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5-12-22 14:40:22
来自:暖通空调/中央空调
[复制转发]
GB/T18836-2002《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
GB/T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在GB/T18836-2002《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中对空调机(室内机)的最小机外静压有规定的。
名义制冷(热)量Q/W 最小机外静压/Pa
Q≤7100 20
7100<Q≤14000 30
14000 <Q≤28000 80
28000< Q≤43000 120
43000 <Q≤80000 150
80000 <Q≤100000 180
100000 <Q≤150000 220
150000 <Q 250
而此机外静压的测定方法要依据GB/T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附录A的方法。
摘录如下:
A7 静压的测定
A7.1配有风机和单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
A7.1.1接风管空调机的机外静压测量装置按图A12,不接风管空调机的机外静压测量装置按图A13。在空调机空气出口处安装一只短的静压箱,空气通过静压箱进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不采用空气流量直接测量法时,进入一合适的风门装置),静压箱的横截面积尺寸应等于空调机出口的尺寸。
A7.1.2测量机外静压的压力计的一端接至排气静压箱的四个取压接口的箱外连接管,每个接口均位于静压箱各壁面的中心位置,与空调机空气出口的距离为出口平均截面积的两倍。采用进口风管的空调机,另一端应接至位于进口风管各壁面中心位置的关外连通道;不用风管的空调机,另一端应和周围大气相通,进口风管的截面积尺寸应等于空调机进口的尺寸。
A7.2配有风机和多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
在每个空气出口装一个符合A12或A13的短静压箱,空气通过静压箱进入一个共用风管段,然后进入空气流量测量装置(不采用空气流量直接测量时,进入一合适的风门装置)。在每个静压箱进入共用风管段的平面上分别装一个可调节的限流器,平衡每个静压箱中的静压,多个风机使用单个空气出口的空调机按照A7.1.1的要求使用一只静压箱进行试验。
A7.3静压测定的一般要求
A7.3.1取压接口用直径为6mm的短管制作,短管中心应与静压箱外表面上直径为1mm的孔同心。孔的边口不应有毛刺和其他不规则的表面。
A7.3.2静压箱和风管段、空调机以及空气测量装置的连接处应密封,不应漏气。在空调机出口和温度测量仪之间应隔热,防止漏热。
以上可知,机外静压=机组出口处静压值-机组进口处静压值
看见百年孤独的一篇上所述:
“““样本上所提供的机外余压一般是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样本除了提供机外静压值外,一定会提供机外余压值。反倒是机外静压并不一定都有。
关于机外余压到底是机外全压还是机外静压?是机外全压。
写机外静压是测试时通常把动压看为0。
可见,机外余压的概念并非一个标准性概念;但他必然是:
考虑机组本身的压力损失后所能提供的全压”””
那我可以这样结论:机外余压(机外全压)=机组出口处全压值-机组进口处全压值=机组出口动压-机组进口动压+机组出口静压-机组进口静压
一般机组都是出口截面积小于进口的截面,我们的机组:出口截面积×2.5=进口截面积,因此(进口动压-机组出口动压)的值不可能为0的。
实际检测机组能力(如制冷能力制热能力)的时候都是保证(机组出口静压-机组进口静压)的值达到国标的要求,此时是通过焓差室风量测量装置的引风机的转速来改变的。这样某一机组来说,在一个机外静压值时对应一个确定的风量。
为什么国标是规定机外静压值,而不是规定机外动压值?????
实际设计中,用到的是机外静压还是机外余压(机外全压)呢???
我不知道以下的理解是否正确::
我假设一段风管,进风口,出风口(假设此处房间为大气压),风管段的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机组额定风量下),能不能用以下的式子“
1.若(机外全压≈出风口处动压-进风口动压+风管段的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此时机组的实际风量为机组额定风量。
2.若(机外全压<出风口处动压-进风口动压+风管段的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此时机组的实际风量小于机组额定风量。
3. 若(机外全压>出风口处动压-进风口动压+风管段的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此时机组的实际风量大于机组额定风量。
若要机组正常工作,实际风量与额定风量相接近是做好的。应此方式1是作好的方式。
照我看来机外全压才是设计时真正需要的,那为什么国标只对机外静压作出了规定呢?
大家看看我那里理解出错了啊。帮忙指点以下,有事大家帮忙嘛!谢了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external stativ pressure应该是机外静压的意思把?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