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采暖供热 \ 从实测数据中所想到的

从实测数据中所想到的

发布于:2009-05-03 19:37:03 来自:暖通空调/采暖供热 [复制转发]
我们的热网是直供,设计供水温度95,回水70,设计室外温度-5度,
(二次系统标准设计工况,不知室温多少)
实际供热温度供水64-85度,回水42-62度,
(说明不需达到设计供水温度95C即可大概满足用户要求,原因估计为散热器面积大和循环流量大所致)
供热站出口供水压力 0.55-0.42Mpa,回水压力0.25MPa,
(为什么出口供水压力波动,又不搞量调节)
采用变频补水泵定压,95%的楼层不高于7层,地势平缓,
(很好的方式)
对于高于7层的办公楼、居民楼安装有板式换 热器或者管道泵增压。
(管道泵增压?不推荐,或许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提高回水压力)
目前供暖面积175万平方米,计划供暖面积210万平方米。整个热网分布在东西长4公里,南北约3公里的区域,负责公建、办公楼及居民区集中供热。
(建筑容积率为2100000m2/12000000m2=0.175m2/m2, 热负荷密度=0.175*50=8.75W/m2)
两个热网之间有联络线,有1/3区域可以实现互供,同归一个单位管理。
(多热源联合供热技术,要想节省运行费用,有点技术难度)
由2个供热站,供热能力为140MW,两个供热站分别处在热网的西北端中部和东南端中部,相距2公里,分别安装有5台14MW角管式热水锅炉 (DZL14-1.0/95/70-AII),两个供热站分别安装4台315kw热水循环泵,均可以实现变频调速,设计3用一备,
(每个供热站装机容量=70MW
实际系统规划热负荷=2100000*50=105MW,因此,富裕热负荷=70*2/105=1.33倍,略多,减一两台锅炉,通过联络线方式,或许更好)
2006年热网调整平衡 后,实际上大多数时间每个站只运行2台泵。电耗比2005年减少130万度/供暖期。
(平衡调节的优势体现之一)
燃煤热值5000大卡/kg左右。去年煤质差的时候,不到4300大卡
(标准煤热值7000大卡/kg)
2003年以前系统平均每天的失水量为2700-2800方,
(假设那时供热面积为150万m2, 则设计循环流量为:
1500000*50/4187/25*3.6=2579T/h, 失水量=2750/24=115T/h,补水率=115/2579=4.44%, 较大,补水泵选型时采3%)
近及年虽然供暖面积在增加,但由于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失水量有所降低,基本稳定在2100-1800方左右,补水热损失也比较大。
(假设此时供热面积为175万m2, 则设计循环流量为:
1750000*50/4187/25*3.6=3009T/h, 失水量=1950/24=81T/h,补水率=81/3009=2.7%,较大进步,有待提高,不知采用了什么措施)
目前热网的主要节点(19处)安装了用于监控温度和流量的RTU装置,通过GPRS给供热站传递信号。美中不足的是RTU电源采用蓄电池供电,需要定期更换(20-30天)。
(better for nothing)
通过对补水量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以下特点:
供热系统的水耗主要来自系统补水。正常供暖时,系统的补水量与系统失水量相等。
(无水处理?系统腐蚀导致用户问题和降低系统寿命。正常供暖时,补水量==失水量,否则,系统故障)
上图是A供热站2004-2005供暖期某天的日补水曲线图,
(不知何为上图,下图吧)
从中可以看 出基本失水量在26-30方/小时左右(0-8点时段),8点至23点时段补水量升高,主要是暖气不热,人为放水所致,从晚上18-21点时段,失水量 45-47m3/h,人为放水量达到17 m3/h;21-23点时段失水量达到一天的高峰58 m3/h,应是一些采暖住户用偷放供暖水洗澡所致。
(最精彩处,终于有人从事这项工作,大顶!!!!!!!!!!!分析的很好)
近年来,通过供热站对热网的维护更新,使热网的基本失水量下降了很多,
(仅从设备方面降低补水率4.44-2.7=1.74%)
但无法制止采暖用户放水和供暖热水他用排放的情况。
(设备好弄人难管,用户放水是否有热力公司本身的问题所致?放水他用也可采取适当措施的)
目前,中心区供热系统每天的补水量平均在2100 m3/d左右,每天的补水热损失相当于多烧掉12.9吨标准煤。
(假设目前=175万m2,设计循环流量为3009T/h, 补水率=2100/24/3009=2.91%
假设补水温度5C,平均失水温度=(64+85+42+62)/4=63C, 则补水耗热量=4187*58/3.6*(63-5)=3.9MW, 每天为=3.9MW*86400=337GJ
若燃煤热值=(5000+4300)/2=4650大卡/kg=19.47MJ/kg
则每天多烧煤=337GJ/19.47MJ/kg=17.3T/day
折算成标准煤:17.3*4650/7000=11.5T/day)
(在目前每降低1%补水率时节煤量:
4187*30/3.6*(63-5)=2.02MW
2.02MW*86400=175GJ
耗煤量=175GJ/19.47MJ/kg=9T/day
吨煤价格=450RMB
每天煤消耗=9*450=4050RMB
整个采暖期=120*4050=48.6万RMB,多吧!!!!!!!!!!)

(很有意义的图,若为动态变化图则更好)

循环水泵工况(测试表)
供热站循环水泵进口压力0.25MPa,出口压力0.72-0.78MPa,锅炉出口压力0.47-0.55MPa
(什么原因导致出口压力变化?)

(水泵机组输入功率?应为水泵输入功率。机组输入功率应指电机输入功率)
(以工况3为例:
循环水得到的能量=9810*0.31*54.06/1000=164KW~=164.3, 表中数据准确
电机输出功率=164.3/0.6543=251KW~=251.12KW,正确)
(工况3与工况5的对比:
频率比=转速比=45/50=0.9
水泵扬程比=54.06/67.01=0.81=0.9^2
功率比=164.3/224.69=0.73=0.9^3
明白了吧)
(以工况7为例:
单泵工况:流量=705.6T/h, 扬程=67.12m
双泵工况:流量=1411T/h, 扬程=67.12m
对比工况3:
单泵工况:流量=1116T/h, 扬程=54.06m
扬程上升,可用变频调节流量和扬程。)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采暖供热

返回版块

20.37 万条内容 · 55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辽宁等严寒的确教学楼采暖问题

由于是南方的设计院,对于严寒地区的采暖不是很清楚,想问下大家:1、是否要设要设置值班采暖?记得曾经看到过严寒地区要设置5度的值班采暖,具体找又没找到?有这样的规定么???如果有的话具体应该怎么样设置?2、严寒地区的定压是不是为了保证不冻坏,定压装置是不是不会选择膨胀水箱而是采用囊式定压装置一类?3、还有,3层、四层等多层我采用单管顺流式是否合适?[ 本帖最后由 huituzimeimei 于 2009-5-3 15:35 编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