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10-24 16:16:24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1998年,回龙观、天通苑等首批经济适用房出炉时,市场对该政策寄予厚望,但其后逐渐偏离初衷。
9月30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 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和以前的政策相比,在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整体趋势下,明确提出关于经济适用房转轨采用“内循环”回购的策略,租售并举、全程监管。既定的思路下,饱受争议的经济适用房政策的转轨进入倒计时,在本周引发了意料之中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也引起了意料之外的业主抛售现象。
本报的最新调查显示,对于政府即将推出的回购策略,反对和赞成的比例大致相当。
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现在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还没有制定出来,现在是前期讨论阶段,不过,这位负责人坦言,对于经济适用房实施回购模式难度非常大。
个人经济适用房可能无法上市直接交易
看到公示的政策,许先生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最近几天刚刚把位于回龙观龙腾小区的一套经济适用房转成商品房卖了出去,要是再晚一些出手,也许就生变数了。
许先生是位生意人,因为拆迁得到了该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买了后住过一小段时间,后来嫌离市中心远就不住了,到城里另外置业。现在,他把该房产的性质转成了商品房,96平米的房卖了56万,每平米价格5800多元,而2003年,他购买时价格每平米还不到3000元。
今后这种情形可能会不再出现。新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将探索实行“内循环”的流转模式,即经济适用房不得直接上市,由政府回购,按照目前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和政府文件的措辞,个人的经济适用房将无法上市直接交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回购制度是一次根本性的政策转轨,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有业主向政府提交反对意见
许先生一买一卖,价格翻了一倍,面对即将出台的新政策,他有些庆幸,“周围的邻居中有一些将来打算售房的,他们怎么办?”作为经济适用房的既得利益者,许先生认为邻居们显然不愿意政府低价回购。
经济适用房拥有者这种心态已被政府部门了解,据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一位李先生1999年在回龙观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他给相关部门发去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当时买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是2600元,而当时的周边的房价才2800元,现在周边的房价已经上升到了四五千元,从升值角度来看,回购时政府会不会考虑到经济适用房购买者的利益?
这无疑是一个尖端的问题。从网络调查的一些言论来看,一些网友对此回购制度提出了比较激烈的反对意见。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开发商也对回购提出了反对意见。
记者从各个中介公司最新的交易状况来看,我爱我家公司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市场上出现二手经济适用房欲抢滩上市的现象,以回龙观区域最为明显。中大恒基和我爱我家都预计,未来北京将会出现短期内经济适用房集中放量现象,预期短时间内将使二手经济适用房供应量有15%-20%上升。
网络调查反对与赞成声音相当
许先生房子的买家宋先生,也对回购比较担心。
他表示,相比之下,由经济适用房转成的二手商品房价格相对较低。“回龙观许多老的新的楼盘我都看过,新开盘的新龙城价格是6500元,小户型还排不上号,买到这个由经济适用房转来的二手商品房,带精装修,5800元的价格相对比较合适。”他说,“如果将来禁止经济适用房上市,那么我们就买不到这部分低价房了,而且房源少了,二手房也许会涨价。”目前,北京市政府正在对该规划征求意见。
截止到10月11日11点30分,对于“经济适用房不得直接上市,由政府回购”,51.06%的网友持反对意见,46.81%的表示赞成。
反对者认为:“经济适用房以土地划拨为特征,不能进入市场,政府不必回购,只需为下一户需要者进行验证和定价,监督成交。”还有人表示担心:“过去就出现一些单位领导都可以拿房子搞特权,现又要政府包办,会不会是一种倒退”。
赞成者则认为:“经济适用房本来就是属于保障性质的房子,应该纳入政府的管理范围内,而不应成为某些人非法牟利的手段。政府将回购经济适用房正是打击某些人非法牟利的有效手段,要大力支持。”可见,经济适用房回购之路仍有不少争议。有关部门在具体实施相关政策时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这个就简单的说一说吧。图纸画出来之后,要把图纸上的建筑物在实地上落实一个具体的位置,这是个技术活,要测量,定坐标。这个活就叫放线。放线一般是规划部门下属的测绘院或类似的测绘机构干,不过有些发达城市也已经把这个工作半市场化了。嘿嘿, 又来一个半市场化。正式放线的前提是领取了施工许可证。放线后,测绘院会发出一份放线册。
在工程提前施工,违章施工的场合,都需要做通这个测绘院的工作。让他们提前来做放线。唉,又来一个“做通”工作。
放线完毕,施工单位照着这个边角点施工,完了之后就做验线。一看这个建筑的确是按图纸建起来的,没超出边线,测绘院就出验线册。
这个验线工作跟日后的验收有莫大的关系。所以测绘院也得要像皇帝老子一样供着,尤其是在提前放线的场合。唉
14、预售许可证
终于说到这个了。预售现在的管理已经比较严格了。我所知道的,在房地产已经成为了一个产业的城市,预售许可都要求在网上办理,全程公示。现在在预售上面做手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预售许可最重要的条件是:高层建筑结构完成3分之2,低层建筑结构封顶。这个条件跟银行办理按揭贷款的条件又不一样:无论层数高低,全部封顶才能放贷。因此现在高层建筑往往在完成3分之2的结构,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后,开发商在推盘时都不积极。因为这个时候,钱也不是很能收得到,只能收到个2、3成,但是各项交易税费却要按足成在当年予以计算。在理解了这个之后,或许我们对捂盘这种行为,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吧。
现在办预售许可,都要做价格公示。交易价格必须明确到套,单价必须清晰,在交易现场,也禁止再搞什么5000元/平方米“起”,这种骗人的玩意了。但是,我必须要说,但是,政府没有(也没有权力)对房地产交易价格进行管制。在办理预售手续时所申报的价格,开发商可以完全不予理会。这个价格申报一下就完了。我每次做预售许可的时候申报价格,直接就是2500元/平方米。从来都是如此。随便你怎么公示。卖的时候照样卖5000卖8000卖10000多,没有任何法律上或者行政上的责任。
在预售许可方面还有个值得一说的地方就是预测绘。房管部门下属的房屋测量部门,根据开发商提供的图纸,事先算一个面积。这个叫预测绘。在竣工之后,到实地测量,就是实测了。我们都知道,面积上的纠纷往往是日后客户与开发商之间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是怎么来的呢?最关键的就是这个预测与实测之间的面积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比如施工不规范造成的面积误差,又或者之前在图纸计算上对公用部分的统计有误差,这些都有可能。但要说是开发商的故意造成的,我个人没有见过。开发商也没这种能力或故意去故意做假,当然我个人不排除有些头被门夹了的开发商被某些运气极好的人撞到。嘿嘿。
现在为了避免这种纠纷,各大开发商都学乖了,开始花很大的精力在做通房屋测量机构的工作上。总之无论到时候实测面积是多少,房屋测量机构都照样按着当初的预测面积出报告。
唉,又出来一个“做通”工作。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