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效果图 \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发布于:2006-05-09 11:17:09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效果图 [复制转发]
什么是园林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

  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以一棵树为线索,对人来说,一棵看不见的或者容易被忽略的树就等于不存在。更具体一点的,远处山坡上的一棵开花的孤赏树对游人来说也只是某时某地的一个标记,当人们爬上山坡去接近那棵树,并看清楚开花的这棵是一棵合欢树,便开始产生丰富的联想:想去摘一朵花,闻一闻它的花香。春天的午后,人们愿意在树下小憩片刻;盛夏的傍晚人们愿意在高大浓郁的树荫下乘凉,在低处树枝上给小孩系一个秋千,或是作一次聚餐。于是,这棵树又有了新的内涵,树还是那棵树,但因为人们跟它的联系不同,所感受的就不同,不同人又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作用中,人可以改变环境; 反过来,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在布置一棵树或是一个植物空间的布局,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

  要合理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设计人性化的植物景观,首先就要了解怎么样的植物景观是人们需要和喜爱的。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

  人类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理想的住宅花园、公园绿地、校园景观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决定了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怎样的植物景观设计是令人满意的。

  安全性 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所以领域性作为环境空间的属性之一,古已有之,无处不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古人在家中围墙的内侧常常种植芭蕉,芭蕉无明显主干,树形舒展柔软,人不易攀爬上去,种在围墙边上,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可防止小偷爬墙而入;又如私人庭院里常见的绿色屏障既起到与其他庭院的分割作用,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通过绿色屏障实现了家庭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从而使人获得了相关的领域性。

  实用性 古代的庭院最初就是经济实用的果树园、草药园或菜圃。甚至在现今的许多私人庭园或别墅花园中仍可以看到硕果满园的风光,或者是有着田园气息的菜畦,更有懂得精致生活的人,自己动手园艺操作,在家中的小花园里种上芳香保健的草木花卉。其实无论在家中庭园还是外面的绿地,每一种绿地类型的植物功能都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有针对游赏、娱乐为目的的,而且还应有游人使用、参与以及生产防护功能的,参与使人获得满足感和充实感。冠荫树下的树坛增加了座凳就能让人多得到休息的场所;草坪开放就可让人进入活动;设计花园和园艺设施,游人就可以动手参与园艺活动了;用灌木作为绿篱有多种功能,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和空间,又能挡风、降低噪音,隐藏不雅的景致,形成视觉控制,同时用低矮的观赏灌木,人们可以接近欣赏它们的形态、花、叶、果。

  宜人性 在现代社会里,植物景观仅仅只局限于经济实用功能还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美的,动人的,令人愉悦的,必须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热爱的心理需求。单株植物有它的形体美、色彩美、质地美、季相变化美等等;丛植、群植的植物通过形状、线条、色彩、质地等要素的组合以及合理的尺度,加上不同绿地的背景元素(铺地、地形、建筑物、小品等)的搭配,既可美化环境,为景观设计增色,又能让人在未意识的审美感觉中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反之,抓住这些人的微妙的心理审美过程,又会对于怎样创造一个符合人内在需求的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私密性 私密性可以理解为个人对空间可以接近程度的选择性控制。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处,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支配自己的环境,或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或者反映个人在人群中不求闻达、隐姓埋名的倾向。在竞争激烈、匆匆忙忙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人类极其向往拥有一块远离喧嚣的清静之地。这种要求在家庭的庭院、花园里容易得到满足,而在大自然的绿地中也可以通过植物设计来达到要求。植物设计是创造私密性空间的最好的自然要素,设计师考虑人对私密性的需要,并不一定就是设计一个完全闭合的空间,但在空间属性上要对空间有较为完整和明确的限定。一些布局合理的绿色屏障或是分散排列的树就可以提供私密,在植物营造的静谧空间中,人们可以读书、静坐、交谈、私语。

  公共性 正如人类需要私密空间一样,有时人类也需要自由开阔的公共空间。环境心理学家曾提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概念,园林绿地也可分绿地向心空间和绿地离心空间。前者如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区中心绿地等,广场上要设置冠荫树,公园草坪要尽量开放,草坪不能一览无余,要有遮阳避雨的地方,居住区绿地中的植物品种要尽量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观叶、观花、观果植物等。这些设计思路都是倾向于使人相对聚集,促进人与人相互交往,并进而去寻求更丰富的信息。

  在园林绿地中,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定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绿地离心空间如一些专类附属绿地:医院绿地、图书馆绿地、车站广场绿地等等,这些绿地的植物配置就要体现简洁、沉稳的特征,在性格上倾向于互相分离、较少或不进行交往的特点。在这样的绿地中,人们总是希望减少环境刺激,保护“个人空间”及“人际距离”的不受侵犯。因此,在对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如:在车站的出入口和广场上可以利用标志性的植物景观,加强标志和导向的功能,使人产生明确的场所归属感;在医院可以利用植物对不同病区进行隔离,并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特征营造不同类型的休息区。

  环境心理学家指出,当园林不同空间类型作为某种环境类型被人们感知之后,就会以环境意象的形式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并形成回忆。环境意象是指空间环境在意识中形成的可被回忆的形象。凯文.林奇(K.Lynch)在《城市的意象》中把它称作“认知地图”。提出“环境意象”、“认知地图”的概念的目的主要在于强调环境特征的易识别性。尽管不同人对于不同环境中的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等环境要素会形成不同的内容从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但是环境意象总是按照人们易于识别的实际需要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并带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哪怕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意象也不会轻易改变。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mimi57
    mimi57 沙发
    是车生泉老师的文章啊,
    呵呵,他曾经教过我
    2006-05-09 21:21: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7681885
    7681885 板凳
      植物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与路径、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等环境意象的形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植物本身可以作为主景构成标志、节点或区域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这几大要素的配景或辅助部分,帮助形成结构更为清晰、层次更为分明的环境意象。

      ① 道路——有序的植物景观意象

      道路是整个环境意象的框架。园林道路应该特征明确,贯通顺达,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形式上或曲或直,或平或崎,即使是迂回的通幽小径也必须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向人们暗示前方别有洞天。

      在笔直的园路种植单行或双行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在自然的道路两侧则用强调型植物强调顶点位置,强化道路的走向效果。园林中的道路可以利用植物逐渐形成统一的空间序列并能够围绕和连接不同的功能场地,游人也可以沿着两侧植物暗示的道路行进,走向目的地,在有序的空间序列中人们才能感到安全。

      ② 边界——清晰的植物景观意象

      园林中的边界不仅是指可分隔园林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而且还包括园林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有时区域边界就是道路。

      园林中利用植物可形成不同的边界意象,边界有虚隔和实隔之分。虚隔如草坪与游路边界,可以用球形灌木有机散植,形成相对模糊的边界,既起到空间界定作用,又不过分阻隔人与自然的亲近;实隔往往用成排密实整形的绿篱对边界进行围合,创造出两个不能跨越的空间,可以有效地引导人流,实现空间的转换。

      现代开放式绿地的边界设计更倾向于带状开敞式的公共小广场的边界形式,沿路一侧分别设几个入口,整齐的冠荫树可以构成显著清晰的场所特征和标识。不仅提供人们方便地进出场所,而且还可为等候、驻足、小憩的人提供一个遮荫避阳、可靠安全的场所。如上海徐家汇公园和延中绿地的自然生态园都有类似的做法。

      ③ 标志——象征性的植物景观意象

      标志是一种特征显著、易于发现的定向参照物。人们对标志的环境意象是十分敏感、兴奋的。在园林中,标志物可以是一个雕塑、一组小品或者一座保留的具有历史记忆的构筑物,也可以是一棵或几棵历史悠久的大树。无论在园林的哪个区域,标志物都可以作为区域的核心景观。而植物作为标志性的景观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草坪中的孤植树,构成视觉焦点,此类植物要以形体高大,枝繁叶茂,叶、花、果等具有特殊观赏价值为佳,特别引人入胜。2)在建筑物前、桥头等位置的孤植树,具有提示性的标志作用,使游人在心理上产生明确的空间归属意识。3)全园的标志,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构成园林中的特有的精神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全园的标志。如延中绿地中的自然生态园中的一棵大朴树,拥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大挺拔,冠大荫浓,成为全园的标志性景观,被人们熟知喜爱,也起到很好的视觉导向作用。

      ④ 景观节点——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意象

      节点的重要特征就是集中,特别是功能的集中。在园林空间中,包括绿地出入口、道路起终点、区域与道路的交叉节点、区域与区域的交叉节点等。节点很可能是区域的中心或象征,节点也往往是人群驻留的地方。如园林中的入口,是划分内外、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入口人流汇集,信息丰富,人们进入某一类型的园林,最先就是通过入口接受到环境信息的。如果入口不能输导人流,不能吸引视线,引导视线,反而阻断视线,则不仅难于建立入口环境意象,甚至使人产生心里焦虑和失望。因此在入口植物配置的布局形式上不宜过于分散复杂,宜集中简洁,视野通畅。植物品种上应选择形姿优美、观赏性强的景观树种,给人明朗、兴奋的入口意象。而对于大多数游人都有这样的一种心理认同感,那就是结束游览后会寻找原来的入口离开,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入口,人们已经对原来的方位、形状及附近环境较为熟悉,不再陌生,易于心理认同并感到安全。体验出口的过程往往是对游园全程的总结与回味,因此出入口作为节点的设计至关重要。

      ⑤ 区域——统一而又和谐的植物景观意象

      这里的区域在园林中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占有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如广场,儿童、老人活动场所,种植区,草坪区,停车场等。区域的类型很多,与之对应的植物景观意象也就丰富多样。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都应遵循以下原则:统一而又和谐。比如设计不同年龄层次人的活动区域,植物意象特征就应该抓住这个年龄层次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所在活动区域的植物就不宜用一些针叶类的或带刺、含有毒物质的植物。相反,可以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而且是观赏性强的植物,更易被儿童以及少年接受,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在设计老年人活动场地的植物时,就要考虑老年人在性格上更偏向于沉稳、安静,心灵上更渴望回归安详、宁静的状态,因此要通过植物配置来软化具有较高程度视觉、噪音、运动等特征的周围环境,尤其要选择一些保健类的植物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而不要用不适宜的植物引起程度较高的激动或兴奋。
    2006-05-09 11:18: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效果图

返回版块

24.66 万条内容 · 1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针对园林学院学生谈谈景观设计的几个必要步骤

在每一个景观设计开始阶段,首先要对商定的设计边界表面上的合理性提出质疑,避免把景观分解成大量互不相干的“工地”碎片。相反,每一个场所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并且设计应该针对所有邻里空间产生的现状资源有着整体性的认识,邻里空间通过彼此联结,构成一处场地中不同的地平线。  你要避免被束缚在场地的某个方面。要反复地避开、远离、接近场地的各种边界,以便发现不同的运动趋向,并借此使自己脱离空间的局限。只要不断地扩展你的视点、超越束缚你的边界,你就可以衡量出景物的抵抗力,并研究它们的多孔性。在远离的过程中,你可以检测到各种情况条件。根据这些,你就能明了空间在近处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趋向于远处的邻里空间;何处是空间向外延伸、并向远方开敞的门户?你只有脱离场所,才能够明确场所真正的地平线在哪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