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技信■ O科教前沿o 2∞9年第3期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宋立国王文庆
(山东建工集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家用中央空调技术舍量高,拥有单独计费、停电补偿等优越性能,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安蓑,可实现芙观其雅和舒适卫生的和谐统
一,是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寥用;中央空调;现状;前景
0.引言
家用中央空调(又称为家庭中央空调、户式中央空调)是一个小型
化的独立空调系统。在制冷方式和基本构造上类似于大型中央空调。
由一台主机通过风管或冷热水管连接多个末端出风口.将冷暖气送到
不同区域.来实现审内空气调节的目的。它结合了大型中央空调的便
利、舒适、高档次以及传统小型分体机的简单灵活等多方面优势,是适
用于别墅、公寓、家庭住宅和各种工业、商业场所的暗藏式空调。
1.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型式
按照输送介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家用中央空调分为风管式系
统、冷,热水机组以及多联型系统三种类型。
1.1风管式系统
风管式系统的家用中央空调就是以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利用冷水
机组集中制冷.将新风冷却或加热.而后与回风混合后送入室内。如果
没有新鲜风源.风管式系统类型的家用中央空调就只能将回风冷却或
加热了。
此类家用中央空调成本较低.而且新风系统能够更好的提高空气
质量.使用户倍感舒适。
1.2冷/热水机组
这类家用中央空调的输送介质通常为选用乙二醇溶液或直接选
用水。它可通过室外主机产生出空调所需冷,热水。有管路系统输送到
室内的各个末端装置,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产生冷/热
风。
由于此类家用中央空调的风机盘管可以调节风机转速.对每个空
调房间都能进行单独调节。因此在节能方面表现卓著。
1.3VRV系统
这里所谓的“VRV系统”就是制冷剂流量系统。这类家用中央空
调以压缩制冷剂为输送介质,一台压缩机就可带动多台室内机。室外
主机则有外侧换热器、压缩机以及其它多个附件组合而成。而室内机
则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合而成。制冷剂通过管路由室外机送
至室内机.通过控制管路中制冷剂的流量以及进入室内各散热器的制
冷流量,来满足不同负荷房间对热湿的要求。
2.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技术路线分析
虽然同样是家用小型中央空调.但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技术路线
并不相同。分析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我们确定未来家用小型中
央空调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而一个国家家用空调的发展是与该国
的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准、居住住宅形式以及社
会人文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的.脱离了这些因素来谈家用空调的发展
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当结合这些因素来分析各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
发展的技术路线。
2.1美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技术路线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人民生活水准较高,对居住的舒适性
要求也较高,这些都促进了该国家用小型中央空凋的使用普及率。美
国由于经济发达,人121密度相对不高,其住宅条件较为优越。很大一部
分是别墅型住宅,具有宽敞、高大的特点。由于其层高较高.具有足够
的建筑空间用于布置风道,因此在美国,风管式系统在家用小型中央
空调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同时.由于美国居民对家用空调舒适性的
要求较高.因此多采用有新风的风管式系统。目前。美国风管式系统的
年产量约为600万台件,占其家用空调产量的一半左右。
2.2日本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技术路线
与美国以风管式系统为主的特点不同,日本的家用空调走的是一
条。氟系统”为主的发展道路.从窗式空调器到定速分体式空调器,再
到变频分体式空调器。同样.日本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也以冷荆式空
调即VRV系统(包括一拖多)为主。
I/I本是个国内资源匿乏的国家。其能源消耗主要依赖于从国外进
口.因此该国非常强调节能。家用空调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其节能技术
的开发尤其受到重视。VRV系统的节能性是其在13本得到广泛应用
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对于专业的空调安装队伍来讲,VRV系统的
安装非常规范,施工费用低。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日本家用小型中央
空调的型式以VRV系统为主。
2.3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技术路线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开始对家用小型中央空调
进行研究和应用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目前.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年产量约为10万
台/年,数日虽然不大。但增长速度较快。
与美国和日本选择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道路不同.我国的家
用小型中央空调走的是“水系统”的道路,主要发展的是冷/热水机组
的型式.目前其产量占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总量的70%DJ,上。此外
也有风管式系统.但其数量比冷/热水机组少得多,VRV系统的数量
就更少,国内各主要厂家基本上还处于研发阶段。
3.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方向
随着建筑业、工商设施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家用中央空调产
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需求范围和需求层次也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发
展趋势。与家用空调器市场相比。家用中央空调还处于市场导人期,处
于平稳的上升趋势.市场潜力巨大。
近十年是我国制冷空调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制冷空调工业产值
平均年增长率达20%.个别年份和某些产品甚至达到30%。家用中央
空调市场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3.1中央空调产品需求总量高速增长
我国中央空调行业近十年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房地产
业的巨大发展。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上升,特别是办公用房和商业用房
规模的上升.必将导致中央空凋产品需求总量的高速增长。
3.2需求的地域范围合理扩大
中央空调行业的市场需求地域特征比较明显,受当地购买力、气
候条件和人民消费观念的影响较大。由于我国国内市场本身存在较大
的气候跨度。从北到南涵盖寒带、温带和热带,故中央空调整体需求量
由东南向西北呈现下降趋势。
4.结论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是一种节能、舒适的家用空调系统,主要有风
管式系统、冷/热水机组和VRV系统等3种型式。
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美
国以风管式系统为主.日本以VRV系统为主.而中国目前以冷/热水
机组为主。各个国家其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发展技术路线的选择均与
各自国情相适应。位
[责任编辑:张艳芳】
万方数据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作者: 宋立国, 王文庆
作者单位: 山东建工集团,山东,济南,250014
刊名: 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009,(3)
引用次数: 0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彦启森.陈华俊.石文星.邵双全.马杰.YAN Qisen.CHEN Huajun.SHI Wenxing.SHAO Shuangquan.MA Jie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行业现状分析与展望 -制冷与空调2001,1(2)
介绍了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型式,以及美国、日本和中国各自发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技术路线.在分析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现
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特点,特别是家用空调行业特点,提出了我国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思路.
2.学位论文张淑贞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研究及应用 2002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是一个小型化的独立空调系统.在制冷方式和基本结构上类似大型中央空调系统:有一台主机通过风管式冷热水管连接多个未端出
风口或装置,将冷暖空气运送到各个房间或区域,以实现对多个房间调节温度的目的.美国、日本早在七八十年代即已开始大量应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
;9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并已有成功的工程应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冷热量是由制冷主机提供的.制冷主机有单冷型和热泵型两
种.制冷方式有蒸汽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空调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空间内保持具有一定要求的空气温度、湿度、清洁度和流动速度.从本世纪20年
代开始,人们系统地研究了人体和周围热环境件的关系,尤其是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和周围热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舒适性空调的室内设计参数,主要是按
满足人体的热平衡和舒适感要求确定.舒适的主要标志是人体维持正常的散热量和散湿量.该课题主要研究空调制冷基本原理、各制冷元器件对系统性能
的影响、空气调节原理及常用设备.在选择调节方式后,对空调水系统、制冷机组的设计,选型,经验证达到了较好的制冷效果.
3.期刊论文徐杰.XU Jie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分析及发展展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
本文在分析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情特点,特别是家用空调行业特点,提出了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实际意义.
4.期刊论文蔡卫东.刘桂平.李斌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制冷2003,22(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基本类型、开发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热泵除霜、低温制热、压缩机变容等技术需要突破,行业现状需
要规范,以此来推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5.期刊论文姚国琦 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我国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记第2届中国家用/商用中央空调应用技
术研讨会-制冷技术2003(4)
由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主办,上海中孚制冷空调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第2届中国家用/商用中央空调应用技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0日一12日 在
上海科学会堂召开.
6.期刊论文于景萍.张军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技术研究 -应用能源技术2003(1)
在介绍目前家用小型中央空调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特点特别是家用空调行业特点,提出了我国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思路.
7.期刊论文韩宇涛 浅谈户用中央空调的基本类型与应用 -制冷与空调2004(1)
介绍了户用中央空调的主要三种型式:户用冷/热风机组,风冷冷/热水机组,家用VRV或多联体.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
调的思路.
8.期刊论文金小军.朱福祥.Jin Xiao Jun.Zhu Fu Xiang RS-485通信方式在家用智能多联中央空调上的应用 -家
电科技2007,233(5)
本文讨论了RS-485通信方式在家用多联中央空调上的一种应用设计,简要介绍了RS-485的来源和电器规定、通信硬件电路、通信软件的设计、通信芯
片的选取以及空调通信线的安装连接注意点.同时简单介绍了多联中央空调的功能升级方案.
9.期刊论文潘宇.Pan Yu 家用燃气中央空调控制技术 -家用电器科技2001(4)
传统的燃气中央空调的控制均是采用工业可编程控制器(PLC)进行控制。因此,专用的数据采集模块、变频控制器必不可少。其控制成本不可避免的
较高。若要实现集中对各使用单元的分别控制和管理,则控制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而要实现各使用单元的人性化使用和灵活性就更难以想象了。对于家用
空调而言,这却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无论是大型的燃气中央空调或是家用燃气中央空调,要实现控制成本的降低和使用控制的灵活性。则必须对控制
系统的方案进行改进。 从家用空调的设计思想出发,我们采用MCU对家用燃气中央空调(溴化锂吸收式)进行控制。实现了使用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10.期刊论文许媛媛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前景的探讨 -四川建筑2004,24(2)
文章论述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的主要型式,并分析国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展望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前景.
本文链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20090332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1月17日
全部回复(1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时间:2012-8-27 浏览次数:[12]
技术创新无止境。经过了1年半的筹备研发,全球5大研发机构的智慧汇聚,100多位研发人员的精工细作,海尔中央空调多联机家族再添成员——海尔MX7全直流变频多联机在8月26日震撼亮相,来自全国的海尔中央空调战略客户共同见证了这一创新产品的问世。
海尔中央空调负责人表示,海尔MX7全直流变频多联机从设计工艺到控制系统,每一个细节都采用了目前行业的领先技术,其节能性、设计安装便利性、舒适性等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具有全面的市场综合竞争优势。
海尔MX7全直流变频多联机“两省一全”轻巧上阵
作为海尔中央空调倾力研发的多联机产品,MX7系列较之行业其他产品变频压缩机更具优势。其整机采用双直流变频技术,通过采用直流矢量变频压缩机、变频风扇电机、紧凑型高效热交换器等先进技术,综合能效比IPLV高达5.8,达到目前行业最高水平。作为真正的绿色节能产品,它为大中型空间用户提供的系统节能解决方案的同时,因为全部使用了绿色环保的R410A环保冷媒可以做到对臭氧破坏为零。
海尔中央空调负责人介绍,此次MX7全直流变频新品的推出将会满足更多的个性化需求,在设计工艺上做到了“轻巧上阵”,概括来说就是“两省一全”。“两省”就是省能耗、省空间。一“省能耗”,MX7系列新品综合能效比IPLV高达5.8,比普通多联机省电30%,是我国商用空调领域最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二“省空间”,MX7系列新品采用业界领先的超紧凑设计,与传统机型相比占地面积减少一半, 24HP型号占地面积仅为0.972m2,实现业界最小占地空间。 “一全”就是系列全、冷量范围宽,机组单体最大24HP,产品最大组合可达72HP,是目前行业同冷量情况下实现最紧凑、台数最少的全直流变频多联机组。
来自建筑设计院及暖通空调界的专家认为,海尔中央空调MX7全直流变频多联机上市后,或将推动我国变频多联机市场“洗牌”,日系品牌垄断高端多联机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
技术发力引领多联机市场 抢占2013年行业先机
活跃在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多联机品牌众多,从定频到变频,从风冷到水冷,多联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在推动着中国多联机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数据显示,从2009年度开始,变频多联机的市场容量就已经超过了包括离心机组、螺杆机组和溴化锂机组在内的冷水机组的市场总和,其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谷,家装市场的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大,变频多联机组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央空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
在变频多联机领域,海尔中央空调依靠汇集全球的顶级研发团队,建树不断。从1996年开始研制变频多联机后,海尔中央空调先后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变频一拖多多联机、国内第一台全直流变频多联机、MX系列直流变频多联机等,其领先产品曾成功入驻北京奥运会23个奥运场馆。如今,海尔MX7全直流变频多联机为海尔多联机家族注入更加领先的竞争力,在引领国内多联机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在2013年的市场中也占得了先机。
目前,海尔中央空调多联机组已经广泛应用于在住宅地产、轨道交通、医疗卫生、通讯等多个行业,不仅取得了领先的市场份额,也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得到专家、用户、客户的一致高度认可。
文章来自: http://www.bjbchy.net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