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2-02-21 11:38:21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汶川地震后众多震害调查报告指出多数建筑物由于柱铰机制破坏而倒塌,未出现“强柱弱梁”的梁铰机制破坏,主要原因,比较一致的认为计算梁时未考虑楼板的作用,等等,还有其他。
震害调查报告很多,不一定都看的过来,但未见到这样一个原因:
软件在“强柱弱梁”的计算方面未执行抗震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6.2.2条指出: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Mc=ηc∑Mb (6.2.2-1)
……
当反弯点不在柱的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可乘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按上述条文规定条件讨论,我们的软件仅仅是将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直接乘上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未按式(6.2.2-1)进行计算,给“强柱弱梁”打了折扣,我们的设计已是“强梁弱柱”,地震中多数建筑物由于柱铰机制破坏而倒塌就不足为怪了。
全部回复(9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学习长知识了
回复 举报
请各位朋友了解一下你所用的软件,“强柱弱梁”是怎样计算的,以便考虑在设计时是否采取措施。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