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工程测量 \ 什么是“制图六体”

什么是“制图六体”

发布于:2006-01-31 12:09:31 来自:施工技术/工程测量 [复制转发]
什么是“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
  裴秀(公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由于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璠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
  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那么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它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里,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所以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工程测量

返回版块

7.07 万条内容 · 30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地扁说”是怎样被证实的

“地扁说”是怎样被证实的   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已有学者提出地为圆球的说法。1522年麦哲伦领导船队环球航行成功,激起人们对地球形状的关注。但直到17世纪后期,牛顿、惠更斯等学者根据万有引力理论,提出地扁学说, 认为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旋转,其形状必然为两极略扁的椭球。  地球南北略扁可用弧度测量方法证实,由于靠近两极的子午椭圆曲率小,其曲率半径大;而靠近赤道的子午椭圆曲率半径大, 曲率半径小。子午椭圆上相同的1°弧长,必然是S北>S南。1683~1718年,法国卡西尼父子在过巴黎的子午圈上进行弧度测量,由于测量误差大,得出了地球是南北狭长的长球,这与惠更斯根据力学定律所作的推断在好相反。为了解决这一疑问,法国科学院于1735年派遣两个测量队分赴秘鲁和北欧拉普兰进行弧度测量,从而证实了地扁说。并用两个参数表示地球形状大小,即地球长半径?和短半径b。这是人类对地球认识的飞跃,但这次飞跃过程经历了2400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