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道路工程 \ 公路工程中软基鉴别试验与处治

公路工程中软基鉴别试验与处治

发布于:2009-12-09 21:01:09 来自:道路桥梁/道路工程 [复制转发]
公路工程中软基鉴别试验与处治

黄 河1 秦水祥1
(1 江西省公路工程监理公司 南昌 330002)
(2 江西省公路机械工程局 南昌 330013)

摘 要:公路软基鉴别与处治是每个路基工程项目都会遇到的实际的问题。本文结合现场施工
和监理对软基鉴别与处治做了一些调查,并针对软基施工的处理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基;处治;试验;施工


0 前言
公路工程施工中因地区情况的变异,会遇到范围大小不一,程度不同的软基。为加快软土路基的处理,缩短变更周期,事先认真做好软基试验检测工作,提出准确的试验检测数据供业主及时处理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曾在京福高速公路分别担任施工和监理工作,现就工程实践中对当前软土路基的试验鉴别和处治做了一些探讨。
1 软土路基的确定
软土路基的确定是一项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软基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用比较量化的试验指标来控制。在确定软土时要查明软土及与一般土类的成因及类别、范围、物理力学性质及必要的水理化学性质的区别。
然而对软土的鉴别由于各省市、各公路工程的软土成因不尽相同,故而其性质也千差万别,滨海、谷地、河滩、湖沼等各处辨别也应区别对待,不应生搬硬套标准。根据交通部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以天然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十字板剪切强度三大指标为鉴别软土的主要依据,如下表1:
软土鉴别表 表1
特征指标名称 天然含水量% 天然孔隙比 十字板剪切温度(Kpa)
指标值 ≥35与液限 >1.0 <35
根据以上三大指标大大简化了现场软土检测和室内试验工作。不费时、费事。有利加快工程进度。
现就本路段的主要软基取样并作了试验,所得数据见表2:
软土基主要性质试验数据 表2

桩号 深度
(M) 天然含
水量W
(%) 天然密度P(G/CM3) 比重Y 液限
WL
(%) 塑限
WP
(%) 塑指 孔隙比E(%) 孔隙率N(%) 饱和度SR(%)
K71+280 4 37.3 1.446 2.723 30.6 20.3 10.3 1.583 61.3 64.2
K173+425 2 39.7 1.357 2.723 30.9 20.5 10.4 1.799 64.3 60.1
K74+720
右4米 2 48.5 1.186 2.723 45.1 26.7 18.4 2.404 70.6 54.9
K75+525
左13米 2 50.4 1.118 2.681 59.8 32.2 27.6 2.606 72.3 51.9
AK1+300
左1米 1 51.4 1.120 2.783 2.762 73.4 51.8
CK0+150
右2米 1.5 59.4 1.018 2.591 46.5 29.2 17.3 3.057 75.4 50.3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规律:
1.1天然密度
一般天然细粒土的天然密度在1.60-1.75 g/cm3之间,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密度远小于土的天然密度1.60-1.75 g/cm3,所以对于同样的土质含水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土体干密度的减小。
1.2液塑限的因素
由以上结果分析,液塑限对软基的断定并非必然的连系,事实上,在本工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高液限土(约为85%),并且用这些高液限土填筑路基,若处理得当效果也不错。当然,高液限土(WL>50%)是一种不适宜材料,击实试验表明液限大,最佳含水量也较大,自然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就会较小,一般高液限粘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53-1.62g/cm3。
1.3孔隙比
孔隙比与含水量有较大的关系,其公式为:
e0=GPw(1+W)/P-1
式中:Pw—为水的密度
G—为土粒比重
P—为湿密度
W—为含水量
其中若w较大将导致分母ρ较小,必然导致e0较大。事实上,软土的G并未见有特别之处,因此可以说w较大程度地决定了e0的大小。
本工程推荐使用荷兰轻型触探仪来鉴别软土。使用方法:开沟清表30cm后连续摊晒3个晴天,现场测试地基,当满足Cu≥25Kpa时即位软土深度,软基探测每断面间距10m,布置5个测点,或以5mx5m方格网“十”字角点作为触点。该仪器应经过原状土试验,进行偏差校正,一般地
Rd=M2hN/(20(Ti+M)A)
Cu=0.02Rd
式中:Rd——动贯入阻力(Kpa)
Cu——不排水抗剪强度(Kpa),土的抗剪强度为τ=σּtgΨ+c,τ与作用在滑动面上的正应力无关,故记τmax=Cu。也有依据紧密程度取
Cu=(0.02~0.033)Rd的
h——降落高度0.5m
20——贯入深度20cm
Ti——净重(限位器、导杆、探头、及杆件总和)。本试验室触探仪的Ti为8.35kg,若加杆每根2.45kg。
M——锤质量10.35kg
N——贯入每20cm的锤击次数
A——探头面积5cm2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荷兰轻型触探仪对较深软土的适应性并不太好,很典型的软基,若深度超过1.5m,荷兰触探仪就处于失效状态,因为软泥对探杆的吸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
另外还提出了钢钎插探的方法。该法很不实用,因为深度稍大(如1m),钢钎很难插进和拔出。
所以最后普偏采用了挖掘机直接挖探并结合使用荷兰触探仪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没有什么争议,所以能被业主、监理、承包商所接受。该方法是在需鉴别的路段进行随机选点,之后用挖掘机先挖探,再用荷兰触探仪对基底触探。但深度超过3m的话,容易引起坍塌,所以出于安全考虑,不再进行触探,可现场用手捏原状土来初步判断,并配予需要的室内土工试验。
2 软基的处治
软基的处治一般常见的有:挤密砂桩,碎石桩,粉喷桩,抛石挤淤,挖除换填片石或土,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反压护道,土工布等。
下面对本工程中运用较多的几种方法作一介绍:
2.1挖除换填碎片石方法
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碎片石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用于换填的石料强度应不小于15Mpa,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石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层厚的2/3,依据规范,分层回填的碎片石应碾压合格,表面石块嵌挤紧密无松动,用镐刨不动,一般采用激震力320kN以上的压路机强震碾压无轮迹。
挖出换填片石处置软基,效果最好,由于完全挖开处理,不会留有隐蔽危害,但是费用也较大,因此一般换填至超过地下水位30cm即可采用回填素土的方法,所回填的素土应满足CBR〉8%,低液限,如果有条件设置渗沟、盲沟的话,对于路基的稳定会大有好处。
对于较深的软基,挖出换填的话,工程量太大,可以考虑采用粉喷桩。粉喷桩主要是以粉体物质作用加固料和原状土进行搅拌,经过理化作用生成具有较高强度的混合柱体,以带动整个路堤产生足够的强度,一般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最好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要依据施工时间选用水泥初终凝时间合适的水泥,防止未成型即已凝固的发生。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变质水泥。试验室应重点对水泥剂量监控,重点保证均匀性。初期配合比对剂量的提供要准确合理,实际上,七天之内,即产生主要强度,我们配制了3%-6%的水泥剂量试验,发现3%水泥几乎不能使软泥固结,6%剂量能满足要求。但是室内配比不能完全代替施工情形,因此应该跟踪检测,应对7天桩监控,1)破去桩头0.3m-0.5m表层水泥,进行外观检测,主要检测其桩体外观是否圆顺,水泥土搅拌是否均匀;2)用轻便触探仪对开挖出来的桩头进行强度检测,根据N10贯入10cm的锤击次数 或N10的连续贯入30cm的锤击次数来判定桩头强度是否合格(可采用公式[σ0]=N10*8-20)。据此有疑问的桩,在成桩28d后进行钻芯取样检测。在28天时对成桩进行随机检测只要出现以下情况,即可定为不合格桩。
2.1.1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
2.1.2桩体喷粉不均匀,有断粉现象。
2.1.3复搅段以下呈软塑、留塑或取不出芯样。
2.1.4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小于80%。
对于不合格桩,应在原桩边上补桩,新桩与旧桩净距>20cm。如出现较多不合格桩应查找原因,进行改正。
2.2抛石挤淤法
存在多处鱼塘和常年积水的洼地,软土层位于水下,更换土壤较为困难,或者基底直接落在含水量极高的淤泥中,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表现为稠度远超过液限、透水性差、天然含水量较大、压缩性高,且这些地方大多为高填方路堤,若对软基不加任何处治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造成公路不能正常使用。对于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m的软土,就可以采用抛石挤淤法。抛石挤淤就是向路基底部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以提高地基的强度。施工时用抽水机或自然排水法将处理范围内的地表水抽排入天然水系,必要时围堰排水,并作好挖换范围内的排水沟、截水沟,以免再次积水。用挖掘机自一端向另一端或由两端向中间挖除上部3m的软土,用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弃土场,挖除段落的长短,以挖掘机能够工作的最大水平距离为准,挖除出一个段落后,即可进行抛石。
抛挤时,对于软土地层平坦时,抛投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次向两侧扩展,软土地层横坡陡于1:10时,自高处侧向低侧抛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使低侧边部有2m宽的平台顶面。将抛石挤出的下部淤泥进行清除后,抛石达到挖除的界面高时,在抛石回填的片石顶面上,铺0.1m厚碎石垫层(砂砾垫层)并整平.第一段落抛石挤淤完成后,挖掘机移到第二段落重复以上工作。直至完成本段的抛石挤淤为止。抛石工作完成,并铺筑好碎石或砂砾垫层,且垫层经仔细整平、重型压路机碾压达到规定要求后,再在其上铺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应拉直平顺,用钉桩固定,紧贴下承层.在斜坡上时,应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可用U形钉控制),以避免石块使其变形超出其弹性极限,土工格栅应沿路纵向铺设,即土工格栅为纵向受拉,沿路基方向。格栅之间应牢固联结,其叠合长度大于15cm。铺设格栅的关键是保证其连续性,不使其出现扭曲、折皱、重叠,并要避免因过量拉伸使其强度和变形超过极限产生破坏、撕裂、局部顶破等,现场施工中发现土工格栅有破损时必须立即修补好。格栅的存放及施工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曝晒或暴露,以免其性能劣化。整个路段土工格栅摊铺完成后,铺筑砂垫层,压实达到要求后,即开始路堤的正常填筑。
抛石挤淤时,由于各处沉降不一致,从而在路堤下面残留部分软土,完工后,则会产生不利的不均匀沉降,因而必须注意垫层铺筑后的压实,以使淤泥挤出,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3 结语
总之,对于公路软基处治值得重视和研究。尤其是遇到大面积的软土路基,因观点不一,变更周期长,如何以试验检测数据加以认定,易使施工各方形成统一意见,从而可缩短变更周期,加快路基施工进度,同时更有效地控制路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
工技术规范》JTJ—017—96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ganggangjiadao
    正需要,借鉴一下,谢谢
    2013-08-20 16:19: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wf_328
    wf_328 板凳
    正需要,借鉴一下,谢谢
    2013-08-11 11:38: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

15.08 万条内容 · 65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公路边坡生物工程防护设计初探

公路边坡生物工程防护设计初探黄菊平 周文君 徐思丰 (抚州赣东公路设计院 抚州 344000)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论述了生物防护较工程防护能更有效的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指出生物防护措施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优选出固土护坡效果好的物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交通工程;边坡防护;生物工程;设计理念 0 前 言在高速公路建设上提出了建设“景观高速公路”的新观念,并将这种全新建设理念,贯彻到正在实施的京福高速和即将建设的景婺黄高速公路上。随着建设理念的改变,作为设计单位设计理念也应随之改变,设计方案应体现“安全、经济、舒适、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在保证功能,安全的前提下,建设生态路、环保路,改“硬防护”为“软防护”,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公路边坡生物工程防护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本文根据实践的结果,简介了边坡防护措施设计的优劣和生物防护措施的展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