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学生专栏
返回版块23.92 万条内容 · 12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第三届中国职业建筑师论坛上海文字直播 [推荐]主持人:各位嘉宾早上好;第三届中国职业建筑师论坛现在开始。我们这期的主题是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化现实,今天大概的议程是这样的,我们会有五个议题,上午会讨论两个议题,后面会讨论三个议题。第三届中国职业建筑师论坛主办单位是上海建筑学会、同济大学、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时代建筑》杂志、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承办单位是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和《时代建筑》杂志。下面我现介绍一下与会的代表,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时代建筑》杂志的主编助理戴春。我们今天非常荣幸的请到上海市建筑师学会的理事长吴之光先生;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伍江先生;上海现代建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桦先生;现代建筑杂志主编、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支文军先生;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副总经理卢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建筑师》:实验建筑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王明贤他们首先提出来的,实验性某些方面是指针对国有体制下做设计的顺理成章与惯性思维,实验建筑师他们所突然获得的自由,思想的释放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
吴钢:和西方的体制或者说跟欧洲的体制相比,是不是中国的大设计院是挺有实验性的。在西方都是一些小的事务所,我们这些人在工作上顺理成章,反而在中国组织这么大的一个设计院,还要做好,我觉得这是蛮具挑战性的工作,也是挺有潜力的工作。我觉得中国的设计院这样挺好的,并没有任何一个迹象表明这样一种组织(已经不行了),我觉得他们资源更丰富、更广阔,虽然肌体运转可能有些问题,但是他们所获取的资源确实是很多实验建筑师无法比拟的。我认为中国要把建筑做好,应该更多地依赖于这些大的设计院,而不是实验建筑师。我觉得我们今天建筑的实验性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也没有成为一个创造体系的基础。我们今天还不能够找出一个像密斯这样的人,对德国的建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引导一批人思考。比如说密斯的影响你可以在很多人身上发觉,他能够影响以后几代人的思考。而我们今天的创造没有看到谁很理论性地在指导我们。这个不是建筑师的问题,要想追究这件事情可能有更深入追究的东西,不仅仅是建筑学了,应该是基于社会变革和技术变革。
张瑛:各个行业都这样。像20世纪的一些有名的画家,现在很难找到某一点让大家共同关注,目前是一种多元化的视野。
吴钢:说好听一点是多视点、多元化,但是你需要有一个支点,去寻找一个支点。就像刚才说的,作为一个建筑师,你要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找到所谓“实验”的立足点。如果只是百花齐放,而不是基于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这个事情我觉得是需要讨论的。
建筑师的责任感
陈凌:建造不是为了炫耀或者展示某种技术,而是采用合适的、有效的方法去建造。
《建筑师》:你们怎么看待建筑师这样一个角色与社会的关系呢?换句话说,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该如何体现呢?
吴钢:我觉得相对于做实验,我们更想把我们今天的建筑做得更好一点,更漂亮一些,更舒适一些。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没有秩序的环境当中,我们是那群天生建造秩序的人,那是一种最温和的、创造日常生活价值的秩序。
那天北建工的张老师到我们办公室来,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事务所,我觉得这是对我们一个非常大的表扬,我觉得这个建筑的意义就已经有了,它能够让另外一个人感到很愉悦,不是说你进去以后马上想逃离它,我想这也许就是建筑师应该做的。如果说到责任感,有的时候我们的责任感简直比建设部长还要大,我们觉得应该让我们的周围都充满了秩序和和谐,充满了便利优雅的生活。我们这代人能把这个做好已经非常伟大了。
张瑛:我其实很想听听大家怎么说龙山教堂。
《建筑师》:对于这个项目,我个人的感觉是在我们报道过的这么多作品中,看图和看现场之后,批评冲动最小的一个。有些项目我们看完之后立刻想怎么去批它,对这个项目没有想应该去批它的什么东西,而且有一种惊喜,到现场感觉很温暖很舒适的东西很多,而不是在里面发现太多的矛盾。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