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3-02-26 11:16:2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为了加强自己的印象,顺便分享一下SATWE的一些主要控制参数:
1,位移比
《高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最大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位移;平均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位移与最小位移之和除以2;最大层间位移:墙、柱层间位移的最大值;平均层间位移:墙、柱层间位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以2.
验算位移比需要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位移比超过1.2,需要考虑双向地震。
2,周期比
《高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这时应该将多塔结构分成多个单塔,按多个结构分别计算、分别验算;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使结构不至于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如果周期比不满足要求,一般只能够通过调整屏幕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内筒。
3,剪重比
剪重比指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力与该层及其上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一般是指地层水平剪力与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结构的刚柔程度。剪重比应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结构整体刚度的适中。剪重比太小,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偏柔,水平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将产生过大的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剪重比太大,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偏刚,会引起很大的地震内力,不经济。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的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条。
4, 刚度比
《抗规》和《高规》均对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比作出了规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竖向刚度变化的均匀性,防止出现刚度突变的情况。层刚度比较直观地反映了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结构竖向规则与否的重要标志。
(1)《高规》4.4.2条及《抗规》3.4.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不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次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如不满足则应按薄弱层对待。
(2)《高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被。
(3)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的要求:《高规》附录E及《抗规》附录E规定:底部大空间为1层时,其转换层上、下层侧向刚度比宜为1,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底部大空间层楼大于1层时,其转换层上、下层侧向刚度比宜为1,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4)《抗规》附录E.2.1条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5)当结构进行薄弱层验算时,应满足《抗规》5.5.5条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得要求。
5,轴压比
柱及剪力墙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主要为控制结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条和6.4.6条。
6,层间位移角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Δμ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学土木要从娃娃抓起!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