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绿色建筑设计 \ 试论建筑节能的科学发展观

试论建筑节能的科学发展观

发布于:2007-01-18 20:43:18 来自: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试论建筑节能的科学发展观


f%W RJ%i] ^buV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同济大学 龙惟定


5vu2z+\(A]&x){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5K6ompY4z8F6] ~P7[bbs.topenergy.org摘要:在对我国建筑节能现状的分析中有一些模糊概念。本文论述了区分“能耗”与“负荷”的不同概念,指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下,建筑能耗低于发达国家。我们不能高估我国的建筑能耗。本文还指出在建筑节能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建筑节能的目的,是在一个很低的起点上,控制建筑能耗的增长速度,为居住者提供更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更舒适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z;@:\P1t2o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关键词:建筑节能 科学发展观 热负荷 能耗 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H1Vy2y H6ON/|m
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r MC$y0^s d
bbs.topenergy.org9tx@;j${K
On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fM ]p)T X*K7S

w2g}+VR.^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h7S?
n}
[zo&c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ABSTRACT 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F1L’p:I6F k3d
There are some specious concepts in analysis on status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he paper distinguished different concept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rmal load”. It i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recent developing level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far lower ha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e should not overestimate energy consumption in our building sector. The paper also indicated several noticeable phenomena i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sue. The aim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from a quite lower jumping‐off point to control the increasing rate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o provide more efficient working places and more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dwelling environment.

_!cr"hYVbbs.topenergy.org
j%GX[n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KEY WORDS

DAYg7B
i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thermal load, energy consumption
1c)HV$jg7\)O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vf[2R{QI t| o}

3I[
vpUaAJ\"M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1 引言
^ e"eBhI3E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en4?W3s G*^W&I gnDp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笔者最近拜读了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先生的文章《驳“中国能源威胁论”》。文中论及“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者制造和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说什么中国是国际能源的‘掠食者’,中国无限制的能源资源‘胃口’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这是违背客观事实的,站不住脚的”。这一段文字,不禁使笔者想起两年前有一位美国记者来访,想要了解中国市场上房间空调器能效比比较低的情况。但在笔者与这位记者先生交谈了一会儿之后,笔者发现,这位记者的主要兴趣并不在技术上,而是想通过从中国空调器能效比低的现实,得出中国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能源紧缺,却还要用这种高能耗空调追求舒适,从而“侵占”了其他国家的资源的结论。笔者当时回答,第一,中国房间空调器的能效比低是事实,能效比低意味着同样的冷热量,功率比较高。但中国的普通家庭使用空调的时间很短,根据我们的调查,上海一般家庭全年使用空调仅在800小时左右,只是美国全国平均数的三分之一,而美国空调多是单冷的,另外有独立采暖系统;上海的空调是热泵型的,冬夏全靠它维持室内热环境。所以,中国家庭空调能耗并不高。第二,我们市场上不是没有高能效比的空调器产品,但价格比较高。如果美国等发达国家真的为了保护全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应该把某些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知识产权看得那么重;就应该低价地、或者无偿地转让一些技术,使节能产品的售价能够达到中国人可接受的水平,岂不是有益于全人类?
;j6u9Ys&E,K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
EW*[y*z!~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笔者并不认为这位美国记者就是“别有用心者”。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看到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和如此广的市场占有率,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想法。但我们的国人应该要比较清醒地认识国情、科学地看待建筑节能问题,千万不要混淆了概念,无意中为“能源威胁论”制造口实。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W
wM6d"~1aS-{4~
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n4A8E_t:`
s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1992lxm
    1992lxm 沙发
    5 结论
    $]MRJyk!{N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6H3y0M(z$Z(bMR_!p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解决我国能源紧缺问题的关键,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最直接的后果,将是建筑空间和建筑能耗的需求增加。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将以前传统工业的工艺能耗转变为环境能耗,即建筑能耗。而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又会提高从业者的收入,造就新的中产阶层,进而提高对居住环境质量的需求。建筑能耗,尤其是住宅能耗,说到底是一种消费。建筑能耗(实耗值)的增加,以及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比例的提高,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比较合理了,也说明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提高。 K/kc2DNr Z:v-{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6Z9S INp
    j6XB|
    但在另一方面,我国资源紧缺、环境承载达到极限。不断增长的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室内环境品质的需求,是对我们的巨大挑战。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W fDibl-d’C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1Bgds%c \"G5s
    如图1所示,我国生活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0%。其中电力消费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到2005年,生活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达到1.36。生活能耗中包括了住宅建筑能耗,呈现出一种刚性增长趋势。 bbs.topenergy.orgj
    v `.oCYL|

    !iS0TB2C1C"?Q-?U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根据研究,如果我国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保持不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1,则到2020年我国总能耗将突破60亿吨,到2010年即突破30亿吨[7]。而30亿吨标煤是我国能源供应能力的极限。 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WBvq&jxrs
    9oo kPbR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2012年前不承担减排义务,但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二。最近,国际上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能超过美国的预测时间表一再提前,意在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减排目标中让中国承担减排义务。而一旦我国承担减排义务,面对的国际环保压力是很大的。
    ,bKl
    J)|4I
    h0Y6j
    j$SeIa(_ h#j3rJ;XW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因此,我们开展建筑节能,并不是我们的建筑能耗已经有多高了、我们的生活能源消费已经有多奢侈了,而是在一个很低的起点上,去控制建筑能耗的增长速度(弹性系数小于1),为居住者提供更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更舒适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qK8b `"Q` d s$`bbs.topenergy.org
    8K4v3G1Ev#Z3F
    +UD4k9E\*Xv&g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ne IJbb+|f\)a
    参考文献
    4W^@ FrJ.B I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1] 马凯,驳“中国能源威胁论”,求是,2006年第21期
    5MJ#y2Tr;_6E.u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2] 杨洁,涂光备等,天津神户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及空调制冷系统节能分析,暖通空调, 2002年第32卷第1 期
    :GwIb/Y)E6W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3] 李玉云,张春枝,武汉市典型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现状与节能分析,建筑热能通风空调,Vol.25,No.4, 2006年8月
    y} g@Yg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4] 杨昌智,吴晓艳等,长沙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暖通空调, 2005年第35卷第12期
    Q%G;aG)h uyVj0g3|bbs.topenergy.org[5] 陆诤岚,刘文波,陆均良,杭州地区饭店业能源使用评估与分析,能源工程,2005年第6期
    V3Bf Z|;l"@bbs.topenergy.org[6] 陈淑琴等,长沙市住宅建筑冬季能源使用结构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暖通空调,2005年第35卷第1期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 ^T`i/AA QC9l
    [7] 周大地等,《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SK#E#Lmj6]
    [8] 龙惟定,民用建筑怎样实现降低20%能耗的目标,暖通空调,2006年第36卷第6期
    3As#R MZ/?9L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9] 龙惟定,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中国能源,2005年第27卷第10期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o
    J/gtN}(FB5bH
    [10] 龙惟定,对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战略的思考,暖通空调,2005年第35卷增刊
    Tbo
    ovYn+M2j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11] Anja Ecker etc., Hannover Kronsberg Handbook ‐‐\ Planning and Realisation, March, 2004, http://www.sibart.org/pdf/handbook_big_en.pdf
    6~
    WkLd,in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12] Edelgard Gruber,Behaviour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Residential Sector in Germany,http://www.mure2.com/doc/german_household_fhg.pdf

    2007-01-18 20:47: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1992lxm
    1992lxm 板凳
    这种方法对于有集中供暖的建筑是有实质意义的。例如,北京在执行节能标准之前住宅平均采暖能耗大约25kgce/m2a,执行节能标准之后应该达到12.5kgce/m2a。而对非采暖地区的住宅和有空调的公共建筑(不分地区),节能50%是制订节能设计标准时的计算基准,是一个虚拟值,不能理解为当前的能耗值。例如,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上海住宅建筑仅采暖和空调的虚拟耗电量为56kWh/m2a, 它只用来确定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不表示实际允许的耗能量。
    mA1?n3].d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KT lO+~因此,笔者建议,国内不同气候区应设定不同的建筑节能目标。对于节能潜力最大的采暖住宅建筑,理所当然地应承担最大的节能份额,执行节能50%进而执行节能65%的标准。而对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节能目标应设定为控制建筑能耗的弹性系数,即一个地区建筑能耗的增长率与建筑面积的增长率之比应小于1。对不同地区建筑节能采取差别化管理。
    h)T.Zr(r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D,Mo8z_8AR c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4.4 节能管理的“行政化” 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4[A2?i/WAX

    M#}C
    f\#G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我国《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中指出,建筑节能的市场主体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但现实情况是,最关心建筑节能的是政府有关部门;最热心建筑节能的是专家学者。正如本文第2节所论述,在建筑节能标准中作为强制性条款的各种节能技术措施其实都是降低负荷的措施,而能耗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与气象因素、人的行为因素以及用能系统的调节性能有关,建筑节能的投入并不一定能有相应的产出。经常会出现做过节能改造的建筑反而比改造前能耗更高的情况。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最终应该得益的购房者和用户反而最不关心建筑节能。多数用户认为反正用能设备的使用时间不长,因此更愿意买便宜的产品。而多数发展商认为,既然建筑节能最终得益的是购房者和最终用户,他们就不愿意加大投入采取建筑节能措施,除非能得到某种能让他们获取额外利润的名誉或称号。 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J J1n[*JV
    l2F r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sE
    cu2F]]0SYa-a
    在这种社会心态下,建筑节能都要等政府来“埋单”。各地政府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节能示范工程。因为是“示范”,往往不计成本;因为是“示范”,所有技术似乎都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示范建筑建成了,没有人做长期跟踪测试和研究,更没有人去研究某项技术到底是不是适合于本地、是不是适合于大范围推广。
    !qS\kz)gU9Zbbs.topenergy.orge-XdV ]3lb
    其实政府要做的事情主要是理顺市场、协调各种关系。比如在我国东部城市,由于日照时间短,应用光伏电池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但实际情况下除了大规模风电外,光伏发电只能“并网”而不能“上网”,更谈不上收购。这对建筑采用光伏电系统带来极大的限制,使建筑光伏系统(BIPV)实际成了“赔钱赚吆喝”的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基础上协调这一关系。以德国为例,光伏电池价格在3~5千欧元/kW范围内(这个价格与中国差不多)。居民安装光伏系统,电网公司可以以0.49欧元/kWh的价格收购其所发电力。这一价格远高于居民的用电价格(0.18~0.19欧元/kWh)。政府担保这一收购价5年不变。在一个日照时间2000小时以上的地区,5年内可以收回投资。由于有这样的政策,使得在德国发展BIPV成为有利可图的投资事业,居民在获益的同时也帮助国家缓解了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 4otp7J)^$UIF

    t,^;N%oZ9o UYbbs.topenergy.org再如,电力部门作为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蓄冰空调技术。因为蓄冰空调利用低谷电力,提高了发电厂的夜间负荷率,有利于电厂节能和减排。但因为制冰时制冷机能效比降低,多耗电力,因此在建筑节能领域蓄冰空调技术并不被认可。日本为解决这一矛盾采用温室气体减排指标来衡量,尽管多耗了电力,但减少了排放量,在总体上还是被当作一项节能技术。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标准、法规来协调。
    (nvT{D3s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Ld%npo,ya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能源供应部门都是大型国企,政府部门之间、能源企业之间、政府和能源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的矛盾,应该比发达国家更容易协调。只有通过市场手段、税收调节和法制规范,才能激发用户和终端消费者开展建筑节能的内在动力。而如果没有用户的参与、如果节能只是用户(现在是政府)掏钱而确保能源企业的高额利润,那么建筑节能只能永远停留在“示范”水平,是不可能收到实效的。
    %F-|Snx7oq*\i6@TopEnergy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论坛
    2007-01-18 20:47: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绿色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4.25 万条内容 · 1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设部就倡导绿色建筑等问题答记者问(实录)

建设部就倡导绿色建筑等问题答记者问(实录) b NDB;e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先生为大家介绍大力倡导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等方面的情况。仇保兴副部长多次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2005年、2006年都曾就建筑节能问题向大家做介绍,可见建设部和中国政府对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建设部总工程师兼稽查办公室主任王铁宏先生。现在就请仇保兴副部长作介绍。 [ 2007-01-18 10:00:33 ]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女士们、先生们,2006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果。各位记者朋友们都可能拿到了散发的材料,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 2007-01-18 10:01:00 ]   [仇保兴]一、建筑节能及城镇供热体制改革专项检查情况。建筑节能专项检查考核,是我部贯彻国务院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对地方落实国务院重点工作任务情况的一种考核评价机制。 [ 2007-01-18 10:02:02 ]   [仇保兴]2006年11月28日至12月16日,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建筑节能和北方地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检查。共检查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7个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工作情况,并抽检了610个工程项目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 2007-01-18 10:02:45 ]   [仇保兴]通过检查了解,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总体推进情况较好,北京、天津两市还率先实施了65%的节能标准。陕西、辽宁、湖北、四川、福建、青岛、沈阳、武汉、成都、福州、深圳等省市建筑节能工作进展较好,建筑节能市场监管成果较为显著,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成效明显,对这些省市建设主管部门给予表扬。黑龙江、甘肃、江西、广东、贵州、兰州、郑州、宁波、南昌、海口等省市也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但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监管力度、管理体制等某些方面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强。对检查中发现的58个违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工程项目下发了执法告知书。 [ 2007-01-18 10:05:53 ]   [仇保兴]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去年各地普遍加大了建筑节能相关工作的力度,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局面,纳入考核的新建建筑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五个方面,前四个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有一个没有完成。 [ 2007-01-18 10:08:26 ]   [仇保兴]具体来说:一是新建建筑已基本实现按节能设计标准设计,节能建筑的比例不断提高。截止2006年底,各地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95.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53.8%,与2005年相比,均提高30多个百分点。保守估计,2006年全国城镇新建的节能建筑可形成年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的能力。 [ 2007-01-18 10:08:51 ]   [仇保兴]二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各地结合财政部、建设部大力推进的可再生能源建筑中应用示范工作,组织了本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推广。截至2006年底,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建筑面积为2.3亿平方米,浅层地能热泵技术应用建筑面积为2650万平方米。 [ 2007-01-18 10:09:10 ]   [仇保兴]三是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北方大部分地区实施了采暖费“暗补”变“明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二是普遍实施了低收入群体冬季采暖保障措施,并逐步制度化。三是各地紧紧围绕建筑节能主题,开展了供热计量试点示范。 [ 2007-01-18 10:09:38 ]   [仇保兴]四是建筑节能的机制、体制、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国除黑龙江之外均制定建筑节能“十一五”的专项规划,有20个省市出台了地方法规,22个省市出台了政府令。但是,我们五项指标唯一一项没有完成的,就是既有建筑的改造年度目标还没有完成,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阶段,尚未全面启动,既定的节能目标因此没有完成。所以,既有建筑的改造难度比较大。 [ 2007-01-18 10:10:06 ]   [仇保兴]二、下一步工作措施。我们将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大力度,分类指导,创新机制,加快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节能的检查考核评价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激励政策。2007年,我们还要出台建筑节能的条例,这是个大事;三是坚决认真地推进以“两改一保”为重点内容的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所谓“两改一保”,第一个改就是供热补贴由暗变明,第二个改就是按面积计费按实际供热量计费,一保就是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供热;四是以建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制度为突破口,带动既有建筑的节能管理和改造;五是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间的规模化应用;六是继续加强对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强化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行政监管工作;七是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科研计划,重点节能工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推进建筑节能的技术进步。八是培育建筑的节能服务体系;九是加强宣传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建筑节能的执行工作。 [ 2007-01-18 10:11:05 ]   [仇保兴]三、继续召开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的博览会,打造权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将于今年的3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大会暨新产品、新技术的博览会。英国、印度、新加坡、全球环球基金、世界银行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将作为会议的国外主办方。这次大会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在去年的大会上,曾培炎副总理,英国皇家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专门到会进行了主题演讲,接近20个国家派出了部长级的官员和相关组织的负责人参加了大会,参会的人数超过了2000人。这个大会对吸收借鉴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培育我国建筑节能智能和绿色建筑领域的创新能力,使绿色建筑成为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具有不可替代的平台效用和积极意义。因为建筑节能,国外国家已经走过了30年历史,我们国家才起步,所以借用他们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可以使我们避免走许多弯路,取得更大的成功,平台建设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 2007-01-18 10:12:21 ]   [仇保兴]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 2007-01-18 10:12:43 ]   [燕赵都市报记者]我们一直提倡分户供暖,但是这些年提了很长时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到现在也没有实施下去,我想问一下分户供暖究竟是体制方面的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 2007-01-18 10:13:10 ]   [仇保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你问到底是技术问题还是体制问题,实际上两个方面都有,主要还是体制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去年上半年,我们国务委员带了20个部委的领导同志到了科技部大楼,科技部大楼是个节能的大楼,我们已经授予它绿色建筑的二等奖,等级非常高,节能达到60%。但是,它的供热仍然按照面积计费。当时国务院领导人就提出批评意见,因为通过节能改造以后,这个大楼实际在供热期间的用热量只有一般大楼的十五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按照面积计费就明显的不合理。 [ 2007-01-18 10:15:12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