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风水学 \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研究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研究

发布于:2013-04-28 15:37:28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风水学 [复制转发]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污水处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作者基于多年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主要从污水处理项目的实施及评价价值、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等几个方面对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R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推进,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多,已经成为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作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保护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期间的水资源污染率达35%以上,企业生产污水超过50%,居民日常生活污水超过30%。可以看出,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因此,为满足新时期城市环境建设的要求,必须对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
1.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污水处理项目作为新时期城市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实施具有多个方面的环境价值,主要具体体现在减少污染来源、优化水质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创造社会效益等方面。而将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纳入各级环保部门的工作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污水处理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恶臭、噪音、污泥等污染物若不能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及相关的生态保护,仍然会对城市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最终将背离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实施和运作的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始责令各地政府加大投资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并要求施工单位不仅要控制好污水处理项目的质量,还要做好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所以,必须对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2. 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
   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一般由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截污管网建设两个部分,对其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包括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和水质分析、处理工艺与尾水水质达标分析、接管标准分析、污染防治与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选址及尾水排放口位置论证等重点。
2.1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
2.1.1厂址和尾水排放去向
   合理的厂址和排放口位置的选择,可以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恶臭、噪声、污泥和尾水污染等得到妥善解决,从而取得最好的环境效益,达到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的目标。首先,对于厂址和排放口位置的选择,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宜。此外,是否选择在人口密度低的城市边缘地区和没有洪水淹没风险的地势较低地区、是否选择水量较大且功能较低水体作为尾水纳污水体、是否有利于尾水的工业回用或农业灌溉等问题也是论证选址合理的重要方面。
2.1.2进水水量、水质处理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量、水质是污水处理厂选用工艺和确定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确定其进水水质和水量需要对服务覆盖范围的水污染源数量、排水量、水质情况进行充分调查,还有根据人口及排污系数对生活污水水量和水质进行估算。考虑到废水收集的不确定因素,需要进行现有排污管线上不同排放点的水量、水质监测,取得实测数据,还要考虑截流前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水量和水质变化,最终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和水量。
2.1.3处理工艺与尾水达标可行性分析
   对拟采取的污水处理工艺合理性的分析,需要根据纳污水体的功能和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为谁排放标准,并按照排放标准和进水水质进行比选,还要根据同类污水处理厂的类比分析论证其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而对尾水达标的分析,需要按照选择的工艺路线列出各工艺段污染物去除率,并根据工艺参数对达标稳定性予以确定。最后,还应对拟采用的工艺设备的先进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有关工艺调整的意见或替代方案。
2.2 污水处理厂的风险评价及对策
2.2.1 接管水质标准评价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来说,规定一个合理的接管标准,对排污单位污水排放浓度进行控制,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尾水稳定达标的重要措施。需要指出的是若接管水质浓度规定过高,会导致处理难度加大,从而影响出水水质,反之,则会降低污水处理厂的效益,难以体现集中处理污水的优势。
2.2.2污染防治与水环境评价级别评价
   尽管污水处理厂是减污项目,但是如前所述,若其产生的噪声、恶臭和污泥得不到有效治理,就极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对厂区布置、绿化带和卫生防护距离的设置等措施来防止恶臭扰民;对于生活污水处理为主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则可以沿着开发农用肥料或生产沼气的方向发展;对于工业污水比例较高的污水处理厂,则应根据工业污水的组成确定处置方法,并明确规定污泥去向和处置场地。
   对于水环境影响的评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项目建设前后为同一纳污水体情况下,由于污水截流前多源点分散排放,而项目正式运营后的尾水是进行集中排放,所以很难对河流水质改善情况进行量化比较,在这种情况下则只需对部分敏感水体断面进行影响分析;第二,项目建设前后为不同纳污水体情况下,对新的纳污水体的影响会很大,甚至可能影响其水体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则应进行较高级别水环境影响评价。
2.2.3尾水回用的评价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水重复利用率约为4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予以重视,提高污水的再生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一般而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集中处理,尾水水质基本上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完全可以直接应用到农业灌溉和绿化,或者经处理后作为景观、工业和生活杂用水。所以,在对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环评工作中,应对尾水回用的可行性和利用途径进行分析。

2.3 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的有关规定,日处理30万吨以上、日处理30万吨以下且处于环境敏感区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3.1 确保报告中污染原因分析的准确性
   城市环保部门应加强排污申报登记管理工作,负责收集、汇总和分析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的数据,并对其排放源进行监督性检测,以核查其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建立起完备和可靠的污染源排污申报动态数据库。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污染源环境统计,为报告书准确分析污染源排污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打好基础。
2.3.2提高报告书的学术水平,并增强可读性
   城市环保部门应根据本市的污染特征,结合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开展科研性研究,逐步弄清本城市的未知污染原因和机理,并根据有关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并注重其可操作性的论证,而不单是对质量现状进行描述,从而推进城市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也使报告书的学术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此外,对报告书撰写的要求,不仅要坚持严谨、准确和科学的原则,还要求文字语言流畅、层次清晰、突出重点,并尽量使用综合性图表进行形象化描述,以提高报告书的可读性,更好地位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决策服务。
结束语
总之,合理地对城市污水处理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且编制出高水平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能够为环保管理部门的项目审批、设计和监督提供参考价值,从而使得污水处理厂项目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潘居政.浅谈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1):172.
[2]王水.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60-61.
[3]敖善祥,赵文涛,李茜.市级《年度环境质量报告》编写浅谈[J],中国环境管理,2003(S1):78.
[4]刘子国,张杰,武淑文.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易被忽视的几个细节[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11) .

全部回复(1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谢好
    谢好 沙发
    进来学习的,真的很不错,长见识了
    2014-04-26 20:46: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qq5201314
    lqq5201314 板凳
    楼主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
    2014-01-29 01:05:2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5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小议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它保障了人们生活、工作等社会活动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现状,同时论述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技术 发展现状 水资源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研究水的开采﹑净化﹑供给﹑保护﹑利用和再生等有关水的各个环节的科学的学科。它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不断提高的利用需求与水资源紧缺及水环境污染的矛盾。这决定了他的研究内容将以城市和工业及现代农业为主要对象,研究以水质为中心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因此,给排水工程是一个涉及领域广﹑内涵精深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人们对建筑物的供水水量、水质、水压及供水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建筑给排水技术既需要保证稳定性与可靠性,又要提高防震、防噪的要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