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包宗华:发展中国居住文化的思考

包宗华:发展中国居住文化的思考

发布于:2006-02-07 22:49:07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居住文化的基本概念


  过去,人们把住宅单纯地说成是居住和休憩的建筑物,属于生活消费品性质。其实,住宅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于自然界的产物,它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目前,住宅不仅具有居住休憩这一主要功能,而且具有学习功能、工作功能和娱乐交往等功能。因此,住宅既是生活资料,又是享受资料,还是发展资料,是一种生产要素。
  由于依赖住宅居住、休憩、学习、工作、娱乐、交往,使得人们一生中相当多的时间在住宅中度过,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人们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情操、风俗习惯,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民族观念、地域观念、宗教伦理观念以及世界观,以不同形式的居住文化,在住宅、住区及其周边环境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形成特有的居住文化。居住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居住方面的有机结合和体现,住宅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居住文化发展的历史。居住文化是人们追求幸福居住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不断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居住文化也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居住文化必然首先通过住宅予以体现。中国封建社会的住宅中,普通老百姓住的四合院,达官贵人和皇帝住的府邸和宫殿,就反映了不同经济政治地位的人们,在居住水平和居住文化上的差异。在居住理念上,有的人追求朴实无华,有的人追求豪华和艺术享受。至于中国住宅刻画在门、柱上的楹联,许多既是独具匠心的文学作品,又是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反映了相当高的文化水平。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yms168
    yms168 沙发
      学习外国居住文化的反思


      学习和汲取外国的居住文化,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以我为主。中国的居住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在住宅、住区及其周边环境上的体现。它传承了我国的悠久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为广大人民所爱好。为此,必须以继承和发展我国的居住文化传统为主。
      第二,善于取长补短。世界各国的住宅和住区,在规划设计、建设技术以及体现居住文化等方面,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只有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加快前进步伐。但要注意,外国的长处,是适应该国一定条件下的“天时、地利、人和”特点的长处,只有取其精华,并与我国现有条件下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特点相结合,加以融会贯通,才能很好地为我所用。
      第三,正确对待“拿来主义”。近些年来,在我国的住宅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照抄照搬外国的西式建筑,甚至有的住宅小区还取了一个外国名字。虽然在我国每年5亿多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建设中,不应对建设少量的西式建筑加以反对,但要善于正确引导。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发展住宅建设和住区文化中,学习借鉴或“拿来”外国的,只能处于为辅的地位;二是,要善于把外来的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使之溶入我国居住文化之中。这样做,才能保证我国的居住文化博采众长,健康发展。(本文为作者在日本奈良举行的中日韩国际居住文化问题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
    2006-02-07 22:50: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yms168
    yms168 板凳
      居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居住文化凝聚着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并在不断地继承、扬弃、创新、发展之中。
      住宅首先是一种建筑物,而建筑物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当人类能够大规模生产价格适当的钢材和水泥后,才有条件大量建设高层住宅;当人类能够大规模生产电梯以后,建成的高层住宅才有人住。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住宅建设的发展和变化,不仅影响建筑造型,还会波及到人们的生活起居、社会交往和居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大量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后,我国长期传承的四合院和四合院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又如,中国古代崇尚大家庭,而今我国城市居民主要是两代同堂,三代同堂正在日益减少,也就不宜按大家庭的要求来安排住宅建设。
      既要发展现代化的住宅建设,又要继承优良的居住文化,必须建立科学的继承观,即对优良而仍然适用的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不适用的加以扬弃。
      第一,在城市的改造和发展建设中,要注意保护住区文化遗产。适当地把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居住文化有特色的住宅和住区予以保留和保护,使其在继承传统住宅和居住文化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在住宅建筑的造型上,注意把继承传统的住宅建筑风格与现代化的建筑技术结合起来,并在继承和发展优良传统上狠下工夫,使之既是现代化建筑,又能适度地继承传统的“文脉”。
      第三,在住区的规划设计上,要十分注意现代化住区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坚持环境净化。在住区内,要善于利用有限的空间,安排建筑物与绿化环境的巧妙结合,做到“满窗美景如画图”。同时,要善于利用住区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虽然每个住区周围不可能都有湖光山色的环境和景观,但只要巧于观察构思,就能利用周边环境做出各有特点并有一定美感的景观。
      第四,人是住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住区文化的享受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要对人的素质发展提出要求,即不断地提高人的文化和道德等综合水平,并有意识地把人的聪明才智溶于发展住区文化之中,充分发挥人在保护、继承和发展住区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第五,倡导建设亲情住宅和住区。大力发扬家庭亲情、邻里亲情和社会亲情,并把它有机地溶入住宅和住区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居民的生活与交往之中,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为住区文化添彩。
      第六,加强研究工作,对居住文化在住宅、住区以及周边环境上的历史、传承和现实体现,予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出保护、继承和发展的建议。
    2006-02-07 22:50: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75 万条内容 · 153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刘力 严涛:2006年中国住宅产品大趋势

  在住宅市场更加成熟,及房地产行业、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的背景下,2006年中国住宅产品在设计、策略等方面将出现一些显著的变化趋势。  住宅产品品牌的商品化程度将提高  首当其冲的是住宅品牌的完善,目前住宅市场上已经形成若干知名品牌,比如万科、阳光100等,但品牌成熟度较低。在目前市场上,地产品牌的主要标志仅仅是企业的知名度、规模及资本实力。随着地产行业的日渐成熟,品牌的建设也标志着住宅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