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造价成本管理 \ 问天问地问deepseek:造价行业为什么没有“大师”?

问天问地问deepseek:造价行业为什么没有“大师”?

发布于:2025-03-26 09:37:26 来自:工程造价/造价成本管理

来源:工程造价管理

|

作者:叮咚

[复制转发]

引言


当“deepseek锐评”成为一股风潮之后,不少网友都学会了从deepseek身上“找虐”——deepseek锐评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它有海量的信息库资源和强大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现状中有理有据地抽丝剥茧;更重要的是,deepseek批评起来,可真不跟你讲什么人情世故的: 你想被一些锐利的真实刺痛是吧?来,deepseek满足你。


 ●  ●  ●  ●  ●  ●  ●


那么deepseek,deepseek,为什么中国工程造价行业没有“大师”啊?


1

大师到底有什么用?


首先我们要明白“造价行业为什么没有大师”这个问题是基于什么现状提出的。


   

◎2007年,上海市律师协会评选上海首届“东方大律师”。


如以律师行业为例,上海市律师协会自2007年开始,每届律师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都会评选揭晓“东方大律师”称号,旨在表彰律师行业内表现卓越、贡献突出的律师——由此之后, “大律师”一词可不只是客套的抬举,而是真真切切得到行业认可的专业荣勋。 而在工程建设行业内,监理这一岗位也有中国建设监理协会评选的“监理大师”,荣膺这一称号的都是在监理岗位上足为世范的行业标杆。往大了说, 能主动评选“大师”,这是一个行业协会带给全体从业者的自律与自尊,更也是向社会公众自信公布:我们这个行业对得起社会的期望!

         

◎建筑师王澍

         

◎建筑师刘家琨

这还只是监理,更别说建筑设计行业本来就有全世界范围内大名鼎鼎的“建筑界诺奖”普利兹克奖,中国建筑师王澍在2012年和刘家琨在2025年先后获此殊荣,均引起行业轰动——这对于行业后进人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振奋与鞭策,不少年轻才俊就此有了自己的职业追赶目标, “江山代有才人出”才不至于成为一句虚话。


我们孩童时代都听过一句经典问句:“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基于模仿的创造,我们很有理由相信,当你问一位建筑师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可能答出:“我想成为刘家琨这样的建筑师。”(或者“我想成为比刘家琨更优秀的建筑师。”);当你问一位年轻律师有什么目标,他又可能对标著作等身、两膺钱伯斯中国终生成就奖的朱树英大律师,“我想成为新一代的东方大律师!”—— 这些都是“大师”作为一颗精神种苗带来的巨大引领作用。


   

◎厨师界的最高荣誉——中华金厨奖。


就连你是一位厨师,当你拿起勺子的那天起,你都可以 心无愧色地立下豪言:“终有一天我会拿到’中华金厨奖’!”(注:中华金厨奖是由中国烹饪协会评选的殊荣,也可以类比为中国厨艺界的大师)。但如果当你问一位年轻的造价工程师,你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


惨了,我不知道,他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因为这个行业也没有标杆能让他知道。



2

没有“表演性”,没有“作品性”?


当你跟deepseek进一步笑谈“造价行业为什么没有大师”这个话题,它的调侃称得上能让你笑中带泪——


“律师可以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厨师可以在厨房里挥洒创意,而你们呢?你们只能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一遍又一遍地核对工程量清单,确保小数点后两位的准确性。你说,这样的工作,怎么会有‘大师’的光环呢?”


真得是让你说真话,又没让你真的这么说话……


但玩笑归玩笑,deepseek在这里试图表达的第一层意思,可能是造价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并不具有可以直接展示的“表演性”(中性词),所以很多时候造价工程师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只能当一个 “隐形人”


或者换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就是造价工程师的“成果”往往也不是能被直接看见的“作品”。


你能看到刘家琨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后,大家津津乐道这一栋或者那一座是刘家琨的作品,引起从业者乃至广大公众去“朝圣”;但你何曾见过造价工程师昂首挺胸地站在某一处全球知名的地标建筑面前振臂一呼:“看,这是我的作品!”


问:“哦?哪方面的作品?”

答: “是我……做的……工程预(结)算……”(越来越小声)


   

◎广州大剧院由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设计,那你知道是谁做的预(结)算吗?


怎么了? 概估预结决,哪一项不需要巨大的智力付出? 真把造价工程师当成只是“算账”的?算建筑作品是没预上造价工程师的份,项目超概和控制预算要“救火”了又想起造价工程师了?


别急,真别急。 专业荣誉固然是要社会共同认可的,但专业自信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 ——造价工程师们,你们首先认可你们自己的价值吗?



3

从“隐形人”到“大师”:

重拾专业价值之路


对于造价工程师,deepseek也不只有锐评的,问它这个角色有何价值,它也有十分中肯的肯定——


deepseek说造价工程师是 “数字魔术师” :造价工程师需要在专业能力上达到极致,不仅能够在项目初期就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灵活应对各种变化,确保项目在预算内顺利完成。


deepseek还说造价工程师是 “成本控制的艺术家” :造价工程师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领导力——在传统的造价工作中,创新往往被忽视;但事实上,创新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造价工程师作为“成本控制的艺术家”,需要在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带领团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deepseek更说造价工程师是 “工程项目的守护者” :造价工程师工作不仅仅是数字计算,更是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为投资把关,为建设护航,为项目增值”,无一不需要造价工程师的专业能力。


   

▲石印本《营造法式》(营造文库藏书) 。


因此,值得拷问的是,造价工程师作为一个职业共同体——如果从《营造法式》作为“古代官方工程定额”开始,甚至称得上历史悠久的职业共同体——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定位?


你是每次参加项目会议只能在后排不发一言默默记笔记,还是担起 “建设项目的首席经济学家” (尹贻林教授语)职责,从投资管控角度积极建言乃至成为领衔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总咨询师”?


你是做一日和尚敲一天钟的在一个个工程项目中看看清单算算账,还是有 “建设行业中流砥柱” 的自我期许,积极参编国家标准、探索前沿课题,为投资管控的专业水平提升画上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一笔?


定位决定方向,大师起于格局。其实话已至此,我们也已知道“造价行业为什么没有大师”这个问题 往小了可以是个体的自嘲调侃,但往大了说应该是全行业的自我警醒。 一个“造价大师”之谓,非只关乎一个造价工程师的个人名利,而是千千万万造价工程师对这个职业共同体的价值捍卫。


改变外界刻板印象只是“外功”,而 重拾自己的专业自信、外扩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一代代的人才培养中传承这个行业的价值追求才是真正的“内功” ,也是我们讨论是否要评选“造价大师”、推崇“造价大师”以及鞭策大家追求“造价大师”的根本出发点。



deepseek的锐评告一段落了。 AI再聪明,它也回答不了现实与未来的所有问题;因为答案一直在全国200多万造价专业人士包括50多万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手里。


对,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

1.24 万条内容 · 3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计量与计价流程图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

  工程计量与计价基本规定 一般规定(3.1) 1. 工程计量与计价的适用范围(3.1.1) 财政资金或国有资金投资项目 : 强制使用 国家及行业标准 编制工程量清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