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看:
http://bbs.sunlb.com/viewthread.php?tid=1967&extra=page%3D1
经过几番周折,项目需求任务书终于编制好了,呈报有关部门后,接下来的任务,对立项单位而言,就是精心准备,以应对项目审查;对项目审查单位而言,则是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评估、裁决。
下面,就从两个方面,对项目审查及其应对策略进行阐述。
立项单位的筹备与应对策略
(一)及早动手准备
表面看来,在项目审查环节,立项单位是被动一方。从审查时间安排,到审查方式方法,都是审查方说了算,立项单位只能被动接招。实际上,立项单位还是可以寻求一些主动的。有些项目,立项单位不仅想上马,而且希望尽快成行,这时候,立项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好,就请及早动手准备,说不定,项目审查单位很快就会有问题提出来。如果因为立项单位工作拖拉,浪费了时间,那就划不来了。有时候,如果项目急于上马,立项单位还要主动跟踪项目审查进展情况,商请项目审查单位提前开展或并行审查,以加快进度,提高胜算。
(二)背景不容忽视
在项目审查会上,审查方往往会要求立项单位就项目作一简要介绍,其中就包括背景介绍。借此,使有关人士对该产业、企业或部门的业务和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情况有个了解。
立项单位往往不太重视项目背景介绍,更倾向于将阐述重点放在项目目标和框架性方案上,这个想法有欠妥当。参与项目审查的专家学者中,对项目目标和技术路径等框架性方案往往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而恰恰对立项单位所属产业及企业或部门的个体情况不甚了解。如果这种不了解无关大雅也就算了,可惜,这往往决定了一些项目的生死及技术路径的选择。在某一背景下,有些项目要达成的目标与技术路径显得无关紧要或者“低档”,而在另一背景下,也许就是至关重要、恰如其分。由此可见背景介绍的重要性。
更详细的文档资料,请查看附件!!!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