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07-28 16:06:28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软考”,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到如今,累计参加“软考”的考生已有百万之众,是含金量颇高的资格考试。它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其中的系统分析师———软考的2个最高级别之一,是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所颁发和承认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等5个专业的专业技术高级资格。手握此资格证一旦经聘用,便可成为高级工程师或副教授,而在IT业,可直接聘为系统分析师。又由于系统分析师考试技术规格之高、通过人数之稀,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考生望而生畏却又苦苦追求的目标。今年,整个江西省也就100多人报名参加了这个考试。在通过的10余人中,我校软件学院03级软件工程4班的申震和2班的范汉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初见申震和范汉青,都是身着休闲服,一副清爽明朗的样子,说话语速舒缓而清晰,范汉青还挺瘦小的,从外表上看,并没有特殊之处,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两位温文尔雅、满面书生气的大四学生,却能够不断挑战自我,一路拼搏,最终脱颖而出。不过,只要与他们交谈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是有存在必然的。
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在过去的三年中,两人都是1次获得二等奖学金,2次获得三等奖学金。申震还获过“三好学生”称号,他还曾在日新网担任记者,在院学生会担任过通讯社部长。
大二上学期,范汉青就同时报考了中级软件设计师和英语四级并顺利通过了考试。申震则在大三上学期同时报考了软件中级考试和英语六级,为了有更多的复习时间,申震不得不放弃了在院学生会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复习,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中级软考和英语六级。
在许多人看来,有了中级和四、六级证书就已经够了,但他们却偏偏又“自找麻烦”,决意向高难度的系统分析师进军。申震说,报名时,他们的主管老师曾暗示过他们高级软考的难度和极低的通过率,多年来交大也就一人通过了这个考试。但他们并不灰心,他们觉得既然过了中级,不考高级有点可惜。不管过不过,试试也好。再者,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以考促学”,也希望通过考试学到更多的知识。考过了,是对自己学识能力的认可,有助于提高自己就业时的竞争实力;而没过也无所谓,就当与试题见了一次面,毕竟通过率低。在说这些话时他们都笑了,从中也透露出了他们的从容、睿智和幽默,正是这一份平淡从容及暗藏的自信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目标确立后,他们便着手复习。系统分析师考试分上午卷、下午卷Ⅰ和下午卷Ⅱ,每卷的分值各占75分,45分为通过线,而且,这个考试不像考计算机二级那样可以保留成绩,三部分只要有一部分没通过下次都要重新考过,这无形中又增加了难度。据说,为了应对考试,他们准备了一个多月,每天除了上课,一有时间就去自习室复习或在宿舍上网获取相关信息。希赛网是申震常去的一个网站,他觉得里面的论坛对他帮助很大,从中他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一些没有通过考试的考生也会告诉他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上午卷是75道单选题,这些题的难度或许不太大,但涉及范围很宽,容纳了英语、数学、经济管理、计算机基础科学知识在内的十几门课程的内容,要想通过,就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泛的知识。自大一到大三,申震和范汉青都十分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专业知识学得很扎实,同时也注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更趋合理。考前,通过作适量的题目温习了以往的知识,同时找到自己相对薄弱的环节,各个击破,最终他们都以50多分的优异成绩轻松考过。而为了下午卷Ⅰ中的论述题他们也着实花了大力气。由于试卷中有许多联系实际项目管理的论述题,作为在校学生,他们相对于那些在职的考生来说缺乏实践经验,为了弥补不足,他们找来了大量的项目文档,逐篇研究。案例分析很复杂,他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反复地看,直到把里面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彻底吃透。申震还找来了一本厚厚的项目开发资料,反复研读,直至烂熟于心。此外,大二暑假时他俩跟随老师作项目的经历也对通过考试起了很大作用。通过实践,他们学会了不再拘泥于某一边角,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整个项目工程,培养出了一种战略眼光和全局观念。在系统分析师考试中技术论文往往被认为是一大难点。的确,要在120分钟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确是一件难事。对付论文,他们采取的方式依然是多读多背,考前申震精读的论文就有三、四十篇,还背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通过研习别人的论文,他们掌握了分析思路,对于同一个问题,先参考别人是如何系统地解决的,然后想想自己还可以怎么解决。了解了问题的解决办法,熟悉了该怎样写一篇好的论文,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考试中他们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系统分析师考试需要考整整一天,可以说是对考生耐力和体力的一次双重考验。回忆起考试的那天,申震和范汉青感慨万分。考试早上九点开始,由于江西省唯一的考点离我校很远,在江西师范大学,他们和我校另外3名考生不得不六点钟起床,早早地赶了过去,很是疲惫。最令他们痛苦的是,上午考完后找不到休息的地方,五月份南昌的天气很是燥热,他们原本想到师大的图书馆去吹吹空调休息一下,可因为没有师大的学生证和借书证而被拦在了外面,结果他们在外面找到一张石板凳,本来只坐两个人的椅子,现在挤了4个大男生,后来实在受不了,几个人只好坐在地上休息。下午一点,当他们个个还是一脸困意的时候就又开考了,一直考到晚上五点才结束,中间只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由此可见,体力差的考生是难以支撑下来的。
申震说,在复习疲劳时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每当他想到高级软考的高难度和低通过率时又会重新振作起来,他觉得希望越小动力越大,他把软考比作一座高耸的山峰,山越高越想爬,在爬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即便只剩一天的时间,他也会坚持攀登,决不放弃。范汉青则表示他从没想过要放弃,他觉得那次考试就像平时期末考试一样,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考系统分析师是他对自己的挑战,只有尝试了才不会留下遗憾,他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就是凭借这样的一份坚持和不懈努力,他们俩终于领略到了巅峰的无限风光。
当问及他们目前的打算时,申震笑着说:“我又‘没事找事’了,我已经报考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现在正忙着复习考研,每天都差不多学到寝室熄灯,比复习高级软考还累些。”范汉青也告诉笔者他要考研,但当问及要考的是哪所大学时,他一开始不愿意说,后来才羞涩地告诉笔者报的是厦门大学。
“没事找事”,其实这正是一种永不停息的追求,而就是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与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在一路走来从不轻言放弃的申震和范汉青身上绽放出了光芒,照亮了他俩前进的道路。(梁韵 滕彦菊)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