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该立交桥能够在较小的交叉路口建造,只需将三车道合并成二车道。例如城市次干道[6车道]条件下[见附图2模拟设计图],从而形成贯通城市主、次干道的全互通道路系统,以减缓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或许大家会说:“如果该桥真的这样既简单、又适用,早就有人建造了,还会等到今天?这种立交桥模式肯定有它难以解决的缺陷”
是的,没有一件事是十全十美的,但是,矛盾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的由难变易;有的由易变难。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就象0、1作为最简单的记录符号,远比汉字的五笔字型、英语的26个字母更加先进,但也只有在机器能够代替人的手工操作时才能真正得到应用。
而本设想的最大困难就是:
1、将现行的利用交叉路口信号来分隔不同方向[左、右转、直行]的车辆进入同一车道,以避免冲突的交通组织模式。改为通过利用车辆交织区的长度、限制车辆的速度和车距及严格交通管理来让不同方向的车辆互相交织进入同一方向的车道,即在部分路段直行车会与左右转车互相转换车道,形成车辆交织区,因此如何让司机按交通规则和互相谦让来进行直行车道和左右转车道的转换,就成为最现实的问题,因为你不可能每隔几十米就派一个交通警“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来维持秩序。
这个问题在以前可能成为上述设想实施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在今天我们只要大量的安装电子监控就行了。
2、现在的交通组织模式基本上每个方向都至少有双车道,其好处是车道可以共用,以避免当某条车道发生交通事故时,该方向车道不至于完全堵塞。
同时,现行的车道设计基本原理是:左直行主干道、右左右转变车道,即左边直行主干道总是不变,以尽量保证直行车辆的畅通。
而本设计原理则直行、左右转车道会在交织区互相穿插变道,如果要在城市次干道[六车道]条件下实现交叉路口的全互通,必然会形成很多单行车道,[见附图3]。
而这样设计面临的问题是:当车辆发生事故时,会造成车道完全堵塞。但好处则是逼迫我们加快交通事故的处理速度,例如采用先恢复交通,再明确事故责任的事故处理原则。改变我们现在的哪怕是只有一点点小损失,司机也是袖手等交通警来处理,而不管道路是否拥堵的现象。
同时,经济性是我们进行方案选择时必然要考虑的因素,在城市车辆较少时,现行的交叉路口信号灯控制交通的模式可能是最经济、最方便的。但在今天,由于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很多区域的道路不得不实现单行线、潮汐车流、绿波段的交通组织方式,而在交叉路口的停顿,不要说在交通高峰期,就是平时,车辆在交叉路口停顿的概率也是越来越大。因车辆在交叉路口的停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大,如对司机的心理影响、对环境的污染、浪费的时间等等。
据2013-04-03《钱江晚报》新闻:“杭州市主城区机动车辆突破100万辆,10年之间,增加了7倍多。”显然,杭州市主城区的道路交通能力10年内不可能增加7倍,就算整个区域能够平均增加7倍,但象延安路之类的中心区道路也不可能拓宽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城市的交通越来越拥堵的根本原因所在。
浪费在交通上的损失除了直接的时间损失,还有因为出行时间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损失,以本人4月3日的出行为例:4月3日下午3时从杭州市城站坐300路直达公交车到杭州市南站,大致用了1个小时,在车站无聊的等2个多小时才上车,也就是浪费了2个小时;而我的一个朋友3点半坐同一路车却用了2个半小时,差点连列车都没有赶上。其不确定时间达1个半小时。
据朋友说,上车后就一直堵塞,几乎是一步一挪,直到到了风情大道交通才通畅起来,而该地段的最大堵塞点之一就是江南大道与清江路的环形交叉路口,600多米的三益线经常堵满车辆。
附图5是根据该交叉路口环境模拟设计的立交桥草图,从附图的交通行驶箭头可以看出,除了建设四路与风情大道交叉路口中的从三益线向钱江三桥方向直行的车辆会与建设四路方向左转进风情大道有冲突,需要通过信号灯来控制交通,其它线路均可以实现直通。而这种简单的设计应该比现有的全互通立交桥模式更节约。
该设计最大的问题可能是:
当几个方向的车辆过多时,会因争道而使道路完全堵塞,例如从机场高速右转和从风情大道方向直行及从江南大道左转上钱江三桥的车辆如果太多,三条线路的车辆就会因互相争道而堵塞[事实上即便是高速公路也会因车辆太多而堵塞]。
而解决的方法是根据道路的车辆数量来即时调整整个道路各个区段的车辆速度,以避免车辆集中通过某一地段而堵塞,例如过了交叉路口以后的机动高速和风情大道都比较通畅,我们可以通过降低这些区段的车辆速度来减少交叉路口到钱江三桥的车辆密度,以现有的技术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以前本人也发表过类似的文章,本设想最大的修改是在地面左转方向也增加一条上行匝道。
本文发表的目的是希望邀请对本设想有兴趣的朋友共同一起来研究和力争建造一个实验型立交桥,来取得该立交桥模型实际的交通能力的数据,例如道路上的车辆在什么情况下会堵塞;这种立交桥能达到的交通流量等等。本人已经在团客网11de11上发起“左转变道式立交桥创业团队”:该团队又分为理论探讨—主要研究城市交通战略和本设想与地铁、现行的道路信号灯控制模式的对比,以及在经济上的可行性等等。
技术研究---主要探讨本设想的适用范围、交通流量、可能的缺陷及相应措施。
实战应用---主要进行交通相关的信息收集、推介本设想,争取在合适的交叉路口实现建造以取得实证数据。
任何有创业激情的朋友均在欢迎之列,不论其是否是建筑或交通专业人士。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