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中央空调 \ 暖通人生——原北京设计院院长吴德绳:想明白了的智慧!

暖通人生——原北京设计院院长吴德绳:想明白了的智慧!

发布于:2013-05-14 11:07:14 来自:暖通空调/中央空调 [复制转发]
本帖最后由 zdnygj_hh 于 2013-5-14 11:18 编辑

摘自:清华大学《暖通人生》


十月七日下午,我们一行九人前去采访了原北京设计院院长吴德绳老先生。吴先生非常和蔼,谈话朴直而蕴含深意,虽然采访只持续了短短的两个小时,却让人受益良多。

576.jpg

吴先生向我们询问了一些关于本刊的情况,并称赞刊物办得有意义,是一个“有感情、有底蕴、有深度”的平台。老先生说:“建环专业毕业以后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在校学生其实对这些并不了解。采访校友带回来的信息,会对在校学生的追求有很大的指引作用。今天我说的这些话,你们不一定都听得懂,但是你们一定要慢慢听,或者说听完之后慢慢地领悟。为什么呢?举个例子,就跟我小时候会背唐诗,长大了,七十岁了才能理解这首诗很好,是一样的。”


“忙的时候,会出财富、出物质。但是,闲了的时候,会出文化。”——吴德绳


吴先生一打开话头,就提到了蒋南翔校长曾对学生说的“要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他说,老校友的互相联系,其实是涵盖在了这五十年的贡献里。

“我说的这逻辑, 听明白了么?”——先生问我们的时候,大家其实都有一些茫然。

吴先生接着往下讲,在他闲下来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回过头来看这一生,会出文化,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当出文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没有后来了。“这种事,其实也是一种历史和社会的必然。活明白了,就没法干了;而干的时候,又都不是太明白。”

想明白了的人也许没有机会把这些文化付诸于工作和实践。因此,老校友将自己“活明白”了而感悟出的文化,告知给将沿着其足迹往下走的年轻人,帮助他们将这种“自然”的升华,变为一种“自觉”的升华。老校友们的这种贡献和努力,也恰是“健康地为祖国工作”的过程。

因此,老先生认为,校友通讯也给诸多高龄校友提供了一个奉献的平台。通过高年级校友向低年级校友讲述自己的感悟,来降低人生这条路上不可避免的遗憾。

“选择专业就像谈恋爱,首先择我所爱。但是择我所爱,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盲目性。到后来,就必须要爱我所择。”

——吴德绳


吴先生从1957 年进入清华大学暖通专业以来,入行已经50 余年了。虽然这个专业在建筑领域中一直相对弱势,但是吴先生始终保持着对暖通专业的热情和坚持。他把选专业比作谈恋爱,“择我所爱”仅是第一步,只消一瞬;更重要的是之后的“爱我所择”,需要长久的坚持。在50 年的工作和积累中,他对专业的认知不断加深,热爱从未消减。

暖通专业在所有专业里面,并不算响亮的。但它是后起之秀,厚积薄发,地位在不断提高。当然,在建筑这一块儿,咱们这个专业是为建筑服务的,因此可能会有诸多的委屈,或者说诸多不恰当的感觉——这种感觉,就要靠我们这种高龄的建环人,把它们呐喊出来。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是第一志愿进来的,或者说是第一志愿进来,但是其实并不明白这个专业,这些都是正常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毕业快五十年了,到如今,对这个专业的认知,都还在不断地增加。所以说,这个专业,谁都不敢说真明白。

其实对于这个专业,就跟你们年轻人谈恋爱一样,首先要择我所爱,到后来,就必须要爱我所择。举个例子,这就是说,结婚的时候不懂爱情,想择你所爱,但是结婚以后,你就得爱你所择。这其实是一个哲学问题。我现在也是这样,越来越体会到咱们这个专业,实在是很多其他专业体会不了的。

咱们这行,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优势——专业的基础就是初中物理学,还有初等的几何学、微积分,都是通过最基础的数学物理,搭建出丰富多彩的系统。因此,咱们这专业,是最重逻辑的。一个用逻辑的专业,对人的一辈子影响是很大的,学咱们这行的,都是智慧的人。

咱们这个专业,不仅仅是贴近人的生活,在发展的空间上,也突然承担了一些重点课题,像节能、低碳。除了这些,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出来的产品有明显的判断标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像建筑,它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一半人骂到一塌糊涂,而一半人却能夸到一塌糊涂。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建筑这个行业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咱们所从事的专业却非常年轻。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我回头看,还能看见建筑设备行业的开端。几千年以来,我们看到的建筑都是空心的;在百余年前,才把自来水、电、空调系统等引进了建筑。所以实际上,咱们是如此的年轻、如此的弱小,又是如此的有前途。


“梁思成先生说过‘匠人营国’。建筑学之上,加了美学,加了各种东西、各种追求,追求来追求去,就不再是‘匠人’了,变成了艺术家。”——吴德绳


吴先生1962 年从清华毕业之后,一直在建筑设计领域工作,与建筑师们合作。1992 年到2003 年之间,他任北京建筑设计院院长,从具体的设备工作中站到了整个建筑设计的“车头”部分。在更高的视角,吴先生对建筑设计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对建筑师和建筑设备师的配合等问题也有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当时梁思成先生建立建筑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叫“匠人营国”。他说建筑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哲匠”,而不是“拙匠”。后来为什么走错了路呢?是因为建筑学之上,加了美学,加了各种东西、各种追求,追求来追求去,就不再是“匠人”了,变成了艺术家。也就是说,他们把重点偏移到了外观的审美上,而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暖通专业是为建筑设计专业服务的,而且并不是设计里必须有的。所以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建筑师在咱们的带领下,主动带着节能的观念去做建筑方案,而不是完成方案后再去修改,因为后者的可行性往往太低。为什么中国的建筑师不如国外?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外国的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是串联工作的,建筑师和结构、设备工程师的合作地位是等同的,建筑师做出的建筑方案是在共同协商一致的条件下完成的,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成果。而中国的是并联工作的,建筑师和结构、设备工程师的合作地位不是平等的,建筑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同意其设计方案时往往会采取更换人员的方法,这就导致建筑师做出的方案往往不能很好地考虑到结构和设备的问题。


“低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是道德问题碰见了利益问题,就变得非常脆弱。”——吴德绳


在能源消耗日益紧张的今天,“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词汇。但是,为什么在我们高喊口号的同时,仍然不断地看见“鸟蛋”、CCTV 大楼这样的高能耗建筑拔地而起?我们国家的建筑能耗,不能走美国的路,否则几个地球也不够负担未来的中国建筑能耗。可是,我们的路又在哪里?

说到能耗,中国和外国的节约方式不大一样。中国人是“省着用”,外国人是“用着省”。举个例子,比方说中国的一户人家,家里各个屋子都安了空调,但是用的也就一两台,其他的都没有用过,甚至用的也只有在一段时间才用。对于中国人而言,用的时候节能不节能并不那么重要,所以在产品的设计思想上,中国和外国大不相同,这也导致了咱们国家的设备专业远不如建筑专业受重视,这是中国人的习惯问题。也是因为这样,中国的空调设计,没有必要追求高的COP,这样会使初投资和成本提高,使用的时间一旦少了,就不划算。

其实建筑师的担子也非常重,又要让业主满意,又要让市领导满意,又得跟国际上接轨,束缚很多,所以节能减排,往往不会占太多的权重。

在建筑节能的问题上,口号和行动不相吻合的趋势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还会永远地持续下去。简单地说,人们的科技在进步,所以就能生产更多的东西,享受到更多的东西,后来就发现这样不行了,地球会受不了,这就是知识带来的警钟。人们意识到要可持续发展、要环保,于是就有了低碳。可是低碳的问题,归根到底,它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是道德问题碰见了利益问题,又变得非常脆弱。就像中美去谈低碳问题,最后什么都没谈成。为什么呢?这就是道德问题和利益问题的冲突。中国主张的过往责任说法不被美国赞同。其实咱们国家也是这样,碰见利益,道德理念往往就是脆弱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喊着低碳经济的口号,一方面还大量盖六百米的大厦的原因。

但是,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们不能这样悲观,我们要看到一些问题,然后发出一些呐喊,这也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在采访的最后,吴德绳先生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一段话,这既是老先生50年来在建筑业界工作奋斗的心得,又是他对建筑业界诸多现象、特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我把建筑业界,分成了两半。一半叫做建筑业的学界,一半叫做建筑业的产业界。学界,包含规划、设计、科研、大学;产业界包括政府,局、委,企业,开发商。学界,深邃,务实,抽象,精准;产业界现实、具体、见效、粗犷。学界以科学理论引导研究、探索;产业界是按领导要求和市场趋势确定方向。学界是与国际和学术发展联系;产业界是以行政任务和商机相吻合。学界仅靠科学,稳定且长久;产业界是随领导个性波动,常常还会反复。学界是思维深刻,科技知识宽;产业界是想法具体,一杆到底。学界是人数较少,专业化,学派化;产业界是队伍壮大,国家化,社会化。学界崇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业界追求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学界是研究带来引申和远见,产业界是无暇学习更多的理念。学界是渴望有高见被认同,产业界是喜欢有业绩受褒奖。学界是以顾前面对矛盾,产业界是用强势拍板。学界是作风矫情,产业界是行动泼辣。学界是有仰望星空的内涵,产业界多是脚踏实地的勤奋。学界是国家的灵魂,达到了道德;产业界是社会的主力,贡献了效率。


此文献给我们长期奋斗在暖通战斗线上的同仁们,这是吴老先生用毕生的奋斗经历对暖通行业的高度总结,需要我们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慢慢咀嚼、消化,直至渗透到骨子里!加油!


576.jpg

全部回复(6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haiyanheqing
    haiyanheqing 沙发
    吴老先生说得真切、认真,都是有感而发。其实体制的东西不改变、考核的东西不改变,暖通的发展也很难改变。
    2013-11-05 11:16: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水东洋机电
    感谢楼主分享!
    2013-10-31 14:03: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央空调

返回版块

30.68 万条内容 · 75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给大家发几张维修实例图片;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