接,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那些具有雕塑特征的几何形单体空间。如前所述,西方艺术创作由于以“主客分立”思想为基础,所以强调与客体保持一定距离,借助理性去把握自然之美。早在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从数的关系上去寻找美,并最早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定律。柏拉图也认为,一切审美对象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则几何形体,美就是简单几何形体的比例和谐。[3]亚里士多德则在《形而上学》中提出“美的形式是秩序、对称和确定性”,并在《诗学》中提出“美在于体积大小和秩序”。这些思想牢固地奠定了西方美学的基础。西方古典园林中的空间虽然不是像雕塑、建筑那样的实体,但由于空间围合要素的几何化处理,同样表现出规则、明确、具有立体感的特征。比如在意大利园林里,常常利用地形的高差、规则的建筑以及整形绿篱围合出几何形式的空间,这些空间轮廓清晰、立体感强,具有鲜明的团块特征。而以平坦开阔著称的法国园林,在空间处理上也往往采用大片的规整树林和几何形绿篱加以围合,对空间的秩序、均衡、对称、整齐等方面更加强调,园林空间的造型感也更强。人们游走在这些园林之中,仿佛是在一个又一个几何体块中穿行一样。
由于中西艺术形态对园林空间形象的影响,所以在游览中国园林时,就好比欣赏一幅山水长卷,人必须置身其中,在俯仰远近之间,才能欣赏它的全貌,领略它的时空蕴含。而在欣赏西方园林时,则需要寻找一个固定的最佳视点作焦点透视,从而把握完整而独立的空间轮廓造型;或是进行俯瞰,从而欣赏其整体的几何对称之美。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inuyasha_
    inuyasha_ 沙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游览路线不仅是园林空间和景物的组织者,而且本身也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园不石”。中国古代建筑通过群体组合和横向铺排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空间美。。。总结得挺好的
    2014-05-21 00:16: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jj_8
    zjj_8 板凳
    三、造园要素比较
    线与块的形态特征除了体现在中西园林的空间形象上,还体现在两者的造园要素上。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既是山的组成部分,又可以独立作为山的象征,是重要的造园要素。园林中的叠石堆山往往以山水画为蓝本,造园匠师们常模仿绘画中表现各种峰峦山石的皴法来处理叠石的纹理拼接。所谓“画家以笔墨为丘壑,掇山以土石为皴擦,虚实虽殊,其致一也。”(阚铎《园冶识语》)皴是中国古代画家用来表现山石纹理、峰峦折痕的一种绘画符号,不同的皴法可以表现不同的山的特性,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和笔墨情趣。古代造园匠师则取法绘画,以笔墨为丘壑,以土石为皴擦,将山水画的平面线条转化成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形象。中国园林中的石有的玲珑剔透,有的俊逸挺拔,但都不以浑圆敦实为美,而是追求“如虬如凤”、“如鬼如兽”(白居易《太湖石记》)的象形。中国园林中尤其喜爱太湖石,其清瘦的轮廓和凹凸褶皱的纹理表现出独特的线条感,与中国书法、绘画中的线条具有类似的意趣。尤其一些造型奇特的峰石,其苍古遒劲的线条,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不仅使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感受到峰峦岩壑的精神内涵,而且能够彰显文人们骨子里放任不羁、豁达脱俗的气质,因而受到喜爱和尊崇。
    石头也是西方古典园林的重要造园要素,但与中国园林用来叠石造山不同,西方园林主要将其用于雕塑。如果说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园不石”,那么西方古典园林就是“无雕不园”。西方古典园林中的雕塑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石一样,都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这些雕塑或设于林荫大道的尽头,或置于庭园空间的中心,或立于喷泉水池之中,在园中广泛分布。雕塑表现的主要形象是人体,以大理石为主要材料,表面处理光洁,形象健硕饱满,在造型上特别强调团块的结构和体积,突出表现人的力量和团块之美。与中国园林中强调线条和纹理的峰石相比,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意趣。
    除了山石,中西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也鲜明地体现了线与块这两种不同的形态特征。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提到,“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4],可见三者在艺术审美方面有共通之处。音乐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线的艺术,书画是在平面上勾勒的线的艺术,园林花木则是通过姿态在空间中表现画意。中国园林的植物不像西方那样修剪成几何形式,而是采用写意的手法,常常“三五成林”,与峰石、建筑、墙垣搭配,着力表现植物本身的姿态之美。重视姿态是我们民族欣赏园林植物的重要特色。园林植物的各种姿态,正是通过它们特有的线条体现出来。古人就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病梅馆记》)无论是像垂柳那样柔和的线条,还是像苍松古藤那样的虬枝曲干,都是大自然的造化,都凝聚着自然的精神和气韵。这些自然的线条或横施、或疏斜、或盘旋,但从其动势中均可体会到中国绘画、书法艺术线条的神韵。
    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则秉承了讲究几何形体与结构的美学法则,表现出与建筑、雕刻相似的团块造型特征。早在古罗马时期,植物修剪技术就已在园林中广泛应用,植物常被修剪成各种几何形状或动物造型,被称之为“绿色雕刻”。[5]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中,植物大多作为建筑的附属或延伸,各式各样的修剪绿篱运用得十分普遍,以此与周围的景观相连结。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比意大利园林更加几何化和人工化,勒诺特将树木的整形修剪发展到极至。意大利园林中用于点缀的小丛林和零散的自然形态的树木,在法国园林里也被排除掉了。17世纪的法国艺术深受君主专制政治和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影响,所有艺术作品都宣扬理性至上和个体服从整体。单棵植物的姿态不被重视,常绿树和灌木被修剪成方块、圆锥、球形等几何体块,花园四周的丛林也被划定为规则的几何形区域,整个园林的植栽空间看上去就是由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绿色团块所构成,形成西方规则式园林的主要特征。
    水的处理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大多模仿自然,营造曲折萦纡的水池曲岸。池岸叠石错落参差,适当间以水口、水洞、港汊以显示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之意。而大一些的湖岸则通过曲折和点景,形成线性的游赏序列。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一些水景形态,比如溪流、山涧、瀑布等同样是对线性水体的艺术提炼。园林中的溪涧屈曲幽邃,既构成园林水系的脉络,又让人感受到山林野趣。中国园林中的瀑布不以规模取胜,而是注重水流的姿态,常常由山石将落下的水分成几股,化为细流而下,宛如一道道晶莹剔透的白练。此外,还有像“曲水流觞”这样的景观特意将水做成弯曲扭动的线条形态,别有一番情趣。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体不仅平面上表现出几何块面的特点,而且在立面上常常和雕塑结合,成为空间中的视觉焦点。即使是从坡地上奔泻而下的急湍流水,也要在规则的石渠里循规蹈矩,全然不同于中国园林中水体那种自由屈伸的线条。
    中国古代建筑也不像西方古代建筑那样专注于单体的艺术效果,而是通过群体组合和横向铺排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空间美。事实上,中国古代建筑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单体建筑比较简单,而将这些简单的单体建筑组合成富有变化的建筑群,则需要靠“廊”这种线性连接要素完成。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用得相当广泛,其形式可长可短、可曲可直,不仅可以引导游览,而且可以划分空间。中国园林建筑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亭、台、楼、阁、馆、榭等建筑形式全赖廊的串联,才形成逶迤交错的群体组合。江南园林中所独具的曲折多变的空间形式,多半也是借助于廊的分隔和串联形成的。就园林建筑的单体造型而言,富有动感的线条也随处可见。比如,屋顶四角的飞檐翘角、建筑构件上的装饰纹样、镂空的挂落以及起伏的云墙等,把线的精神融汇到每一个建筑细节。
    西方古代建筑则注重单体的结构、体量和造型,表现出强烈的雕塑感。与以群组建筑为特征的中国古代建筑相比,体量庞大的西方古代建筑更能在视觉上抓住人的注意力,而这正好契合了西方突出人的力量、强调个体意志的文化基因。西方人认为,建筑形象是自然界中所没有的,它那巨大的体积集中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6]因而西方古典园林通常以建筑为中心进行布局,建筑往往是空间中的主体和视觉焦点,给人以庄重、雄伟、敦实的感觉。实际上,由于西方古代建筑和雕刻采用的材料相同,所以这两种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西方的建筑和雕刻几乎是不分家的。很多建筑师本身就是雕刻家,他们把建筑当做雕刻来处理,用几何学原理刻画建筑的形体和块面,琢磨它们的体量、凹凸、质地、明暗等,使它们服从于塑造建筑物总体形象的目标。
    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出发点是“线”,建筑的空间结构与形体外观都体现出线的特点,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就像是一幅流畅的绘画长卷。西方古代建筑的出发点是“块”,几何构图贯穿着它的发展始终。欣赏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像欣赏雕刻一样,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团块的形象,建筑形体独立自足,表现出永恒的意念和与自然抗衡的力度。
    四、结语
    通过对中西古典园林的比较不难发现,两者无论在空间形象还是造园要素上,都体现出中西传统艺术总体形态特征的差别,这就是“线”与“块”的差别。中国园林的线状空间序列在时间的流程中体现出空间的变化,西方园林则用几何块状空间将时间的流程加以凝固,而园林中的各种要素也无不渗透着中西艺术这两个主要的形态特征。这种形态特征在更深层次上,是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艺术精神的反映。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通过仰观俯察和虚心澄怀来体会对象神韵,而“线”是艺术表达的主要手段;西方“主客分立”的思想,讲究主体和客体拉开一定距离,对其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思考,而“块”就成为主要的造型特征。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认识中西园林艺术形态的差别,更要理解这种差别背后深层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从而在借鉴西方园林艺术的同时,寻找到传承民族艺术精神的更好方式。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8
    [2]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9
    [3] 汝信主编. 西方美学史(第一卷: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美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32
    [4] 陈从周. 说园[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4
    [5] 陈志华. 外国造园艺术[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
    [6] 周武忠. 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71
    2014-02-17 21:34: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资料库

返回版块

3.37 万条内容 · 8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居住小区园林环境景观是住户对居住区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问题原则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作用 1.1改善环境 园林植物可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吸收有害气体,具有杀菌作用,园林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湿温度,改善小区的小气候,同时与水体、土壤等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