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稀有种。本种在中国过去仅知产于台湾省,1982年在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近的山沟发现一株,这是中国大陆的首次记录。由于生境不隐蔽,非常容易被人发现,遭到破坏,树下及周围均不见幼苗幼株,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大陆分布将会消失。
形态特征 树形蕨类植物。茎直立,高可达10米,胸径10~15厘米,基部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向上有清晰的叶痕,顶部残存少量宿存的叶柄。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端、拳卷叶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灰白色至淡棕色,线状披针形,渐尖头,先端和边缘具褐棕色刚毛;叶柄长40~50厘米,通常棕禾杆色,连同叶轴、羽轴具小瘤状突起,被白霜,在背面两侧各具一条不连续的淡绿色的气孔线,向上直达叶轴;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5~2.7米,宽0.6~0.8米,三回羽深裂;羽片16-22对,互生,基部一对缩短,长约35~40厘米,中部羽片长50~80厘米,宽20~26厘米,长矩圆形,二回羽状深裂;小羽片26-28对,互生,基部一对稍缩短,中部的长10-15厘米,宽1.5~2.2厘米,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平截,无柄或具短柄,羽状深裂;裂片20~26对,稍斜展,下部几对裂片分离,以狭翅与小羽轴相连,中部的长1~1.3厘米,宽3~4毫米,镰状披针形,圆钝头,钱缘;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叉,基部下侧一组出自小羽轴;叶片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羽轴、小羽轴上面有沟,被淡黄色弯曲毛;下面密被卵状至卵状披针形小鳞片和针状硬毛。孢子囊群生侧脉分叉处,具隔丝,囊托突起,囊群盖特化为简单的鳞毛状。
地理分布 产中国台湾台北、宜兰、桃园、南投、花莲、屏东、台东及福建厦门。在台湾生1000米以下山地,偶达1500米。菲律宾及日本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特性 本种树干高,无直根系,具数不定根,喜气湿度大,土壤湿润的环境,常生长在山沟。在厦门,生长在以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为主的阔叶林下墓地、被雨水侵蚀的2米深的沟中,坡向南偏西,坡度15°。森森群落高约15米,群落覆盖度达70%。土壤肥沃,含砂量大。当地春季多阴雨,夏季常有台风和暴雨,气温和湿度均适合孢子体植株生长。唯秋季冬季多晴少雨,生境干旱,但沟中相对湿度大,又可避风防寒。经观察,孢子囊群生长期约4个月,孢子叶一年长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但无配子体生长环境,所以无幼苗。
保护价值 笔筒树树形美丽,高大挺拔,树冠有如巨伞,是蕨类植物中少有的种类,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园艺观赏植物。大陆仅厦门一株,对研究大陆与台湾植物区系的关系有一定的意 义。
保护措施 此株笔筒树,滨邻厦门大学校园,学生常来附近野炊,农民亦在此放牧,毁于一旦的可能性极大。虽然学校当局已用铁栏栅围护起来,毕竟范围大小,不足维护稳定的生态小环境。建议结合校园建设,扩大保护范围;组织力量观察记录生长发育周期情况,测定各项生态因子指标,为扩大栽培提供基本资料;进行孢子繁殖和叶尖组织培养试验,尽快培养 出新的植株。广州、香港已引种栽培。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