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设计 \ 第二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第二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发布于:2007-09-21 19:31:21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第二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主题:跨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建筑史教学
Teaching Hi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在二十一世纪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中国建筑的发展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学术思想领域的开放与活跃也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的建筑教育必然面临新的起点,尤其对已经形成多年的外国建筑史教学,应有新的思考,新的探索。首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发起,在2005年11月15~16日成功举办,研讨会第一次聚集了国内各相关院校从事外国建筑史教学的教师和学者,邀请了国外著名专家,畅谈思想,交流经验,并一致通过了此后研讨会两年一次的提议。第二届研讨会将于2007年11月1~2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办,确定了以“跨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建筑史教学”作为这届会议的主题。本届会议主办方认为,在中国建筑日益走向国际化的当代,西方建筑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依然是影响我们建筑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此,西方建筑史教学如何深化,如何形成教学的跨文化思考,如何将其转化成为促进我国建筑教育与学科发展的推动力量,是本次研讨会要特别展开讨论的。

会议时间:2007年11月1日至2日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名誉主席:
罗小未 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主席:
吴志强 教授、院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秘书长:
卢永毅 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会议主要论题:
论题一:西方建筑史教学中的跨文化思考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Teaching Western Architectural History
作为在中国的西方建筑史教学,揭示建筑现象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及其特征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挑战所在。本论题围绕西方建筑史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展开讨论,思考中西文化差异中形成的观念与认识的碰撞与对话,探讨全球化时代建筑历史教学的新思路。

论题二:西方建筑历史与设计教学
Western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Design Education
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操作性的“知识”?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如何成为促进设计思想活跃和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建筑历史的教学如何可以与设计教学相结合?本论题为建筑历史教学与设计教学的互动提供交流平台。

论题三:西方建筑史教学的方法探索
New Approaches in Western Architectural History Courses
众多院校对西方建筑史教学的改革有所尝试,教学方法与特色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本论题为各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探索创造交流平台。

参会对象:
会议将特别邀请若干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并作大会发言;会议首先欢迎从事西方建筑史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和学者参加,同时也欢迎任何其他从事建筑教学与相关研究的教师与学者踊跃参加。

会议相关活动:
展览:西方建筑史教学探索和教学成果展
地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展览厅

与会费用:
参会费用800元人民币/人。其中包括两次午餐、一次晚宴和会议论文集,其他费用自理。

论文与展览征集:
1.会议论文征集
论文围绕以上三个分论题展开讨论,欢迎从事建筑史教学的教师以及任何其他从事建筑教学与相关研究的教师与学者踊跃投稿,原则上来稿都将由会议主办方收入会议论文集。论文格式及论文登记表请于会议网站下载。中文论文截稿日期2007年7月31日,英文论文截稿日期2007年6月30日。投稿请发送论文电子文件至邮箱istrah2@yahoo.com。

2.教学成果展示征集
会议期间举办“西方建筑史教学探索和教学成果展”,并将以此为基础展开“分论题三”的讨论,为此以学校为单位征集有特色的西方建筑史教学理念与教学成果,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作业任务书和优秀作业。展板的标准格式请于会议网站下载。光盘请于2007年9月1日前邮寄到主办单位(收件人 卢永毅)。

会议联系:
地 址: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C-504(200092)
电 话:+86-21-29421828(联系人 王颖)
传 真:+86-21-65986707(收件人 卢永毅)
电子邮箱:istrah2@yahoo.com
报名办法以及更多信息可在会议网站查阅
网址:www.tongji-caup.org/istrah2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28.69 万条内容 · 4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宋代两位男女大词人的庭院 2

          二欧阳修的庭院与李清照的庭院肯定是不尽相同的,虽然二人同为宋代,词风相近,但家境不同,性别不同,际遇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审美观点当然不一样。为了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先要了解中国园林学上的两对审美概念:一是“亏蔽”;再是“奥如”与“旷如”。先说“亏蔽”,最早语出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记》[4],它有遮隔的意思。而遮隔具有深化园境,造成景深的功能,它是一个概念。而“亏蔽”则包含两个概念,它既有“蔽”,阻断人的视线的功能,又有让视线通过的透空之处的“亏”空。在中国园林中,常用的“亏蔽”手法有:花木亏蔽、山石亏蔽、屋宇亏蔽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