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关于洪水管理基本理念的探讨

关于洪水管理基本理念的探讨

发布于:2007-03-31 23:01:31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论文简介:

“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与“由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全面主动抗旱转变”是我国新时期治水方略调整的重要标志与必然趋向。实践表明,对于“洪水管理”的理念,有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对于如何从“控制洪水”转向“洪水管理”,存在着把握阶段性目标、路线与进度的问题。本文结合2003年我国水灾暴露的新问题与新特点,探讨洪水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及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应关注的若干问题。



附件名:20073311175353302387.zip

文件大小:141K

(升级VIP 如何赚取土木币)

全部回复(1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namesha1976
    namesha1976 沙发
    刚发现这种好地方,后悔没早来,以后会常来。现在要多写几个字,换分好下论文,呵呵。
    2008-03-03 16:07: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hf383
    chf383 板凳
    3 中国洪水管理战略框架
    洪水管理战略是指导或决定如何推动洪水管理这一战略性转变的全局计划和策略。洪水管理战略应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层次性和普适性。中国洪水管理战略框架是从战略高度,阐明洪水管理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确定向洪水管理转变的战略目标、要求与原则,提出推动转变的重大战略措施,建立中国洪水管理战略的运作模式与推进机制,形成指导或决定如何推动洪水管理这一战略性转变的全局计划和策略。

    3.1 战略地位与作用
    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短期的阶段性任务,而是需要较长时期才能实现的战略性转折。实施洪水管理,是健全中国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迫切需要,是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实践治水新思路、保障水安全的必然选择,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3.2 战略目标与原则
    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向洪水管理的转变,“建立较为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利部:《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的规划思路报告》),包括洪涝灾害防御体系、防汛应急管理体系、水灾社会保障体系、水灾行政管理体系、防洪法规政策体系、防洪资金保障体系和防灾科研教育体系七个部分组成,满足全社会对水安全保障的需求,支撑可持续的发展。

    基本原则: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握机遇,循序渐进,使向洪水管理的转变,既遵循自然规律,又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②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抓住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将完善防洪工程体系与健全非工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创造条件;③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在向洪水管理的转变中,以防为主,常备不懈,始终将保障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适度承受风险,合理利用洪水资源,积极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环境保护创造基本的条件;④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城乡间互补,使向洪水管理的转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与贫富差距,创造公正与和谐的社会;⑤政府主导,依法行政,公众参与,舆论监督,在洪水管理中,政府承担主导责任,但不负无限责任;任何区域、机构、个人在发展中,有权选择风险但必须自己承担风险,有权保护自己,但无权加重他人的风险;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群专结合,协调行动,增强应急反应与科学调控洪水的能力。

    3.3 总体战略与三项重点战略任务
    中国实施洪水管理的总体战略:选择有风险的洪水管理模式,在深入细致把握中国各流域水系洪水风险特性与演变趋向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法律、行政、经济、科技、教育等非工程措施来推动更加有利于全局与长远利益、标准适度的工程措施,辅以风险分担与风险补偿政策,形成与洪水共存的治水方略;逐步健全水灾应急管理体制,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承受风险,求得防洪区土地利用与洪水资源化的最佳效益,支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项重点战略任务:①实施风险管理。通过防洪工程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和法制建设,有效地规避风险、承受风险和分担风险,提高化解和承担洪水风险的能力;②规范人类活动,使之适应洪水的发生发展规律,避免或减少洪灾发生的社会动因,以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③推行洪水资源化。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利用洪水资源。

    3.4 推进中国向洪水管理转变的五大战略措施
    为了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战略转变,不仅需要观念的更新,而且需要更为健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更为完善的工程体系,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更为可靠的投资保障,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为此,需要采取五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推进向洪水管理的战略转变,即①体制机制创新战略;②基础建设先行战略;③科技进步支持战略;④资金投入保障战略;⑤减灾社会化战略。五大战略措施相互依托,支撑起中国洪水管理的战略框架。

    3.5 中国洪水管理战略的运作模式与推进机制
    “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运用综合手段,鼓励利害相关者参与,统筹协调江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乡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

    “双向调控,把握适度”的推进机制。从观念上,必须克服单向追求的习性;从传媒上,必须保障言路的畅通;从投入上,应该形成双向诱导的机制。





    原载:周英主编:中国水利发展研究2006,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7月。

    --------------------------------------------------------------------------------

    [1] 洪水管理战略研究项目组由澳大利亚GHD公司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组成。外方专家组组长为John W. Porter博士,主要参加人员有Iran M. Garrand, Paul Taylor, David J. Mitchell; 中方专家组组长为程晓陶博士,主要参加人员有向立云、黄金池、孙东亚、李昌志等。本文为项目部分主要成果的综述,由程晓陶执笔。
    2007-07-14 18:14: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5 万条内容 · 20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总承包模式下的监理工作特点初探

论文简介: 监理人受委托于工程建设项目业主,是我国实行建设监理制以来的一种通用的模式,相关的监理规范和监理规定,也是基于此模式而建立、实施的。而工程总承包已经是全世界建设市场的一个发展潮流,以设计院为依托的水电站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模式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实施工程总承包以后,监理单位受委托于总承包单位的情况也开始出现。项目业主与总承包单位的性质与职责范围是显然不同的,现行的监理规范与监理规定也没有对监理与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商及工程的管理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此模式下,参建各方的关系及监理机构开展监理工作与在通用监理模式下相比,有些什么特点? 监理机构应如何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积极有效的开展各项监理工作,为发包人(总承包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取得满意的监理效果?笔者试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总承包模式下的监理体系与规定能够早日形成并成熟、发展起来,早日系统地纳入规范、规定的范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