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4-20 15:52:20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几十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三峡工程论证和研究中,对地震、地质、泥沙、水质、文物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反复的论证,并采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影响区有6种国家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它们是:白鳍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江豚和胭脂鱼。近年来,三峡建委组织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对影响区的水生生物进行了严密的监测。为了保护中华鲟,国家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自1984年至2004年,共向长江放流幼体中华鲟453万尾。
对陆生植物物种的影响
三峡库区蓄水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不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外界广泛关注的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已经采取了妥当的保护措施。有关部门已经在重庆市万州区建立了荷叶铁线蕨物种保护点,禁止采挖,并采用分枝或抱子繁殖技术,对荷叶铁线蕨进行人工栽培。疏花水柏枝保护点选在姊归县,保护点内禁止采挖,并研究采用多种繁殖手段扩大种源数量。我国特有植物川明参原产地在湖北省夷陵区莲沱。这个原产地位于三峡大坝的下游,不受淹没影响,只要保护得当,就不会遭受损失。
长江上游水质情况
为了保证未来的三峡库区是一库清水,国家对于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因素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已采取了兴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关停并转一批污染企业等具体措施,以确保三峡库区的水质安全。按照规划,到2010年,库区要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51座,建成沿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113座,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71座,沿江集镇要建成日处理规模为1230吨的垃圾处理厂。
水库蓄水诱发地震及地质灾害治理
三峡坝区属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远离地震活跃的板块边缘。三峡工程是按照?度地震标准设计、8度地震标准设防,即使发生地震也不会影响到大坝的安全,不会影响三峡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三峡库区蓄水一年多,库区地震活动有所增多,但大于2级的地震极少,对三峡库区及枢纽无危害性影响。
滑坡是长江上游分布较为普遍的地质现象。三峡库岸全线长,5014公里的干支流库岸中,稳定以及较为稳定的库岸占库岸总长93.3%,剩余欠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库段,除链子崖为危岩体之外,都只是普通的崩、滑体分布段。截至目前,三峡库区原有的一些大的崩滑体大都已经处理。水库建成后,由于江水变深,崩塌体和滑坡体人江碍航的危害将大为减轻,也不会影响到大坝的安全。
库区泥沙问题
泥沙问题一直是三峡工程论证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专家们总结出用“蓄清排浑”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水库的泥沙问题,就是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尽可能地把大量的沙排放出去。科学试验证明,三峡水库运行100年后,水库防洪库容还会保留86%。所以,泥沙对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影响不大。
库区文物保护和自然景观的变化
三峡的自然景观高达千米,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对三峡风光的雄、奇、秀、幽的整体特色没有太大的影响。随着三峡库区蓄水,湖北和重庆两地原来藏在深山的大批新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新景观。随着三峡宽谷成平湖,在长达650公里的水库里,可形成峡谷及漂流河段37处,溶洞15个,湖泊11个,岛屿14个。未来的三峡风光更加迷人。
三峡库区重点文物古迹保护,是众人关心的一个话题。库区的文物保护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抢救和修复阶段,许多文物的保护方案都经过了专家组的精心设计和论证。通过几年来的抢救式发掘,三峡库区共出土珍贵文物6000余件,一般文物50000余件。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