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6-02-05 00:11:05
来自:施工技术/工程测量
[复制转发]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在不平等条约下通商口岸渐次对外开放,出于整治通航水道的需要,河口段及河道的测量首先引起注意。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海军测绘长江航道,9年后据此编制成长江计里全图。同治二年(1863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命测绘长江自湖南巴陵以下至上海崇明海口长江河道图,“矶港暗沙,夷馆关卡均经实测,……其于江底深浅尺寸,讲求甚精。”①[注:《曾文正公全集》,转引自《再续行水金鉴·长江》卷10。]光绪十五年(1889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吴大激在开封设立河图局,搜罗津、沪、闽、粤测绘专业人材20多人进行河南阌乡至山东利津海口的河道测绘工作。稍后,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之洞调广东测绘委员老颖安、学生潘元普测绘长江湖北藕池口段,为规划荆江南岸堤防作准备。光绪二十五年(1889年)天津武备堂学生施测了山东曹州至利津黄河下游河道。
20世纪初,长江、淮河,黄河、珠江四大流域河道测量工作转向干河中游及流域局部地区,而为配合河道疏浚工程,下游河口段的测量则更加精细。淮河的测量工作始于同治六年(1867年)的导淮局,该局首先主持了云梯关以下河道及洪泽湖一带通海、通江水道的初步测量。宣统三年(1911年)张謇在清江浦设江淮水利测量局,“为导淮之预备。”②[注:《(民国)私纂扛苏通志·水工志稿》]淮河的测量进入新的阶段,1912年至1928年间总施测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包括江苏苏北、洪泽湖以北等地区;皖北滨淮各县、淮河流域黄河故道;淮河及沂、沭、泗、淮扬运河等河道地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謇出私资聘请上海浚浦局荷兰籍工程师奈格派、瑞典籍工程师海德生测量长江通州(今江苏南通)至崇明河口段,这次测量往返4次,对以往该段的测量作了详细验证,并提出了这一段堤防修筑规划①[注:华北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之地形测量与水文观测》,《水利》第一卷(1931年),第六期。]。1902年至1921年间法国海军多次施测重庆至宜昌长江河道,绘制了《扬子江上游图》,这是早期比较准确的长江上游河道地形图,1932年被用作三峡坝区测勘的主要测绘资料。
民国以后,各流域相继设水利机构,测量工作由配合河道疏浚而进行的河道地形测量转向为防洪、农田水利、水电、航运规划前期工作服务。1923年以来,黄河流域先后完成了河南,山东境内1:5000,1:1万流域局部地形图及主要支流河道地形图,配合30年代及40年代陕西引泾、引洛、引渭等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开展了这些地区的局部地形测量。30年代以来为开展长江流域水力开发规划,在长江三峡段、金沙江及岷江,嘉陵江等干支河流上进行坝区、库区、局部河段等专题测量。珠江流域测量工作自1914年广东治河处开始,亦由广州河口段,分别向东江,西江的广东广西境内扩展。这一时期浙江的钱塘江流
域、福建的闽江流域等都相继开展了多目标的水利测量。
近代,我国大地测量零点高程基准点均为通商口岸海关所设,海河和黄河流域多采用天津海河口“大沽零点”。长江流域下游采用“吴淞零点”,是1871年至1900年出现的最低潮位②(舒五彰,杨诚明《长江流域吴淞零点高程系统水准测量概况》,《长江志通讯》1986年第3期。);中游有湖北藕池口相对零点;上游多采用支流岷江灌县假设高程③(何志德《长江流域旧坐标系统简考,《长江志通讯》1986年第3期。》。淮河流域则有江淮水利局设置的运河惠济闸基准点、黄河故道假设零点(又称废黄河口零点)等坐标系统④[注:《三十年来中国之水利事业》,1941年。)。测量基准点各河不相统属,且精密水准点布点少,相应水利测量精度亦不高,施测数量也很有限,这种状况延至本世纪50年代才逐渐有较大的改进。
航测是本世纪初开始兴起的用于大地测量的一项新技术,它采用飞机摄影得到的地形照片,利用少量的地面控制点作平面纠正,再作中心投影而为平面地形图。1912年德国首先采用航测技术测量全国地形,以后欧美各国竞相采用。我国1928年引进这一技术,并首先用于水利测量。经过筹备,1930年在浙江浦阳江试行航测成功,飞机飞行高度2000至400米,长度36公里,制成地形图比例1∶1.5万、1∶3万①[注:顾世楫《浙江省水利局办理飞机测量之经过》,《水利》第二卷(1932年),第三、四期。]。1933年对河南长垣大车集至石头庄施行了长27公里黄河堤防段的航测,测得1∶7500黄河堤防图和1∶2.5万平面地形图。稍后,对黄河故道河南开封至山东东明及黄河干流陕县至包头段、支流汾、洛、延等河施行了航测。至40,年代配合水电开发规划,对黄河三门峡、壶口、龙门;长江三峡等规划坝区实施库区及坝区航测,其中以长江三峡航测的次数最多。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