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P工法是专门为软土地层量身定制的,采用全程不排水下沉,与传统沉井一样,刃脚始终嵌入土层一定高度,且井内水位自动控制标高,确保内外水压平衡,加上自动压注的新型泥浆套,因此,无需辅助地基加固,即可几乎无沉降地穿越浅层软弱的粉土和淤泥质地层;推进系统具有 提拉下沉与下压下沉 两种功能:初沉阶段一般下沉系数偏大,可采用悬挂下沉模式,确保完全垂直下沉;正常下沉阶段则改为开挖—压沉循环,正常工况以自适应推力、等行程控制模式,即可保证优秀的垂直度。
挖掘系统采用灵活的水下机器人,可按预设 分块扫描式开挖,更可以多机协同,实现集群协同作业 ,解决了一般竖井掘进机“越大越难”的问题。只需修改水下机器人轨迹数据库,即可用于矩形井、“花生井”、乃至“毛毛虫井”;挖掘系统的绞吸头模块也可以换为铣挖头模块,应用于软岩地层。
从结构设计角度, ACPP技术保留了对大中型沉井刚度至关重要的井底十字梁 ,施工时可有效增大结构下沉过程与土体的接触面积,防止软弱地层中突沉。相对于无法设井底梁的钻井法竖井,ACPP封底素混凝土厚度可以大幅减小,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此外,结构与装备系统中设置了大量传感器,从开挖、压沉到侧壁减摩、梁底反力测控,全系统高度智能化,挖-沉施工只需单人操作,根治了传统沉井突沉、倾斜等痼疾,使这种古老的传统工艺跨越机械化、信息化时代,焕发了青春。
5月20日,上海地铁13号线西延伸段工程幸乐路逃生井随着沉井内水位缓缓下降,31m深、由13环管片组成的井壁逐渐显露,结构坚实完整、线型笔挺、滴水不漏。经实际测量,竖井各项数据优异: 垂直度达0.65‰,四角高差2mm,最大地层沉降4.95mm,管片无错台、无渗漏, 这标志着主动控制型装配式机械化沉井ACPP装备与工法技术体系首次成功实现工程应用!
由于ACPP竖井免做围护、无需降水,真正实现了空间占用小、施工效率高、环境友好的设计初衷;精细化预应力压接的预制装配式井体也确保了结构质量。
未来,ACPP在轨道交通风井、逃生井、大深度管网系统的盾构顶管工作井、泵站、闸门井、地下停车库等方面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与上海隧道同期完成实验的小直径竖井BPSS(钻孔沉放预制化竖井)工法配合,将成为城市超深竖井施工的全新解决方案。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2.95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2024隧协大奖年度超越工程银奖项目:奥克兰城市轨交线工程工程概况与特色 奥克兰城市轨交线工程(简称CRL)是新西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复杂的交通项目,也是新西兰第一条实现完全地下化的铁路线。项目包括1条长3.45km的铁路线,2个地下车站和1个地面车站的重建工程。工程建于繁忙的奥克兰市中心,采用了明挖法和盾构法两种施工方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