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转换层上、下侧向刚度比的疑问!

转换层上、下侧向刚度比的疑问!

发布于:2006-08-22 18:16:22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请问,在《高规》附录E中第E.0.2条,H1——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的高度;如何理解?是否计算地下室的高度?如果是多层底下室其不是很容易满足。如不考虑,当地下室为非嵌固端(半地下室)时也不考虑吗?此计算公式是否考虑的地下室的作用?如果不计算那么其不是很难满足?要是计算,也不是很合理,因为有个N多层地下室,这个刚度比很容易满足,还请各位发言,我个人认为应该不计算~~ 偏于安全但是不能说出理论依据。还请各位解答~

谢谢~~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cmhai
    cmhai 沙发
    应该看结构的嵌固端的位置,如果地下室顶班不算作结构的嵌固端,我觉得就应该算
    2006-09-09 12:41: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xixiy
    xixiy 板凳
    只是今天才看到你的贴.
    2006-08-31 21:24:3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7 万条内容 · 210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转贴)多塔结构计算模型的具体操作按pkpm官方出的书《多层及高层结构软件高级应用〉关于多塔结构计算模型有两种,一是整体模型,一是离散模型,对于离散模型,要人为地近似分割成一个个单塔结构,但如何人为分割,并未介绍,各位能否对以下三种做法谈谈看法吗? 有一大底盘双塔结构,分割方法如下:1、在整体模型中,底盘不动,去掉A塔,得B塔离散模型,反之,去掉B塔,得A塔离散模型2、沿A塔主体,垂直切至基础,得A塔离散模型;B塔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