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1962年的中国自卫战争

1962年的中国自卫战争

发布于:2009-08-14 18:35:14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1962 中印战争 1962 中印战争
日本投降,二次大战正式结束,英国曾允诺过战后给予印度独立。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两年的同一天,英国女王兼印度皇帝委任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正式承认印度独立。印度,这颗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正式脱落,从英印时代进入尼赫鲁时代,这位圣雄甘地的追随者从独立那天起就任总理,直到去世。

再过两年多,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亚洲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

一个南亚最大国,一个东亚最大国,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曾经互相萌生出难兄难弟的亲密感觉。当年有个很流行的说法,中文叫做“中印人民是兄弟”;用印地语说,叫“印地一秦尼巴伊巴伊”。

五十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发扬,离不开中印的共同倡导。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对于存有边界争议的两国来说,无疑为和平解决问题提供了友好前提。两年后签署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将“五项原则”首次写入正式国际文件。

周恩来与尼赫鲁随后发表联合声明,再次重申这一国与国相处的准则,两国总理被视为这一国际外交运动的主要创始人。


历史视频:中印战争
世事难以逆料,六十年代,因为英国殖民统治遗留下的边界问题,五项原则的两个首倡国之间爆发了战争。中国称这场战争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印度叫做瓦弄之战。

中国有14个邻国,陆地边界线长达2万多公里,除没有外交关系的不丹之外,历经60载努力,2008年底与其它12个国家全部完成陆地边界勘界工作。只有中印两国边界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两国边界线不旦尚未正式划定,并在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归属上存有争议,成为制约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问题还得追溯到享利·麦克马洪,这位英印外交官,陆军中校可能想不到,他1914年炮制的麦克马洪线,即所谓“印藏分界线”,在48年后把两个国家卷入战争。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英印政府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由中国、英印和西藏政府参与的会议,旨在解决所谓三边关系。

麦克马洪作为英印谈判代表,充分发挥“高超”的外交手腕,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代表秘密换文,私自划定“印藏边界”的“红线”,将藏南9万平方公里地区,划入印度界内;并将“红线”混入三方会议谈判的《西姆拉条约》草案附图,骗取中方代表陈贻范草签。

陈贻范草签后,请示北京,随后中国政府与中方代表均拒绝正式签署,认为西藏是中国一部分,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草签的《西姆拉条约》、签署《英藏声明》及《英藏通商条约》为非法。陈贻范发布声明:未经中国政府批准之任何英藏间条约、协议均为无效,西姆拉会议随即流产。

此后的历届中国政府均不承认麦克马洪线。1946年至1947年,中国政府曾向英国驻华大使递交四份抗议照会,印度独立前,英国把责任推给印度临时政府,中国政府又于1947年2月再次向印度驻华大使提出抗议。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认为,中印边界应以“地理原则”划分,所谓“地理原则”即指以分水岭或山脊等鲜明的地理特征为界的原则,也称为“分水岭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边界是可以“先天决定”,因而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中印边界,就是“人所共知和确定了的界线”,无须进行谈判。尼赫鲁1959年9月26日致信周恩来,首次明确提出“麦克马洪线”可视为中印边界线,这封信说,“印度的边界是几世纪以来由历史、地理、习惯和传统解决了的”。

周恩来早在同年1月就致电尼赫鲁:“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国政府一贯观点是,在历史上,中国中央政府和印度政府之间从未订立过有关中印边界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从实际情况看,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存在着某些分歧。周主张通过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彻底解决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分歧,才算正式划定边界。但是,两国政府和人民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在长期和平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

不过,印度却不接受中国观点,到1953年左右,印度步步推进,基本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广大地区。在中印边界中段,印度政府1954年后同样采取了新的推进政策。1960年以后,印度出台前进政策,在西段设立了43个据点,有些据点甚至设置到中国哨所的后面,双方哨所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1962年开始,前进政策扩大到东段,头六个月,在麦克马洪线即建立24个哨所。

两国间的小股武装冲突50年代末已经不断,1959年8月,印度在塔格拉山脊东南端克节朗河与娘江曲汇合处的兼则马尼建立了一个哨所,与中国巡逻队有所接触。印度向中国抗议:“中国武装巡逻队在兼则马尼地方侵犯了印度边境”,“印度保安部队奉有指示,将抵抗侵越者,并可为此目的使用必要的最低限度的武力”。根据麦克马洪线的原图,没有标出塔格拉山和兼则民尼,西方记者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中说,印度发给军队的地图上,塔格拉山脊和克节朗河都注明在麦克马洪线以北。

中国批驳了印方的抗议,并认为印方用武力阻止中国巡逻队进入已在当地造成极为危险的局势。9月份,印度保证在所有这些地区保持现状,但在1959年10月,3名印军在空喀山口非法越境侦察遭扣押,随后60多名印军与中国巡逻队发生战斗,这就是空喀山口事件。冲突发生后,印度大多数报刊的头版用大标题刊登了印度外交部的抗议公报。《政治家报》说:“中国人屠杀拉达克的印度巡逻队”;《印度斯坦时报》则报道:“中国军队在拉达克打死十七人,侵入印度领土四十英里”;《印度斯坦时报》的标题是:“拉达克地区发生新的侵略”。

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当时尚在联合国有常任理事国席位,印度动用所有外交力量,拉上很多国家要求台湾在中印边界冲突上谴责北京的暴行,台湾却坚决不予合作,一直保持沉默。

空喀山口事件后,中国方面也在11月份作出维持现状的承诺。为避免冲突,中国政府实际上是把印度对兼则马尼的占领视作“现状”,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并把在塔格拉山脊南面的中国部队撤出,这种态势一直保持到1962年边界战争爆发为止。


资料图:穿越雪峰,向印军发起攻击
1962年6月,印军在兼则马尼以西,克节朗河南岸扯冬再次建立新的名为多拉的哨所,破坏了维持现状的承诺,中国只得作出反应,9月份恢复在塔格拉山脊南面的巡逻。印度政府指责中国军队“侵入印度领土”,9月9日,印度国防部制定“里窝那”军事行动计划,决意以武力把中国军队从塔格拉山脊以南地区赶出去。9月20日,印军袭击克节朗河择绕桥南端的一个中国哨所,造成中国军人一死一伤,迫使中国军队退到克节朗河北岸,中国军队为避免事态扩大而未还击,克节朗河再度成为双方实际控制线。

二十天之后,印军又越过克节朗河,进入到尺东地区,双方军队在这里发生了激烈冲突。事后,尼赫鲁政府态度强硬,不但坚持麦克马洪线合法有效,而且认为该线可以按“地理原则”进行单方面的修改,并可以用武力驱逐该线以北的中国军队。


资料图:步兵第五十五师西山口战斗经过图
事已至此,双方的大规模冲突已不可避免,中国决定发起边境反击站,10月20日,为时一个月的中印边界战争爆发,此后8天的战斗是为第一阶段,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展开。战争进行到第四天时,中国政府即要求停止冲突、重启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但印度全国的民族主义狂热已无法遏制,不愿接受停战建议,宣布印北处于“紧急状态”,并大力增兵。中国同时从内地增兵入藏,11月18日发起第二阶段的反击战,在西段清除了印军全部据点,东段南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

这次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胜利者以和平友好的高姿态很快宣布撤军,把缴获的物资和抓获俘虏归还对方,并退回到原来位置。英国记者马克思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这样写道:在当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 zcliang_007
    zcliang_007 沙发
    现在中印边境又有一些不安定了。。。
    2009-08-17 14:40: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印度挑衅中国,美国包围中国战略的走狗

中印光划边界还不够2009-8-12 17:41:11  东方早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中印光划边界还不够,作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中心主任赵干城。全文如下:  解决边界问题虽然是划定一条物理界线,但对两国关系来说,更重要的是消除不正确的认知和观念,否则就算是有了一条物理界线,也并不能保证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  第13轮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在略显沉重的期待与疑惑中顺利结束,其结果终究没有如某些媒体猜测的那样实现重大突破,会谈的进程也是波澜不惊,尽管各种说法满天飞。这个现象说明对中印边界划分这个重大的周边问题,公众是有期待的,毕竟在新中国成立后,边界划分始终是中国周边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和绝大部分邻国“划清界限”了,陆地上真正剩下的就是与印度的问题(与不丹的边界划分实际也是与印度问题的一个部分,只要与印度解决了,不丹问题应当不难解决),因此当然有理由期待谈判早日结出具体成果,更何况这个进程也已经相当漫长了。可惜,公众的期待虽有太多的理由,却不易成为现实。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