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2O 工艺中,厌氧区既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有机污染物,又主要用于聚磷菌的释磷过程。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下被聚磷菌分解,聚磷菌释放体内储存的聚磷酸盐,以获取能量来吸收污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等简单有机物,并将其合成聚-β-羟基丁酸(PHB)等细胞内储能物质储存于体内。这个过程对于后续好氧区的高效除磷起着关键作用。
1.溶解氧(DO)
(1)控制目标:严格保持厌氧环境,DO 应低于 0.2mg/L。
(2)控制思路:通过合理设置搅拌设备运行参数(如搅拌强度和时间),避免前端曝气过量导致向厌氧区转移,特别注意的是防止污泥回流至厌氧的流量不宜过大,导致DO的上升。若DO过高,聚磷菌会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体内 PHB 而非释磷,影响后段除磷效果。
2.氧化还原电位(ORP)
(1)参考目标:厌氧区 ORP 一般在-100--250mV 左右。实际还需以厂区正常运行时候的厌氧ORP作为自身的控制参数。
(2)控制思路:通过控制进水水质、调节搅拌强度和前段曝气情况等来间接控制ORP。较低的ORP有助于维持厌氧环境,保证聚磷菌能够正常释磷。如果ORP过高,说明环境的氧化性增强,可能会抑制聚磷菌的释磷功能。可以通过减少前端沉砂池的曝气、降低污泥回流过大的冲击、增加进水的还原性物质等方式来降低ORP。
3.硝态氮控制管理
(1)控制要求:硝态氮浓度应不宜高,具体参考值每个厂不太一样,可以在你平日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取厌氧段的进水测一下硝态氮,多测几次找出平衡点作为控制值。
(2)控制思路:因为硝态氮的存在会消耗有机基质形成竞争关系,影响聚磷菌的释磷过程。通俗点说(聚磷菌释放磷获取的能量,但没有VFA来进行合成PHB藏在体内,到了好氧段没有PHB进行代谢,它就没有力气和物质基础进行过量吸磷。那如果硝态氮较多的存在,反硝化菌就会抢夺VFA(碳源)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一方面要确保污泥回流中的硝态氮含量较低;另一方面,要关注进水水质,若进水硝态氮过高,可能需要采取预处理措施来降低其含量。
4.正磷酸盐控制管理
(1)控制要求:监测正磷酸盐浓度的变化,一般进水正磷酸盐浓度会因污水来源而不同,重点关注其在厌氧区的释放情况。
(2)控制思路:检测厌氧段进出水正磷酸盐浓度。在正常情况下,聚磷菌释磷过程中,正磷酸盐浓度会升高。如果正磷酸盐浓度没有明显变化或者降低,可能是聚磷菌活性受到抑制或者释磷过程受到干扰,需要检查 DO、pH 值、温度等参数是否正常,同时也要检查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影响聚磷菌的代谢。
5.BOD5/TP
(1)控制要求:一般来说,污水厂的 BOD5/TP比值达到 20 以上时,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生物除磷效果。
(2)控制思路:实际进水中若碳源偏低,BOD5/TP 值无法满足生物除磷需求,当 BOD5/TP 低于 20 时,聚磷菌无法获得充足能量完成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过程。此时,可考虑投加外部碳源;或延长污水在厌氧区的停留时间,让聚磷菌有更多时间吸收利用有限有机物;也可对初沉污泥进行发酵处理,获取富含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发酵液,作为聚磷菌在厌氧阶段能直接利用的优质碳源。
6.pH 值
(1)控制目标:pH 值一般维持在 6.5 - 7.5。
(2)控制思路:定期监测 pH 值,当 pH 值偏离范围时,通过添加化学药剂调节。如加入硫酸调节pH值过高情况,或加入氢氧化钠调节 pH 值过低情况。因为 pH 值异常会影响微生物活性和代谢,不利于聚磷菌释磷。
厌氧段pH的升降情况难以完全区分开来。在产酸阶段,会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VFA),这会致使pH降低。然而,产甲烷作用也同时存在,产甲烷菌会利用VFA产生沼气,从而使pH升高。但是小编所交流的几个污水厂,厌氧段的PH合理走势都是处于下降的趋势,证明释磷效果较为正常,但趋势不明显,原因是进水和回流的中和。
7.水力停留时间(HRT)
(1)控制目标:一般为 1 - 2 小时。
(2)控制思路:通过调节进水流量及污泥回流量来控制 HRT。合适的 HRT 能保证聚磷菌有足够时间进行释磷反应,时间过短导致释磷不完全,过长可能引起其他微生物不良生长。
8.污泥回流比
(1)控制目标:一般在50% -100%之间,不过,具体的数值会根据污水的水质、处理要求的设计等因素有所变化。
(2)控制思路:
当污泥回流比增大时,更多的活性污泥被回流到厌氧区。这会使得厌氧区内的微生物浓度升高,特别是聚磷菌数量的增加,增强厌氧区释磷的能力。
回流污泥中含有未完全降解的有机物等底物。增大污泥回流比,会将更多的底物带回厌氧区,为厌氧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可利用物质。这些底物可以被厌氧微生物用于发酵等过程,例如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为后续聚磷菌的释磷提供更多的能量和碳源。
但是回流比过大会导致厌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小,使污水在厌氧段内的反应时间不足,微生物可能来不及充分分解和利用底物,影响厌氧反应的效果。
特别注意的是厌氧前端的设备搅拌效果,如设备搅拌效果偏差,污泥回流至厌氧前段容易产生污泥堆积。
二、日常监测
厌氧区监测项目:包括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前、后段正磷酸盐、硝态氮。通过监测水质指标,及时了解厌氧区处理效果。如磷酸盐浓度无明显上升,可能是聚磷菌释磷过程有问题。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43 万条内容 · 145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环保工艺之——影响微电解处理废水结果的因素环保工艺之——影响微电解处理废水结果的因素 1、pH 值对处理废水结果的影响:一定的酸度,对铁具有活化作用,有利于内电解的进行,pH过高,不仅铁的活性差,且因发生沉淀,减少了Fe/C 组成的原电池数量,影响了内电解的进行,内电解的pH值一般在2~4之间。 2、铁炭量对处理废水结果的影响:在一定炭量和废水量下,采用不同的铁添加量进行釜式内电解,随着铁用量的增加,COD去除率增高,但Fe含量大于30g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a2o工艺技术中厌氧段控制思路和方法介绍,。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