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土保持 \ 寻求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访潘家铮

寻求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访潘家铮

发布于:2006-04-20 15:50:20 来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复制转发]
在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即将正式开工之际,我们踏进三峡坝区。借着国务院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第14次赴三峡工地检查工程质量的机会,登门访问了三峡工程质检专家组组长、两院院士潘家铮。潘先生就金沙江溪洛渡电站正式动工的意义、以及如何处理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保关系等阐明了自已的看法,并希望金沙江干流水电建设能够做到开发与环保的双赢。

1145519416834.jpg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qiaohaipan
    qiaohaipan 沙发
    :victory: 1234
    2009-08-15 15:54: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正午焰阳
    正午焰阳 板凳
    记者:从兴建葛洲坝、二滩、三峡到溪洛渡,我们国家对环境是越来越重视。在新的形势下,您认为处理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您认为我们在金沙江的开发中,应当怎么处理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潘院士:我认为,修建工程总是有利有弊。工程应不应该建,主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什么性质的利和弊。我认为绝大多数的水电工程是利大于弊的,而且利远远大于弊。到现在为止,我国能源主要还是依靠烧煤解决。大量煤炭的采掘、运输,燃烧,对环境带来越来越严峻的局面,再无限制地增长下去,难以为继了。中国西部有丰富水电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尽可能多的开发水电,来缓解一些烧煤的压力,这是最大的一个利。这个利,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全世界。因为水能开发可减轻大气污染,所以水电的利是跨国界的。另外,修水电站,不仅有很大的发电效益,还有防洪、供水、旅游、水产等很多很多对环境有益的效益。中国这么丰富的水利资源,不开发,靠烧煤,讲不过去啊。这是我总的看法。但是我们又不否认,在开发水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生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过去,往往在这方面注意不够,这个教训必须吸取。但是绝对不能够因为有点负作用,过去有失误,就否定了水电的开发。这样就不科学。对水电产生的负作用,我认为:第一,要重视,改变过去不重视的失误。第二,要调查,是什么负作用,是什么性质的负作用,多大影响的负作用,一定要调查清楚。第三,在这个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减免、缓解负作用。第四,区别对待。对水电不是百分之百的开发,个别的水电开发项目,如它的效益有限,可以不开发。应开发的开发,弊大于利的,不开发,或等问题解决了开发。这应是科学的解决水电开发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方法。

    水电开发的负作用,我认为最大的还是在大坝上游。建水电站,要淹地和搬迁移民。我们要着重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要把移民安顿好,不能给他们造成苦痛;也不能因为搬迁移民,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一定要尽一切努力把它搞好。第二个较大的负作用是河道淤积及鱼类问题。修水电往往要建坝,隔断了江河。有许多鱼类要回游,于是会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此外,下游的流量与天然情况有变化,水温等也会有变化。这些都对鱼类的生存有影响,要想办法解决。第三是污染方面的影响。建了水库以后,水流自洁能力降低,影响水质。但问题的本质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把河道当成天然排污道使用,这是落后的方式,不能再继续下去。无论建不建水电站,都不应该这样做。每个企业都应该有废水处理设施。这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修不修水电站,水质都应该、也能够保持良好。我们举一个例子。新安江水库修建以后,上游的水质没有什么变化,到现在为止,这个水库可说是蓄了一库矿泉水。而大坝下游的水质很差,根本不能用,这当然不是水电站的问题,是大量的厂矿、企业把河道当成了排污道。所以所谓水库对水质的影响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客观的分析。另外,水库的库容很大的话,对河道径流有较大的调节作用。当然,有利的一面是水库能起防洪作用,但也有负作用,比如说枯水时期,流量、水位比天然情况高,可能会使得两岸的地下水位抬高等等,对此要考虑。在洪水期,流量、水位比天然状况小了,也会出现一些情况。譬如说,原来这条河是靠天然洪水冲沙的,洪水小了,也会出现不利后果。像黄河就是这个情况。总之对于每一条河,建库后的正负作用要分别进行分析,哪些情况重要,哪些情况次要,要弄清楚。只要认真求实,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是可能做到双赢的。

    对这个双赢,现在有个提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我觉得后一句话还可以提得更积极一点,不仅在开发中保护,而且是以开发促进保护,要比原来情况更好。环境保护是需要经济实力的。欧美国家的生态环境比我们好得很多,但当初也严重污染过,现在为什么能做好?因为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按非常高的标准来做。反过来说,如果生产能力落后。如果还是刀耕火种,很原始的情况,生态环境就保护不了。通过开发水利,把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与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都富裕了,我们就有力量把环境保护得更好。一定要双赢。这是我的想法。

    记者:您多次参加了溪洛渡大坝设计的优化工作,我们也读了您的文章《溪洛渡的技术经济评估》。您能否就成勘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谈谈设计优化,如建基面外移等方面的问题?您认为,优化设计以后,在降低大坝的成本、工程效益方面有什么意义?

    潘院士:溪洛渡是一个宏伟的工程,要做非常细致的研究。说到设计优化,成勘院才有发言权。我只能讲,溪洛渡这样宏伟的工程,可行性报告中的方案不能说是最优的。主要是在各个方面可靠可行,相对较优就可以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会有很大的作用。不仅仅减少工程量,节约投资,加快工期,更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方便运用,使它发挥更大的效益。溪洛渡是一个大工程,对它优化更有必要。我们在前期工作中,有预可行性设计,可行性设计等阶段。可行性设计通过以后,还要提出招标设计,直到施工详图,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优化是很自然的。每个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可行性阶段主要是研究工程的大格局,目标是所提出的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生态环境评价能够通过。但可行的不一定是最优的。前期工作的初期阶段一般不能不留余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行性报告的方案是个基础方案。大的格局不能变动,但优化的前提是存在的。以溪洛渡为例,这么高的坝,在可行性设计时当然应该选择新鲜的或微风化的基岩为建基面,但在实施中,就可以研究能否移出来,移出来以后基岩要差一些。成勘院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主要分析移出来以后,基岩能不能满足建坝的要求?如果能,再通过可靠的处理措施加以完善,就应该移出来。这样,坝的宽度大大削减,坝高也减少了,总的水推力小了,浇筑方量减少,投资节省。我建议审批部门放点权给业主和设计院,只要优化不会影响工程质量,能优化要尽可能优化。工程师真正的本领是要做出优良设计。当然不是刻意寻求最优,要恰如其分。我对成勘院的优化课题很赞成,支持他们。

    记者:我以前看过您写的《春梦秋云录》,尤其对大西南艰难岁月中的那一段回眸,令人印象深刻。在西部的大开发中,您如今又多次回到了大西南。您能不能对比着二滩、锦屏电站,谈一谈近年我们在技术方面有哪些进步或不同之处?

    潘院士:每一个工程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工程不好比。工程的难度不是可以简单地由某个指标如坝高来反映的。同样的坝高,地质的完整性可能大不相同,河流条件、泄洪量大小也可能完全不同,技术难度也就不能比。但总的讲来,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我们国家建坝的难度越来越大、建坝水准随之也越来越高。

    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坝工技术在国际上可认为己名列前茅。因为,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中国建的工程,难度是很高的。溪洛渡、向家坝及锦屏一级,这些工程都顺利建成以后,中国的坝工水平在世界上毫无疑问将处于领先地位。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你要知道,我们老一代,虽在水电界奋斗五十多年,但在改革开放以前,九十年代以前,想建一座大的水电站是何等的困难。有的老工程师从年轻时开始研究、设计某个工程,但一辈子都没能看到其上马,直到赍志而殁。就像二滩从开始到建设,几起几落。有一次,一些老科学家写信给中央领导,说二滩地质条件不行,不能建坝。当时我非常失望,以为看不到二滩建设了!钱正英部长就为我们打气,重新整资料,做研究,证明这个坝可建,反复向上反映,历尽波折,到最后才定下来。为什么这样困难?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关,更与计划经济有关。中央没有那么多的钱。改革开放以后,大家积极性很高,经济发展很快,钱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政策导向,这么多的大水电站,说干就干上了。和过去比,没办法形容。我估计,再有三、四十年,国内一些比较好的水电项目都可开发出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将做出更大的贡献。甚至可以开发西藏的水电东送。在三个具有1亿千瓦水电开发潜力的省区中,四川、云南已经开始开发,西藏还没动!这三个省区域加起来3亿千瓦,何等的诱人!

    记者:这一月底,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将正式开工。请问金沙江第一座电站正式开工,对促进西部水电的开发和西电东送有什么作用?正式开工之前,您还有何忠告?

    潘院士:现在世界上建成的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三峡比它更大。溪洛渡电站和伊泰普装机规模(不计它近期扩机)一样大,1260万千瓦。再加上向家坝,等于又增加一座三峡电站。溪洛渡电站是西电东送的一系列骨干电站之一,是中国能源的一个重要基地之一。溪洛渡开工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金沙江干流系列梯级建设拉开序幕,这个大宝库开发后,将会形成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水电基地,会掀起西南水电开发的高潮,意义十分巨大。

    当然,在西南水电大开发中,我们也明确反对无序开发。特别是大的水电站,前期工作没有做到家,不能盲目开发。特别是环境移民问题,要解决好,也必须解决好。否则会影响整个水电开发的。无序开发是行不通的!瞻望前景,中国的水电开发是势不可挡的。在与其他能源进行竞争的同时,我们要注意以开发促进保护,寻求双赢,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可不能出差错,这就是我的忠告。

    2006-04-20 15:51: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1
    我国乡镇企业正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从政治、经济、农村建设等方面看,总的形势喜人。但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是给环境、生态、健康等方面,将带来区域性的、迅猛的冲击和压力,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
  •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有害的影响。环境问题多种多样,有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态环境问题,也
  • 关于化学与环境保护的论文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到社会工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之中,引发了越来越的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
  •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3)
    在简要介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西  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人口压力、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技术的滥用和自由经济制度的
  • 关于农业环境保护的论文
    碧水蓝天、潺潺小溪、各种野花开满山坡,摸鱼捉虾、逐兽追鸟,白天放着牛羊采集不知名的动植物标本,晚上在清新的夜色下看月亮数星星、伴着蛙声与小虫的鸣叫,听着大人们讲述各种美丽的传说……
  • 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路基土石方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特别对机械司机进行文明施工,安全驾驶(或操作)教育,保证施工安全。
  • 采砂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
    采砂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
  • 携手同行双赢的智慧
    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竞争,携手同行。
  • 采砂的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方案2)
    采砂的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方案2)~~~~~~~~~~~~~~~~~~~~~~~~~~~~~~~~~~~
  • 生态环境这个课件是我们大四开的课程,我们的任课老师是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我想它肯定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希望能对你们有所用!
  • 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内容简介 XX县于1980年在白象山建立了第一座自来水厂,水源为松源溪水,日产0.3万t。1990年开始又对水厂进行改造和扩建,同时改造了蒙洲街、石龙街等输配水管网。目前城区的用水唯靠白象山水厂供给,
  • 弃土场环境保护方案
    3号弃土场位于本合同段线路K46+850左侧山坳内,场内还需弃土石2万余方,上游是一块山谷,会有季节性雨水汇集,四侧为高山,下雨后四侧山坡的雨水也直冲弃土场内,植被水源为大气降水,年降水量374.4~
  • 公路隧道与环境保护
    公路隧道在向山区发展,设置隧道有多种优越性,但公路隧道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以重视,这样可使行车安全 舒适,而且也可使国民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公路隧道勘察设计、施工、运营或其他等方面详尽述及了如何
  •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环保事业,是最无私的人所从事的最无私的事业,需要更多无私的人做出更多无私的奉献。

阅读下一篇

你对三峡蓄水后库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有什么看法

三峡工程自2003年6月蓄水至135米后,库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长江上游水质无明显变化,输沙量减少,诱发的小地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大坝施工区环境质量稳定。   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三峡工程坝区2004年11月公布的水质监测报告显示,2004年坝区水质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三峡坝区长江干流近岸水域水质无明显变化,各测点水质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2005年3月14日呈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报告还谈到,长江干流和近岸水域各断面水质良好,均达到或优于Ⅱ类。与2003年相比,监测参数中悬浮物浓度进一步有所降低,其余参数含量水平相对稳定或变化不大。这意味着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上游水质没有明显变化,达到并维持了应有的饮用水标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