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北京-上海:集权主义建筑-半殖民建筑?

北京-上海:集权主义建筑-半殖民建筑?

发布于:2008-07-26 09:21:26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北京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冲突下的产物,正如上海是东方和西方冲突下的产物。

如果说成吉思汗他们是今天全球化潮流的原动力,或许不无道理。在电影《蒙古王》中,孙红雷饰可汗的兄弟,整个电影充斥着让人毛骨悚然的呼麦(一种蒙古演唱方式,低沉的喉音)和灰暗的色调。他们横扫并清洗了欧亚大陆,破坏了无数文明。但幸存下来的西欧文明因为恐惧而开始加速自我进化,并发现了新大陆,正式拉开了全球化的大幕,直到今天。当游牧民族进攻中华帝国的时候,历史的规律总是曾经的荒蛮征服者无不成为孔孟之道和皇权体制最坚定的拥护者,就像日耳曼黑森林里的野蛮人一个接一个地被基督化一样。

当西欧蛮族进化到帝国时代之后,他们重新发现了东方。在经过一系列接触之后,他们认定说着卷舌音汉语的游牧统治者沉醉于享受闲适的农耕文明和东方小国名义上的尊重,对全球霸权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毫无概念。他们决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强行将这个老大帝国纳入自己的全球化体系,上海便成为这样一个混血产物,就像现在很多上海女子热衷于嫁给西方人一样,不过是殖民化另一种形式上的隐喻。西方学者建立了一套全球化的文化和话语体系,以此来观察和阐述他们眼中的东方,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文化形态和建筑形式。你会发现,他们的口气经常是不解的、疑惑的、批判的、甚至是霸道的。

本文代表了西方学者某种意义上的普遍观点,务请读者批判的阅读。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wangxiaohui74
    wangxiaohui74 沙发
    我觉得还是民族的东西研究的太少了
    随着时间的迁移,很多民族的东西都丢弃了,那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2008-07-27 14:18: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imoer
    zimoer 板凳
    对于这些细密的街区的消失的悲恸已经成为一种类似陈词滥调的东西,并且对于这些有灭绝危险的街区的保护问题很难和中国人无关。而错误在于,将问题简单地简化为保护,仅将这些形式视为不可复制的历史产物。当我们所有的人在面对激进地去创造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形式和复原世界范围内的社区形态学基础的需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从中国的里弄和胡同中汲取营养。
    2008-07-26 09:25: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哈利波特在北京飞翔

7月16日晚,在“鸟巢”举行奥运开幕式预演。虽然,理所当然地,只有等到正式开幕,人们才能够观赏到这些景象,但从中央电视台传来了好消息——将充满中国的文化元素。同样是中央电视台,这几天还忙着另外一椿事:连续表彰几位与奥运有关的几座著名建筑的著名外国建筑师,包括声称要把中国文化传统“逼到危机的边缘”的那位(可以与这句名言并美的还有一位,她一到中国就说“难道周围都是狗屎,我也要与它协调?”)。以及另外两位,坚持他们设计的每平方米耗钢量高达500kg的场馆与每平方米耗钢量只有30kg的悉尼奥运场馆是“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的两回事”,只有耗资超出任务书规定的14倍、最后导致工党政府下台的悉尼歌剧院才配得上与之媲美。而这座场馆,巨大无比密密麻麻的钢架承载的却只是厚仅0.2毫米的薄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