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市政工程施工 \ 水利人生----江河万里

水利人生----江河万里

发布于:2006-12-25 18:22:25 来自: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张光斗抨击设计错 渭河灾起三门峡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31日 22:59

三门峡
  三门峡水库横在黄河上已经有43个年头了,是黄河上最老的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可是最近,它却遭到国内资历最老的一位水利专家,9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张光斗的质疑。和他持同样观点的,还有8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前水利部部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他们共同呼吁,三门峡水利枢纽应该尽快放弃发电,停止蓄水。为什么这两位中国水利界的泰斗级人物,耄耋之年仍对三门峡放心不下?

水利泰斗质疑三门峡水患

  近日,我国水利界两位著名的专家张光斗和钱正英向水利部呼吁,希望三门峡水利枢纽尽快放弃发电,停止蓄水。今年92岁的张光斗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长期从事水利水电方面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资历最老的专家;今年80岁的钱正英是中国工程院院长,曾先后担任过我国水利水电部部长、水利部部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两水利界的重量级人物对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蓄水和发电如此关注呢?

  著名水利专家张光斗对记者说:“钱正英副主席和我,我们两个人是老搭档了,都主张三门峡水电站废弃。放掉(水),不要(发电)了。”

  记者: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张光斗:全年畅水放低水位,听懂了吗?

  记者:你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主张呢?

  张光斗:看到陕西的老百姓,渭河的老百姓太苦了。

  张光斗认为,三门峡水利枢纽为了发电,水库的蓄水水位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使得上游地区特别是陕西的渭河流域,泥沙淤积严重。

  张光斗说:“上游的渭河的泥沙下不来,进不到(黄河)河道,到下面来,所以渭河的河床都抬高了,渭河的河床抬高了以后,堤防修起了以后,就麻烦了,泄冲就出(堤坝)来了。今年洪水大了,(水)就出(堤坝)来了。”

  今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3700立方米/秒,只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却形成了50年不遇的洪灾。小水酿大灾,这让老专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么,渭河泥沙淤积究竟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我们记者到灾情最重的陕西省华县进行了调查。

全部回复(1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anggong9402
    wanggong9402 沙发
    真正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坚持真理需要付出代价,同时也是让以后的事实去检验的;我们搞技术的必须承认政治和科学的关系,怎样去处理是很难得!人类的需求和保护自然资源永远是个矛盾而激烈的话题,由此引发的人之间的斗争是悲惨的!其实中国的许多小水利工程都是祸国殃民的事,只不过是没人注意罢了!每个省的搞水利的行政大员,大多数是针对自己的政绩、国家拨款或是国家的号召搞水利工程的,有几个是为了治理河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从水的长治久安方面考虑呢!
    2007-09-05 09:00: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iuzhichao1981918
    八十年代长江三峡建坝计划提出以来,黄万里便写文章、演讲、多次致信国家最高领导人(共六次,三峡建坝开始前、后各三次),他奔走呼号:长江三峡高坝永不可修!黄万里提出的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

      三峡高坝对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有诸多不利影响。长江出三峡,从四川夹带了大量的泥沙并冲刷了河底的卵石到中下游,在地质史上建立了两湖三江冲积平原,而且仍在不断建立着苏北和上海浦东的滩涂,合计江苏东疆每年造地十万亩,这个莫大的财富是长江从四川等地搬来的。在三峡大坝拦沙后,这些财富将不会增长,甚至受海流冲击,海岸线可能退缩。在中游当江水高涨,洞庭、云梦、鄱阳、太湖等湖泊起调节作用时,上游带下的有机肥泥普遍施给了各省洼地,维持着良性的生态平衡。筑坝后这些效用将告失去,不利于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更为致命的问题在于,卵石和粗沙是长江在四川的干支流的造床质料,这些卵石终年下移,形成流动的河床。建坝之后,卵石部分将不能过坝排出,而沉积在水库末端,这淤积将从重庆逐年向上游漫延,穿过北碚、泸州,再向各支流延伸。终将抬高诸川洪水位,淹没四川坝田,而不得不拆除大坝。关于这一点,黄万里曾在《水力发电学报》上发表文章,从理论和技术上作了详尽的分析。

      其次,三峡大坝的经济核算问题。不仅应将其长期收获的多种效益对比工程投资作经济核算,而且必须计入水坝对于上下游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损失才算合理。而且,大坝的经济核算及格,仅仅是其修建的必要条件。在经济规划中应首先实施的是经济效益最优的方案,三峡大坝主要为发电,而多方面的经济比较显示,三峡电站的效益比分散在云贵川湘鄂赣诸省山区的许多大中型电站要差得多。

      从国防观点看,三峡大坝无疑自动制造一个弱点资敌。若大坝被炸毁,则两湖三江人民皆沦为鱼鳖矣。

      黄万里的治黄策略及对于三峡工程的意见虽未被决策者采纳,但他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他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他新颖、独树一帜的见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除科学研究外,他也怀着极大的喜悦和高昂的热情,培养研究生,为青年教师讲课并指导他们的科学研究。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后,他倍感焦虑,自责过去教学方面的缺陷,要求重上讲台,讲授治河原理。他的讲稿集成长文《水经论丛·治水原理》。1987年他还曾赴美国多所大学讲学,母校依利诺伊大学向他颁发了“杰出校友”的荣誉奖状。

      黄万里自幼喜爱文史,着力于古诗词的创作。在他生活的各个时期,无论荣辱,都留下了真挚的诗篇。他以诗言志,以诗抒情,诗歌成就了他艺术的人生。
    他将这些诗编成了小书《治水吟草》,金克木先生读后,为其题诗曰:

      昔有南冠今右冠,/书生报国本来难。/大堤蚁穴谁先见,/太息泥沙塞巨川。
    /

      就在黄万里殚精虑竭地思考治江治河的大计之时,病魔也偷偷向他袭来。
    1987年他做了第一次癌症手术。为治疗癌症及其他重症,他先后做过四次大的手术治疗,但每次又都顽强地站立起来,与疾病斗争了整整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他仍醉心于江河的研究,发表文章,给学生讲课,向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在病重时曾对自己的学生说:知识分子,特别是决策者的错误认知是最大的祸国殃民。我们受之于民的太多了,要竭尽自己的知能报效国家,我对兴建三峡工程的意见,屡屡上书中央,先后六次屡挫屡上,我要求中央领导给我3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问题讲清楚,可惜无此机会。我是看不到三峡建成的后果了,你们还能看见,帮我记着看看,但愿我的话不要言中,否则损失太大了。

      2001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在学习使用计算机,对新鲜事物象年轻人一样充满热情。就在这一年,当他最后一次走上讲台时,他穿上了自己最喜爱的白西装,但回到家中时已经站立不住了。在病重住院的最后日子里,他仍十分兴奋地准备迎接自己九十岁的生日。8月8日,当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时,他没有给家人和子女留下只言片语,却用颤抖的手,向看望他的学生写下了这样的遗嘱:

      治江原是国家大事,《蓄》,《拦》,《疏》及《挖》四策中,各段仍应以堤防《拦》为主,为主。

      汉口段力求堤固。堤临水面宜打钢板桩,背水面宜以石砌,以策完全。盼注意,注意。

      万里遗嘱

      2001-8-8

    2006-12-25 18:31: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市政工程施工

返回版块

15.08 万条内容 · 36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钢筋检测的问题

刚听到监理说,同炉号的钢筋,钢铁厂只生产60t。这是真的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