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1-01-12 15:26:12
来自:暖通空调/采暖供热
[复制转发]
北京:建地源热泵科学发展之都
(来源:北京亚特伟达冷暖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
21世纪初,北京曾领跑国内地源热泵行业。不过,2007年后,沈阳在应用面积上超过北京,成为新的领头羊。
虽然丢掉了榜首的位置,不过郑克棪却觉得,走好每一步,科学发展地源热泵系统对于北京来说都很重要。这种“踏实的做法”值得称道。
健康发展源于各方支持
2009年,北京市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末将达到2600万平方米。这样的“答卷”让多数行业专家满意。
北京如何实现地源热泵又好又快发展?郑克棪认为,地方政府的高度响应首先功不可没。
据介绍,北京此前有5个相关委办局表态支持地源热泵发展,并对相关项目进行公益性补助:其中,地下水源热泵每平方米补助30元,地源热泵项目每平方米补助50元。国家于今年6月对合同能源管理方面出台鼓励政策后,北京随之制定新规:对由以业主单位投资为主、节能率达15%以上的项目,给予最高30%的投资补助;对由节能服务公司投资为主、节能率达15%或节煤达400吨以上的项目,每节约1吨标准煤奖励500元,最高奖励200万元。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成为地源热泵在北京迅速发展的助推剂。此外,样板工程的成功塑造,使之发展形成了更大的惯性。“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北京奥组委实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其可再生能源利用占到总能源的26%。水立方、国家体育中心等奥运场馆纷纷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并取得成功,客观地带动北京地源热泵行业进入发展高峰。”郑克棪分析说。
这些努力,最终让北京在与国内其他90多个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了我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名单。
行业共性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北京在地源热泵推广方面的做法为国内业界所公认,但郑克棪表示,这座城市同国内其他地方一样,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这点容不得疏忽。地热资源强烈的差异性和地域性,使包括北京在内的所有城市面临难以统一规则的局面,为地源热泵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迅速膨胀的地源热泵市场,涌现出大量设计和施工队伍。但是,作为刚刚从国外引进不过十余年的新兴产业,政府层面的制约尚不明朗,也映射出市场环境的稚嫩。
“举个典型的例子: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人工补给和100%回灌必须做到,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可持续利用。”郑克棪说,“北京等城市地热管理部门能够兼顾地上与地下系统,从技术上保证对地热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但是,很多地方的地热开采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缺少资源合理利用的概念,其地热资源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这些问题更多地暴露在良莠不齐的技术层面。郑克棪表示,行业目前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设计师,大部分人依靠经验数据设计,且对于热响应测试等关键环节很少重视。与此同时,监理和施工队伍很年轻,欠缺培训和学习积累。虽然设计和勘察环节已能够进行资质认证,但施工资质制度尚未建立,“行业主管部门还有太多需要尽快完善的地方”。
经过几年相对粗犷的发展模式,北京已逐渐意识到这点——地源热泵不仅要发展,更要科学对待。为引导社会各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北京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通过出台《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等措施,保证地源热泵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相关科研单位通力配合,设立地源热泵评价研究等项目,摸清北京地质状况,指导规划开发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热能年供暖能力为9.9亿平方米。2008年,北京全部供热面积是6.5亿平方米。也就是说,地源热泵系统能够用满足北京供热发展的需求。”郑克棪表示。
地源热泵发展前景光明
郑克棪认为,特别对于供暖项目而言,地源热泵实实在在的优势是得以长久发展的基础。通常来说,地源热泵系统同烧煤锅炉、燃油锅炉、电制暖和空调等方式比较,其效率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可以达到最高值。由于这些热量由地下水或土壤热交换而来,是完全的物理过程,因此,地源热泵系统几乎不产生污染,高度契合当今保护环境的责任。
今年刚刚在印度尼西亚落幕的世界地热大会透露,与2005年相比,5年间世界地热的年利用能量增长了2.45倍,平均年增长率达19.7%。地源热泵已成为传统地热直接利用的重要方式——在设计容量当中,地源热泵系统占世界地热直接利用的69.7%,利用能量占全部能量的49%。
郑克棪判断,国家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将长期持续,但压力巨大。对于北京来说,在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之后,如何真正做到低碳,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头等议题。地源热泵系统理应发挥出应有作用,而我国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必将一片光明。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