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外业测绘队(图)
野外测绘,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会认为是男同志的“专利”,女子干外业是很少的。但在30年前,在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却活跃着一支年轻的女子外业测绘队。她们与男同志一样,每天扛着十多斤重的仪器,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在蜿蜒崎岖的公路上行走几十里甚至近百里,用辛勤的汗水测量出精确的数据,将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测绘事业。
我曾经是这支女子测绘队中的一员。在国家测绘局建局50周年的日子里,回想起30年前的野外测绘工作和生活,我思绪万千。当年,我亲身体会了野外测绘的艰辛与快乐;如今,我又亲眼目睹了测绘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
当年我们水准中队共有3个女子作业组,每组10人,除1名司机是男同志外,其余9人全是20岁左右的女同志。大家每天早出晚归,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一样。
我们女子作业组主要承担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工作。水准观测从一个测站测到另一个测站,每天要在公路上行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除观测员基本上固定由两名同志轮换外,其他工种从量距、记簿、扶尺、打桩、拔桩,甚至做饭,每个作业员都必须轮换着干。遇到小组迁站时,车上车下搬运东西全是女同志自己扛,我们干起活来一点也不亚于男同志。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测量手段还十分落后,我们在进行水准观测时,记簿还是采用手工记录,为避免出现差错,一般都是采用一个主记、一个副记。每天观测记录的数据都用算盘计算,如出现闭合差不符合要求或记错、算错等情况,就要返工重测。因此每天上午和下午观测的数据都必须在当天中午和晚上收测后及时计算出来。有时遇到打算盘不顺时,要反复计算,直到完全正确,才能进行下一测段的观测。
1977年夏天,我们在四川的宜宾、仁寿等地承担一等水准观测任务。川东的夏季十分炎热,室外温度常常高达35度以上。在柏油路上观测时,公路上热浪滚滚,就像火炉熏烤一样,我们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在泥土路面观测时,汽车一过,灰尘四起,连人影都看不见,每个人的头上、嘴里、鼻孔里全是灰。汗和泥土粘在一起,我们就像刚从泥堆里出来的泥人。由于测区条件差,有的地方吃水很困难,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只要发现有条小河沟,大家就欢喜得不得了,一到晚上收测后大家就下河洗漱。虽然没有城市里条件优越,但我们感到很满足。
1978年4月,我们女子组先后到川西、青海执行水准观测任务。由于测区海拔高,气温低,天气恶劣,加之工作生活条件差,长期没有蔬菜吃,大家的嘴唇裂口,脸上掉皮。高原上的天气变化很快,刚刚还是晴天,一会儿就下起冰雹,夹着雨雪,每个人都冻得直发抖。在青海作业时,先后有几个作业员因高原反应病倒了,但是我们并没有畏惧,大家坚定信心,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工作,没有一人叫苦叫累,直到最后完成任务。
在从事野外工作的4年中,我们女子作业组每年不仅按时保质完成了下达的测绘生产任务,而且完成的任务量还超过男子组。虽然野外工作十分艰苦,遇到的困难也很多,但是也有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野外工作是小组每位女同志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也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迁站途中,大家忘记了疲劳,尽情地观赏西部城市、乡村以及雪域高原、大草原上的自然风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基础测绘工作越来越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们单位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基础测绘工作,在为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的同时,单位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测绘由传统的常规技术测量转向了数字化生产,完成的测绘服务总值由过去的每年几百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万元,职工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在测绘生产、技术进步、基地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如今,当年的女子水准观测作业组早已不存在,作业员有的调离测绘单位,有的回到测绘内业,而我和另外几名女同志仍然留在野外测绘院做行政工作,继续为单位的测绘发展做好服务。这段野外测绘工作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并常常为此感到光荣和自豪。特别是野外测绘工作的艰苦环境,磨练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和品质,使我每当遇到困难时都能勇敢面对。
全部回复(10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